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著名養生學家王蔡所著的《修真秘要》中論述過“酸味傷於筋,苦味傷於骨,甘則不益肉,辛多敗正氣,鹹少促人壽。”他提倡飲食中五味要調和適中,任何一味偏多,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其中特別是吃鹽不可太多,多則使人夭折短壽。
食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對許多中國人來說,特別是中老年人,一道菜裏可以沒有味精,可以沒有醬油,但絕對不能沒有鹽。
吃鹽過多危害健康
現代科學證明,吃鹽過多,特別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尤其容易得高血壓。美國學者經過長期研究發現,日本北部的居民,口味重,每人每天吃鹽達26克,其高血壓得病率達40%,而愛斯基摩人每人一天隻吃4克鹽,那裏就基本沒有高血壓病。
食用過量味厚味重的食物,會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關於這點,《三國演義》中也有描述,一天,漢憲帝派董昭去見曹操。曹操見他眉清目秀,精神充足,心想,洛陽鬧饑荒,軍民都有饑色,此人何得獨肥?因問董昭養生之道。董昭說,沒有其他秘訣,隻是淡食了30年。董昭的養生之道也是省食鹽。
中老年人年紀變大,口味會越重,這似乎是中老年人的共同特征。事實上,人的味蕾與嗅覺細胞隨著老化日漸萎縮,味覺、嗅覺也慢慢退化。此外,疾病、藥物、醫療手術、環境因子以及營養素不足或營養不良,也會影響味覺與嗅覺的靈敏度。
由於味蕾的傳導效應變低,有些中老年人會覺得味道改變,或是對味覺刺激不那麼敏感。研究顯示,不同的味覺,喪失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感受鹹味的能力喪失最多,然後依次是酸味、苦味、甜味。
減少食鹽的方法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中老年人在味覺衰減的時候,既可以少鹽低糖攝入,還可以繼續享受食物的美味呢?
有一個技巧,就是做菜時,先以少鹽少糖的做法,然後用調味厚重一點的湯汁淋上,或做成勾芡;也可以像蒜泥白肉的吃法,水煮的食物蘸上汁再入口。這樣把甜、鹹味道淺淺地鋪在食物表麵,就可以讓舌頭滿足,而糖、鹽的攝取又不會過量。
子女奉孝箴言: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飲食健康的關注與日俱增。近年來報紙、雜誌以及一些營養專家呼籲吃鹽要適量,在這裏也建議父母們每人每日食鹽量應該控製在6克。因此,作為一個現代人,“少吃鹽,吃好鹽,吃營養鹽”將成一種新的生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