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殖器患有腫瘤的女性應待治愈後,根據情況選擇避孕方法。
(5)子宮腔過大或過小,子宮頸口太鬆、嚴重裂傷或子宮重度脫垂的女性不宜放環。
(6)有嚴重的全身性疾病或出血傾向的女性不宜放環。
(7)有妊娠或妊娠可疑者不宜放環。
(8)子宮畸形者在使環操作時容易造成損傷,而且節育器不宜放置到正確的位置,導致避孕失敗。
不宜采用不安全的避孕措施
有些婦女在性生活中采用一些不安全的避孕措施,如安全期避孕、延長哺乳期和體外排精等方法。其實這三種方法很容易導致避孕失敗而不得不做人工流產,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1)安全期避孕法:一般認為,育齡婦女在下1個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為排卵期,容易受孕。其餘時間為相對安全的時期。但是,實際上排卵期可受情緒、健康狀況、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排卵時間有可能提前或延遲,甚至可能額外排卵。安全期避孕法並不安全,應與其他避孕措施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避孕的目的。
(2)延長哺乳期避孕法:哺乳期女性不是絕對不會懷孕的。有些人哺乳期不來月經並不能說明不會受孕,如果不注意,懷孕的跡象反而容易被掩蓋,延誤做人工流產的最佳時間。同時,延長哺乳期對母子身體健康都不利。一般6個月後,母乳已經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如果不及時添加輔助食品,會導致嬰兒營養不良或體弱多病。母親長期哺乳會影響睡眠,精神麵貌差,還會導致月經失調、子宮萎縮等嚴重後果。因此,采取這種方法避孕不可取。
(3)體外排精避孕法:盡管男性在射精前將陰莖抽出,但如果掌握不準,也會有少量精液進入陰道,仍可導致避孕失敗。另外,此法對男性的身心健康不利,長此下去,會引起前列腺炎。
夫妻不宜同房的時間
(1)月經期不宜同房。月經期,陰道、子宮的血管處於充血狀態,同房會引起月經過多或婦科炎症。
(2)妊娠最初3個月和最後2個月不宜同房。此期間同房會引起流產、早產和產褥感染。
(3)流產後,至少要在惡露幹淨1個月,最好是2個月後才能同房,以免引起陰道感染而誘發生殖器炎症。
(4)產後6周之內不宜同房。在此期間若同房,會引起產褥感染。
(5)剖腹產後3個月內不宜同房,以防止受孕和子宮出血、感染。
(6)患有習慣性流產者在受孕後3個月內不宜同房,不然有造成再次流產的可能。
(7)放環前3天和放環後半個月內不宜同房,以防止感染和受孕。
(8)做會陰切開術的產婦一般要56天後才能同房,並且要視傷門情況而定。
(9)做輸卵管結紮手術後1個月內不宜同房,否則有受孕的可能。
(10)做子宮切除術後2個月內不宜同房,以防止發生感染和影響傷口恢複。
不宜忽視對避孕方法的選擇
現代醫學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避孕方法,采取什麼樣的避孕方法要因人而異。
(1)新婚夫婦:避孕套外塗避孕藥膏,簡便易行,安全可靠,或女方口服避孕藥。
(2)產後及哺乳期:為了保證孩子的健康,哺乳期女性不能口服避孕藥或注射避孕針劑,可用避孕套、子宮帽進行避孕,產後3個月可安放宮內節育器。
(3)已生1個孩子的夫婦:在孩子斷奶後,各種避孕方法都可使用,以口服長效避孕藥、安放宮內節育器較為適當。
(3)已生2個孩子的夫婦:可放宮內節育器或進行結紮絕育手術。絕育手術安全可靠,可以一勞永逸。
(4)分居兩地的夫婦探親時:可用避孕套、子宮帽,或口服探親避孕藥片避孕。
(5)妻子患有肝腎等疾病:可用避孕套、子宮帽,或男女雙方有一方結紮絕育,當然男方結紮絕育更為安全,不宜使用避孕藥。
(6)妻子月經不正常:可口服短效避孕藥,不僅可以避孕,還能兼治月經不調和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婦科病。
(7)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不宜口服避孕藥或注射避孕針劑,可用外用避孕藥或使用避孕器具避孕。
子宮帽避孕法不宜長期使用
子宮避孕帽具有方便、有效的特點,很受一部分育齡女性的青睞。
但是子宮帽避孕屬器械避孕法,偶爾使用無大礙,但若長期使用,會引起泌尿係統感染。
日常避孕使用的子宮帽並非絕對無菌。在安放子宮帽時,常常會將細菌帶到陰道內,導致陰道內的細菌感染。同時,因婦女的尿道短,陰道內的細菌容易經尿道逆行侵入而引起泌尿係統感染,導致尿道炎或膀胱炎,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因此,子宮帽避孕法不宜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