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皇帝也有青春期(1 / 2)

皇帝也有青春期

曆史·鑒往可以昭來

作者:霧滿攔江

同治十三年(1874 年)七月十三日,直隸總督李鴻章上奏,狀告廣東一位名叫李光昭的商人。

奏折上說,這個李光昭是個商人,因為他花錢買了個候補知府的官,也算是官員。李光昭買好一堆木料,共值銀子五萬四千三百五十兩,然後雇用旗昌洋行的火輪船,把三船木材運到天津。雙方合同規定,貨到付款,如有延誤,按天加價。

結果呢,已經過去了三十三天,李光昭也沒去碼頭取貨。這時候單運費就已經欠下一千六百五十兩銀子。不巧的是,貨運商和賣家是法國佬播威利一人。播威利撐不住了,就去衙門告狀,請求衙門替他抓捕李光昭,歸還貨運款。

衙門還真把李光昭給找來了,但李光昭也有的說,他解釋道:法國佬播威利運來的木材,與最初談妥的不符,所以他拒絕埋單。

這個奇怪的奏折,名叫《李光昭欺惘招搖折》,李鴻章在奏折中不厭其煩地羅列出李光昭生意上的每一個小細節,與此對照的,是與李光昭行為配套的刑律法規。

奏折的最後一句話是:所有查訊李光昭欺惘招搖各情節,按律定擬仍據實聲明請旨緣由,理合專折覆陳。伏乞皇上聖裁訓示遵行。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何處理這個李光昭,皇上你說了算。

一個小小的廣東商人,怎麼會需要皇上親自處理呢?

需要的,因為李光昭買的木材,是用來重修圓明園的。他買這些木材隻花了五萬四千三百五十兩銀子,賣給同治皇上,售價卻是三十萬兩銀子。轉手就賺了近五倍的利潤,李光昭拿同治皇帝當肥羊了。

此外,李鴻章進一步揭發說,李光昭自稱圓明園李監督,可代大清皇帝與洋人簽約。一旦這些條約生效,洋人找上門來,同治皇帝還真沒地方說理去。

這個意外事件,讓小同治怒不可遏,立即下旨嚴懲不法商人李光昭。李鴻章遵旨,判處李光昭斬監候,押入大牢,秋後處斬,這事就算過去了。

到此,李鴻章的任務順利完成,這下該輪到同治皇帝麻煩了。李光昭舞弊案爆出,朝中諸王爺與群臣彈冠相慶,亢奮不已,一大群白胡子老頭湊在一起,聯名上奏,痛陳這個圓明園不能修。你看剛一開始就冒出來個李光昭,再修下去,說不定還會有什麼天大的麻煩。

這就是李鴻章的深謀遠慮。他為無計可施的群臣,提供了一枚射向同治皇帝的炮彈,而他自己呢,卻沒事人一樣躲在一邊。他知道,同治小皇帝腦殼兒進水,非要胡來,你勸阻是不管用的。這世上,多少孩子,家境貧寒如洗,隻要稍微讀上幾本書,幹點正事,就能夠改變悲摧的命運。可大多數人就是不肯聽,依然我行我素,恣意妄為。普通人尚且如此,手裏還握有權柄的同治,憑什麼要規規矩矩勵精圖治?如果一個人不走正道,神仙也勸不轉,能勸轉的話,這世上早就沒有了監獄。而且有監獄也沒用,監獄殺頭,也阻不住許多人不走正道的勇氣和固執。

李鴻章見多了像同治皇帝這種人,思維原始,頭腦固執,對無益於身心家國的所有歪門邪道,懷有一種飛蛾撲火般的堅忍與虔誠。李鴻章對付他們的辦法,唯有一個殺字。可麵對坐在龍椅上的同治帝,你得想個更妙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