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心理健康:人生幸福的源泉(2)(1 / 3)

(4)穩定適中的情緒和情感愉快、喜悅、樂觀、通達、恬靜、滿足、幽默等好的情緒,有益於心身健康和調動心理潛能,有利於人們充分發揮其社會功能。而激烈的情緒波動,如欣喜若狂、悲痛欲絕、暴跳如雷、激動不已等,以及長時間的情緒消極,如悲傷、憂慮、恐慌、驚嚇、暴怒等,可導致人的心理失衡,不僅使人的認識和行為受到左右,而且可能造成生理機能的紊亂,導致各種軀體疾病的產生。因此,保持穩定適中的情緒和情感以及良好的心境,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

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樂觀、開朗的心境,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當然也會有悲、憂、哀、愁等消極情緒體驗,但總能主動調節;同時能控製情緒的過分表達,做到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

(5)健全的意誌,協調的行為每個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理想,自覺地確定自我的理想目標,並支配自己的行動,努力實現這個目標的心理過程,就是意誌。意誌與行為是一體的:行為受意誌支配和控製,稱為“意誌行為”;通過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意誌活動的實質。通過以下六種心理品質,可以衡量一個人意誌品質的高低、強弱、健全與否:

①果斷。善於迅速明辨是非,合理決斷和執行的心理品質。

②自覺。即對自己行動的目的和意義有明確認識,並能主動地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動,使之符合於預定目的。自覺性強的人既能獨立自主地按照客觀規律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又可以不屈從於周圍環境的壓力和影響,堅定地達到目標。懶惰、盲從和獨斷是與自覺性相反的意誌品質。

③自製、自控。是指善於促使自己執行已采取的決定,排斥與決定無關的行為,克製自己的負麵情緒和衝動行為。

④堅韌。堅持自己的決定,百折不撓、克服困難以達到目標。

⑤理智。行為大多數受理智控製而盡量不受情感和非意識支配。

⑥靈活。能夠采取彈性方式處理問題,不固執僵化。

(6)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也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

人際關係和諧有如下的具體表現:

在人際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納、尊重,而非心理相克,互相排斥和貶低;對他人情感真摯、善良,而非冷漠無情、傷害別人;懂得奉獻,以集體利益為重,而非損人利己。

(7)心理特點符合心理年齡每個人都有三種年齡:實際年齡、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

實際年齡是指人們的自然年齡。生理年齡是指人生理發育成長所呈現出來的年齡特點,與實際年齡往往有差別,例如如果人營養不良,那麼其生理發育就遲緩,將導致生理年齡小於實際年齡。

心理年齡是指人的整體心理狀況所呈現出的年齡特征,與實際年齡也不完全一致。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八個心理年齡期:胎兒期、乳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人在不同的心理年齡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點。

比如人在幼兒期天真活潑;青少年期自我意識增強,身心飛躍突變,心理活動往往動蕩劇烈;到了心理老年期,心理傾向成熟穩定、老成持重,但身心功能彈性降低,情感容易變得憂鬱。

心理特點符合心理年齡,主要有兩方麵的標準:

個體的實際年齡應當與心理年齡、生理年齡相符;個體在不同心理發育期應表現出相應的心理特征。

(8)生活理想和目標切合實際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總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生活理想和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導致心理挫折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9)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

5.影響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兩個方麵,但起決定作用的則是個人因素。因為社會因素往往是針對大眾的,對同一個社會事件或現象,為什麼有的人心理受影響而有的人卻不受影響呢?這說明決定的因素在人的個體心理素質。因此,以下內容主要從個人因素方麵予以闡述,這些因素主要包括先天遺傳因素、身體狀況、個人經曆、性格、能力、情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