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類對大腦的誤解(3 / 3)

一項最近的研究顯示,在過去的2萬多年裏,人類的平均腦容量從過去的1500毫升下降到了1350毫升,這相當於減少了一個網球的大小。科學家認為,腦容量變小並不能說明我們越來越笨。大腦消耗我們20%的能量,因此腦袋越大,就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支持。2 萬年前到1萬年前的人口爆發促使人類發生了異乎尋常的有利的突變。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大腦變得更加高效造成的,神經化學變化提升了我們大腦的能力。

誤解5:高科技使人類變聰明了?

大多數人相信,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類的大腦會越來越聰明。許多父母都有這種體驗,他們的孩子在電腦或打電子遊戲方麵似乎比他們更有天賦,不管多麼複雜的程序或遊戲,孩子們掌握起來都要比他們更得心應手。人們通常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比祖先更聰明,更擅長抽象思維,因為社會環境變得越來越抽象。普遍延長的學校學習訓練了人們的抽象思維;現代工作任務,比如裝配機床或填寫電子數據表等,加強了我們處理符號的能力。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充滿了越來越多的象征性標誌,比如汽車儀表盤或電腦桌麵上的圖案。但是高科技真的使人變聰明了嗎?

英國阿爾斯特大學心理學家理查德·林恩發現,通過比較1950年和2000年全世界的平均IQ,人類的智商已降低了1分。他預測,假如這個趨勢持續下去,到2050年,人類的IQ將再下降1.3分。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邁克爾·伍德利教授研究發現,人類的反應速度相比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減慢了很多,這與人類遺傳潛力的下降不無關係。也有科學家認為,科技的發展讓人用腦的時間越來越少,生活的便捷造就了更多的“懶人”,這也是導致人類智商下降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當青少年用計算機做作業時,三分之二的時間其實在同時幹其他事情,比如發短信等等。同時操作幾件事,會使每一個操作的質量都下降。同時幹幾件事情的人,難以把注意力集中在關鍵的信息上,排除無關信息幹擾的能力也非常差。目前還沒有研究表明新技術對孩子的大腦有直接損傷。但是,2014年9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運用新媒體一心多用的人,大腦前扣帶皮層的灰質密度低。大腦的這個部分主掌著認知和感情過程。灰質也正是大部分腦神經細胞所在的地方。這項研究基於對75個人的大腦掃描,還不能說明灰質密度低確實是因為一心多用造成的,我們不能由此直接得出腦損傷的結論。不過,我們至少可以相當保守地說:人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在屏幕上花掉的時間,至少擠走了從事其他更有意義的活動的時間。

新技術為人類的智能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過去要花一個下午才能從圖書館借到的書,現在幾秒鍾內就能出現在計算機屏幕上。一個詞彙、一個典故、一個史實,如今幾秒鍾就能從網上搜索出來。更不用說,世界一流教授的課程在網上免費就可以領略。但是,誰也不能否認:越來越多的孩子正放棄人類的經典著作,以垃圾短信“充饑”,甚至許多成人也不例外。新技術將成就許多人,也會毀掉許多人。根據一項2012年的研究,花費太多時間上網可能導致大腦產生變化,這種變化跟吸毒以及酗酒對大腦所造成的病變很像。大腦被網絡成癮所影響的區域,主要掌管記憶力以及人類情感、決策等能力。看來,享用新科技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

【責任編輯】蒲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