關於下肢的經絡,已在“腿”這一章中介紹過了。但足三陰和足三陽都起自足部,經絡有一個特點,凡遠端穴位的功能總是最強的,所以足部的穴位是值得重視的保健或治療穴位,當今足療已相當普及,也證明其作用的實際存在。值得提出的是:足底是一個全身各部位及髒器的“縮影”,身體每一個部位或髒器的疾病,常可通過足底相應區域的刺激達到治療或保健作用,以足部穴位圖為基礎的足療逐漸普及。
人類的腳和手一樣有一個特點,就是腳的蹠麵和手的掌麵保持白皙而不會曬黑,有人說這是因為這兩個部位始終不見陽光,其實不然,有人曾做過試驗,讓腳心和手心長時間地接受陽光,但就是曬不黑。似乎有某種物質能抑製這幾塊皮膚黑色素的增加,這種情況即便在黑種人也是如此。有研究者對人類這一進化中的遺跡解釋是:唯有這樣,使用這兩個部位做出的身體語言才清楚易見。
每天回到家中,用一盆溫水泡腳,然後洗淨,用手從膝關節至小腿至腳,做自上而下的按摩,再在足三裏、三陰交和湧泉等穴位作些按摩,既感到舒適,又增強健康。如果感覺足部十分酸疲,晚上就寢時可用小枕頭將足部墊高一些,以增強足部血液的回流,有助於消除足部的疲勞。
腳氣又名腳癬,是最常見的腳病,原因是真菌感染,與溫度及濕度相關,因為香港此病最多發,所以有“香港腳”之稱。腳氣是難治的病之一,多反複發作,關鍵在於沒有消滅真菌,症狀消失之後,皮膚深處還藏有真菌,襪子、鞋子裏也有,必須徹底清除,並堅持治療一個階段,此後還需階段性治療。
腳扭傷是最常見的受傷形式,以外踝扭傷發生率比內踝為高。當踝關節處於內翻狀態下,突然著地或受暴力,可致外踝及足前外側韌帶和肌腱群的撕裂傷,嚴重時可伴有外踝的骨折。
老繭、胼胝和雞眼也是常見腳病。人體皮膚的特點之一是越摩擦越生長,或越剪越長。由於鞋的不合適,可使腳趾突出點的皮膚摩擦而增厚,形成老繭,麵積大一些的稱之為胼胝。若這些增生的組織深入至真皮層以下,便是雞眼。用刀子片去,或用剪子剪去是多數人的共同辦法,於是周而複始,越剪越長,成為“終身伴侶”。若換一種思路,不去剪他,而是選一雙底部鬆軟的合適鞋子,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腳臭是有機物的分解揮發的臭氣,腳的皮膚代謝脫落的陳舊細胞就是原料,基本原因是腳汗為細菌提供了繁殖的條件。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和勤洗腳是除臭的辦法,而更多的人寧願花錢買除臭藥。
還有一種腳的常見病是拇趾外翻。正常的拇趾向前並輕微偏向腓側,若偏向腓側的角度過大,甚至超過 45°,此時的第一蹠趾關節突出,成為一個向內隆起,這種結構易致腳的疲勞、疼痛,如果手術切除這塊隆起的骨頭,能夠減輕疲勞,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