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如何減輕職業的壓力(1)(2 / 3)

5.職業心理倦怠的主要表現

職業心理倦怠有如下表現:

(1)個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自我評價下降。

(2)懷疑自己,時常感覺到無法勝任工作,感到無能和失敗、退縮,從而減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付出努力,消極怠工、缺勤。

(3)離職傾向加劇,甚至轉行。

據調查,現代職工工作倦怠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甚至工作8個月就開始對工作厭倦,而工作一年以上以上的白領人士有高於40%的人想跳槽。其中,職業倦怠是部分原因。拒中國職場焦慮調查報告:在1442名女性中,3731%有荒廢感,26.28%是得過且過,湊合著過”,3481%是“有所收獲”。25歲以下男性的荒廢感極強的占到44%,25歲以上的男性有45.36%認為“有所收獲”。高學曆者的收獲感高。1~2年者有38.21%有荒廢感,3~5年者為24.83%。普通員工荒廢感高(64.57%),其次是中層管理者(19.46%)。

6.職業人際冷漠的表現

當職工對職業人際關係產生了冷漠的情緒時會出現以下情況。

(1)以一種極其消極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態度和冷漠的情緒去對待自己周圍的人。

(2)對他人不信任、多疑,充滿批判性。

(3)缺乏同情心,冷嘲熱諷,將人視為無生命的物體。

(4)在心理和身體上疏離他人,與他人刻意保持距離。

(5)對他人的過度反應,導致人際關係惡化。

作為一名企業職業應積極去克製、緩解這種不健康的職業心理。

7.職業心理極端指的是什麼

職工的職業心理走向極端是十分危險的,其表現如下:

(1)對他人的攻擊性行為加劇,人際摩擦增多,極端情況下會出現打罵無辜的人。

(2)出現自殘行為,極端的枯竭狀態會使人出現自傷或自殺的行為。

2002年陝西一位年僅25歲的女教師因工作壓力而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撇下不到一歲的兒子服毒自殺,這是她在一份遺書中的一段話:“這學期,我不知道怎麼了,幹事沒頭緒,遇事急躁,心裏很難受。作為教師,感覺壓力太大,因為我始終記得一句話:誤人子弟,殺人父兄……”

8.怎樣消除職工的“亞健康”狀態

生活節奏的加快需要人們迎接各種機遇和挑戰。然而,如何持久地、精力充沛地投入學習和工作絕非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很多人曾有過精力不濟、情緒低迷、失眠多慮的生活經曆,有些人甚至是經常性地反複發生這種現象。這就是近年來逐漸被人們日益關注的醫學界提出的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

那麼,對於“亞健康”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辦?為此,醫學專家提出了簡便而行之有效的應對良策。其中,全麵而合理的膳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要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每天的膳食必須保證糖、蛋白質、脂類、礦物質、維生素等人體所能必需的營養物質,一樣也不少。同時,還應當注意克服兩種不良的膳食傾向:一是食物營養和熱量過剩;二是為了某種目的而節食,以致食物中某些營養素和熱量不足。這兩種錯誤足以導致身體出現“亞健康”狀態。具體說,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裏的能量,工作量大者則需要2000卡路裏的熱量,不斷補充營養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前提。

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脂肪類食物不可多食,也不可不食

因為脂類是大腦活動所必需的,缺乏脂類會影響大腦的正常思維;但若食用過多,則會使人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而且長期累積就形成脂肪。維生素作用巨大,不可缺乏。從事文字工作或經常操作電腦者容易眼肌疲勞,視力下降,維生素A對預防視力減弱有一定效果,可通過多吃魚肉、豬肝、韭菜、鰻魚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來補充;經常在辦公室的人,日曬機會少,容易缺乏維生素D,需多吃海魚、雞肝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當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時;所消耗的維生素C將顯著增加,而維生素C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應盡可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補鈣和安神

工作中為了避免上火、發怒、爭吵等情緒,飲食中可以有意識地多吃牛奶、酸奶、奶酪等乳製品,以及魚幹、骨頭湯等,這些食品含有豐富的鈣質。研究表明,鈣具有防止攻擊性和破壞性行為發生的鎮靜作用。

及時而恰當的生活調理

現代職工少不了應酬,飯店的食品美味誘人,但往往碳水化合物過高,而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相對不足,常在外就餐者應注意生活調節,平時應多吃一些瓜果蔬菜以及豆製品、海帶、紫菜等。

認識和利用堿性食物的抗疲勞作用

高強度的體力活動後,人體內新陳代謝的產物——乳酸、丙酮就會蓄積過多,造成人體體液呈偏酸性,使人有疲勞感。為了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可有意多吃以西瓜、桃、李、杏、荔枝、哈密瓜、櫻桃、草莓等水果為主的堿性食物。

及時的心理調節

美國有一項調查顯示,心理健康是所有事業有成者的標誌。現實生活中,人們難免會有痛苦和煩惱,要想應付各種挑戰,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心理調節及時維持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