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中,每個人都會時時處處遇到不如意、不順心、不合理的事情,就像惱人的秋風陣陣襲來,“剪不斷,理還亂”。麵對各種各樣的人生煩惱,端正心態最為重要。若是深陷煩惱之中,誤人誤己,於事無補。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大多數人心中的煩惱都是自尋的。因此解鈴還需係鈴人。解脫人生之累,拋開心中煩惱,關鍵還是要靠自己。放鬆可以減輕心中的負擔,耐心可以化解精神的壓抑,冷靜可以除去感情的束縛,而博大的胸襟則是驅除一切煩惱的靈丹妙藥。
講題一:煩惱是如何產生的
過多的壓力與過高的期望,常常是人們煩心惱人的“病源”。常言道:眼不見,心不煩。麵對充分誘惑與挑戰的人生,失衡的心態最容易令人煩惱。須知,一覺醒來,太陽照樣從東方升起。凡事向前看,一心走好自己路的人,心中的坦蕩就不會再給煩惱留下太多的空間。
1.人生處處皆有煩惱
在人的一生中,煩惱左右著每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我們常常因為煩惱而感傷人生之累;因為煩惱而慨歎人生短促:甚至有人因煩惱而厭倦生活,因為煩惱而拋棄可貴的生命。
其實,因為煩惱而厭倦生活的人隻能充當鼠輩。終日為煩惱所左右,在煩惱麵前躲躲閃閃,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一個人死後對上帝說:“您能讓我變成一種既沒煩惱,又最受崇拜的動物嗎?我將永遠感激您。”
上帝仁慈地回答:“好,你準備做人吧,這是世界上最高級的動物。”
這個人問:“做人有煩惱嗎?”
“有,鉤心鬥角,殘殺,誹謗,夭折,瘟疫……”
“另換一個吧?”
“那就做馬吧!”
“做馬有煩惱嗎?”
“有,受鞭笞,被宰殺……”
“唉,請再換一個吧。”
“老虎?”
“老虎!”這個人樂了,“老虎是獸中之王,他一定沒煩惱。”
“不,老虎也有煩惱,有時被人獵殺,有一種小獸是它的克星……”
“啊,上帝,我不想當動物了,植物總可以吧。”
“植物也有煩惱,樹要遭砍伐,有毒的草被製成藥物,無毒的草人獸食之……”
“啊……恕我鬥膽,看來隻有上帝您沒煩惱了,您就讓我留在你身邊吧……”
上帝哼了一聲:“我也有煩惱,人世間難免有冤情,我也難免被人責問,時時不安……”
說著,上帝順手扯過一張鼠皮,包裹了這個人,推下界來說道:“去吧,要想沒煩惱你去做它吧!”
讀完上麵的故事後,我們不難看出,煩惱幾乎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全部過程。無論是動物、植物,抑或是上帝,都無法逃避煩惱的侵擾。其實,煩惱雖無處不在,但卻不是無法化解。
我們或許應該了解這個道理:煩惱是一種心境,它來自人們的主觀世界,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了煩惱而厭倦生活,厭棄生命。因為,人生短促,容不得我們有太多的時間來與煩惱糾纏。生命是有限的,煩惱是無窮的,不能讓煩惱伴隨著自己去迎接嶄新的太陽。
2.現代人總愛自尋煩惱
現代人總愛自尋煩惱,這是何故?美國心理學家曾提出四點假設:
自尋煩惱是人的本性。人並不完全是理性的動物,人常為情緒所困擾,而困擾的原因多半是來自於自己,很少是由於外界因素造成的。
人有思考能力,但在考慮自身問題時,則多表現出心態上不平衡的傾向。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往往做過多的無謂思考,這是困擾自己的根源。
沒有事實根據,單憑想象就可形成自以為是的信念,這是人有別於其他動物的特征之一。這種無中生有的想象力過於豐富,就會使人陷入無盡的煩惱中。
人有自毀傾向,同時也有自救能力,合理的情緒療法可以通過轉化前者來幫助發展後者。
每個人都有理性的一麵,同時也有非理性的一麵。人生來都具備以理性信念對抗非理性信念的能力,但又常常被非理性信念所幹擾。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信念,隻不過有心理障礙的人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更多、更複雜而已。
然而,就是這種不合理的思維造成了心態上的不平衡。我們所能感覺到的世界隻是整個世界的一小部分,由這一小部分所得出的觀念往往是不正確的,但人們又總是把這些不正確的觀念當作生活真理,結果使自己陷入了不必要的苦惱之中。
麵對煩惱,懼怕是毫無用處的。這是由於煩惱不會因你的懼怕而遠離你,反而會因你的懦弱、你的膽怯而與你糾纏不清。麵對煩惱,我們要勇於化解,方能不為煩惱所左右。
3.煩惱源於不合理的認知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不快樂很多都是源於對生活不合理的認知,這些不合理的認知很容易被忽視,但隻要深入分析一下,還是可以發現並理解的。
一位男青年,年輕有為,是某公司的高級職員。他因與女友分手而陷入深深的苦惱中。一個月以來,他食欲極差,幾乎天天失眠,常感到頭暈、胸悶,渾身疲倦無力,睡到半夜時常出虛汗,白天無論做什麼都無精打采,為此已受到老板的多次批評。他心情煩悶,總想發脾氣,總想報複女友,讓她沒有好下場,有時找不到發泄對象就拿東西出氣。下麵是心理醫生與他的一次對話:
“你很愛你的女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