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後,由於留聲機的發明,一些醫院開始使用音樂來幫助病人睡眠、緩解外科手術中的緊張感,幫助分娩的婦女緩解疼痛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用音樂來緩解傷兵的痛苦,並幫助肌肉和關節的康複。
(5)要穿寬鬆的衣服,摘掉手表、眼鏡等物。 (2)
隨著腦電波的發明,人們還發明了腦波音樂。它是根據腦波和聲學原理,由聲波的震動頻率,來誘發大腦的腦波產生同化現象。我們都知道,電路是很複雜的。可是,我們的大腦,也許是宇宙中最精密的神經電路,大腦在處理理解力、記憶力、圖像思考、抽象思考、空間想象等,都有不同的神經回路在運作著。
前麵我們已經說過了,α腦波使人鎮定,β波讓人煩躁。腦波音樂,它通過特定音頻來激發相應的α腦波 ,從而提升人的創造力。它可以開發集中力、注意力、記憶力,幫助人穩定情緒、專心投入,腦波音樂還能讓人發掘自己的內在潛能,喚起自信心,產生良好的人際關係。它還可以安定情緒,幫助你解除由情緒壓力而來的各種緊張、不安,因此在斷食中可以大有作為。而且,它和冥想、呼吸等都不衝突,瑜伽中也廣泛地運用音樂。
斯坦福大學藥理學教授高德斯坦,通過實驗,並分析250人對刺激的反應後,發現聽腦波音樂時,有高達96%的人會激動。其中,音樂的片段;電影、舞台劇、芭蕾舞、書籍中的某一片段;大自然的美景或藝術品的美;與他人肉體接觸;歌劇的音樂高潮……這五項對人的情緒影響最大,可見音樂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澳洲墨爾本的伯利恒醫院,多年來一直用音樂為身患絕症的病人減輕痛苦。這家醫院有一個由八位專家組成的音樂小組。他們能準確地抓住病人的心理需要,選擇出適合他們的音樂。其中一位“音樂醫生”說:“腦波音樂能喚醒人的最原始創造力,使人們的心靈得以淨化,並能感到身心輕鬆舒暢。”
許多心理學家也都相信,音樂的刺激、歌曲與文雅的語言,可以激起人們產生一種充滿感情的心理反應,它是人們在性格上獲得一種心理平衡的基礎。
斷食時的心理調節十分關鍵,因此音樂療法是個很好的輔助方法,選擇合適的音樂,能幫助斷食取得更好的效果。它還可以和其他輔助方法同時使用。
7.按摩——各文明古國偏愛的保健法
嚴格的按摩療法是一種複雜的民間物理療法,又稱“推拿”,是以中醫的髒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運用不同的手法按穴道、走經絡、疏經通絡、調節營衛氣血、調整髒腑組織的自然療法。
據說,按摩療法源於靈長類動物的本能反應,動物本能上就會使用手在皮膚上揉捏;並且相信揉捏可以產生一定的安撫作用及舒適感。原始社會,人類在與大自然的鬥爭中難免會受傷,出於本能,就在損傷疼痛、腫脹處撫摸、按壓,以減輕痛苦。經過長期的反複實踐,按摩逐漸從無意識的偶然動作,變成為人們自覺運用的係統治療方法。
遠在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醫生扁鵲就曾用按摩、針灸等方法成功治病。我國現存最早的秦漢時期的醫學著作《內經》中,有按摩工具的記載。在三國時,開始形成按摩與導引、外用藥物配合應用的方法,名醫華佗還根據虎、鹿、熊、猿、鶴五禽的動作,創造了最早的按摩導引術——五禽戲。隋唐時,按摩列入國家醫學教育的正式科目,唐朝時還設立了我國最早的按摩專科,有按摩專科醫生、按摩博士。此時有按摩專著問世,如《按摩導引經十卷》、隋代的《諸病源候論》每卷都有導引按摩之法。
據記載,宋代有民間孕婦,臨產7天還不能順利生下小孩,在多種辦法都不見效的情況下,決定運用腹部按摩手法催產,他讓家人用溫水裹住孕婦腰腹,自上而下撫摩,沒多久,孕者隻覺得腸胃微痛,就產下一個男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