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直麵人生,壯大你的膽識(2)(1 / 2)

總是喜歡吃一種固定口味的飯菜,而不願品嚐新的風味;總是穿相同式樣和顏色的衣服,從不試試新的式樣,也不穿些其他不同的衣服;每天翻閱相同的幾份報紙雜誌,從不接受任何不同觀點;總喜歡看同一類電影或電視片;習慣了某一居住地之後就很難作出改變,害怕搬遷到新的地方;對居住環境過於講究,如果給你換上一個新的環境,如出差,你就會難以入睡;拒絕交流信息,避免與不同或未知的東西打交道;害怕嚐試一項新的活動,因為你怕自己幹不好,你的嘴邊總是掛著這麼一句話:“我不會幹這個,我就在旁邊看看吧”;強迫自己在學習或工作中取得成功。認為上司和同事對你的工作評語比自己從事工作的樂趣更為重要;因此為了追求成功,不去嚐試新的未知事物;研究問題時,總是停留在自己所熟悉的領域;隻想進行某種你知道將會成功的工作,而不願冒失敗的風險參加一種新的競爭;避免接觸任何你認為異常的人,不去試圖了解這些人,不去和他們交談,而僅僅在一旁談論他們,給他們貼上一些貶義的標簽,這樣讓自己免受因接觸陌生事物帶來的恐懼;即使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仍然死守,以此混日子。

你並不是必須幹它,而是由於害怕換一個新的工作會帶來各種難以預測的未知因素;勉強維持並不美滿的婚姻,因為你害怕那種陌生的獨身生活,你已經不記得結婚前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因而也不知道離婚之後自己的生活將會怎麼樣;無論是度假,還是購物,你都喜歡去同一地方,因為一切都是熟悉的。

我們還可以舉出許多其他類似的例子,但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的下一個問題是:你為何要固守這些“懼怕未知”的行為,而不到那奇妙的未知世界去漫遊呢?也許你認為那樣確實能給你帶來很多“好處”,這些“好處”是你固守這些行為的強大心理支撐力,例如:由於你一直墨守成規,生活單調,你就永遠不必獨立思考;既然你已經有一個計劃,那麼遇事隻要看看計劃就行了,而不必動腦筋思考,等等,但是,這種好處除了能使我們的生活走向呆板和麻木之外,還有什麼呢?

因此,我們要消除對未知的懼怕心理。

關於這個問題,有關專家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具體的途徑與辦法,不妨對照一試。

(1)努力選擇並嚐試一些新事物即使你仍留戀著熟悉的事物,也應不斷地嚐試一些新的未知的事物。如盡力結識更多的新朋友,多多置身於一些新的環境,嚐試—些新的工作,邀請一些觀點不同、性格不一的人到家裏來做客。多和你不大熟悉的客人交談,不要隻和你熟悉的朋友交談,因為你對朋友已經太了解了。

(2)不要再費心去為你做的每件事找借口當別人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或那樣做時,你並不一定要說出可信的理由,以使別人滿意。其實,你決定做任何事情的理由都很簡單——因為你想這樣做。

(3)試著冒點風險,使你解脫日複一日的單調生活如,上班時不一定非得要乘坐同一種方式的交通工具,每天早餐不一定總是吃同樣的東西等。

(4)設想一種美妙的情景——你要什麼就有什麼你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如想象自己擁有一大筆錢,足夠在幾年內怎麼也花不完。這時,你也許會發現,你原來沒想的計劃幾乎都是可以實現的。當然你不會去要天上的月亮或海底的珍珠,而是希望獲得一些十分具體現實的東西。如果你不再懼怕麵對未知世界,你同樣可以獲得這些東西。

(5)試圖去做一件冒險的事情試圖做一件可能使你的生活發生劇變但將對你有極大好處的冒險事情,如婚姻、工作或學習上的重大選擇等。

(6)不要對一些未知的事物產生恐懼每當你發現自己總是在回避求知事物時,問問自己:

“如果我真的接觸了這些未知事物,最糟糕的結果會是什麼樣?”

仔細一想,其實並沒什麼,你對未知的恐懼,往往是關於探索未知而產生的實際後果。

(7)試著做一些看似愚蠢可笑的事情或者做一些你覺得“不應該去做”的事情。當你真正做完之後,你也會發現這樣並沒什麼愚蠢可笑和不該之處。

(8)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常常提醒自己,懼怕失敗往往是懼怕別人對你的否定或譏諷。如果“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你便能夠用自己的標準而不是別人的標準來評估你的行為。你衡量自己行為的標準,將不是你的能力是否高於或低於別人,而是你的能力不同於別人。

(9)做一些過去常常回避做的事試著去做你一直以“我做不好”為借口而回避的事情。

你可以用一個下午來繪畫,讓自己得到充分享受。即使你畫出的畫不很好,你也沒有失敗,因為你至少高高興興地度過了一個下午。你可以在家裏盡情地唱歌,盡管你唱得並不太好。你可以到野外去拍照,盡管你並不懂得很多攝影技巧。

(10)警示自己,對未來的生活沒有什麼好憂慮的每當你發現自己正在回避未知時,馬上自我警示,在內心裏進行一場自我對話。告訴自己:在生活的具體關頭不知道正在往哪兒走,這並沒有什麼值得憂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