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年輕時不注意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老了就會陷入“前半輩子以命換錢,後半輩子拿錢換命”的境況。因此專家建議,要想不生病,要想健康長壽,就要從日常生活點滴做起,改變吸煙、酗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膳食結構,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及豆製品,適度增加運動量,有助於慢性病的控製。
健康的漏洞在哪裏
俗話說“擁有健康就是擁有財富”除了先天性疾病,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可在現實中,人們往往都是先擁有財富再去注重健康,大部分人都是在用自己的健康去換取財富。這是健康的漏洞所在。
美國醫學博士斯賓塞·約翰遜曾說:“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最珍貴的是健康。所有的財富加在一起都沒有健康重要。有了健康的身心,人生才會真正地幸福與快樂。而正確的健康意識,要求我們用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識武裝自己,將自己的健康交由自己來主宰,從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上,更主要的是從心理上來捍衛和保護健康。”
很多人不懂得如何才能擁有本來就屬於自己的健康,缺乏保健意識。在環境汙染、不良生活習慣、壓力、毒素等各方麵原因中,逐漸失去原本健康的身體。
據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由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腫瘤等慢性病導致的45.9%的全球疾病負擔中,中國的人數達60%以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直接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同時,昂貴的醫療費用也給個人、家庭、國家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一位健康專家說得好,健康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中,高血壓、糖尿病這些富貴病、文明病,不是由文明社會帶來的,而是由我們錯誤的健康意識造成的。
前些日子,南昌一家大藥房以比國家核定價低近一半的價格出售藥品,出現了老百姓提著菜籃子買藥的場麵,一家營業麵積僅有1500平方米的藥店,每天有近2萬人光顧。人們像采購家常食品一樣買藥。
這說明什麼?說明人們的健康意識還存在誤區。在健康上,投資永遠大於回報。花一塊錢預防疾病,就可以省去10塊錢甚至100塊錢的治療費。積極預防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醫療開支,更重要的是能提高生命質量。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治病不如不病。保證身體健康,重在保健意識;要想不生病,重在預防措施。再高明的醫術也不能使人恢複到原來的狀態,要想堵住健康漏洞,必須樹立健康意識。
體質下降讓健康受累
日常生活中常有人會說,沒勁兒了,跑不動了,身體不行了,體質下降了……到底什麼是體質呢?它又與健康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體質就是人體的質量,它是人體在遺傳性和後天獲得性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素質等方麵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征。實際上,體質指的就是肌體有效執行自身機能的能力。
體質主要包括肌體三方麵的機能:心肺血管機能;身體成分;肌肉骨骼係統機能。肌肉骨骼機能又包括肌肉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韌度。通常我們主要從五方麵來考察體質。
心肺血管機能:指的是心髒、血管與呼吸係統協同工作的綜合能力及提供肌肉工作燃料的能力。好的心肺血管機能不僅能保證身體長時間有效地工作,同時也是肌體在工作後使疲勞快速消除和機能有效恢複所必需的。
身體成分:指的是肌肉、脂肪、骨骼及其他肌體組成成分的相對百分比。
肌肉耐力:指的是肌肉重複工作的能力,耐力強的人可以長時間工作而不至於過度疲勞。
肌肉力量:指的是肌肉抵抗力或移動重物的能力。
柔韌度:對關節正常活動有重要影響,它是由肌肉、關節結構等因素決定的。
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比作是一座大廈,那體質就是健康大廈的基石。如果要建一座大廈,選擇優質建材是關鍵,使用管理也是關鍵。大廈的百年大計有賴於所有材質的優良程度,我們“健康大廈”的百年大計也有賴於身體所有器官的優質程度。大廈的合理使用有賴於各係統的功能優質程度,我們的生命活動也有賴於身體各係統的功能正常。大廈的正常運行有賴於物業管理水平,我們的生命活動也有賴於我們的體質健康水平。
如果我們的體質下降,健康必然“受累”。沒有一個好的體質,身體大廈必然要倒塌,各種疾病也就隨之而來。
1 心腦血管健康問題突出
心腦血管疾病與糖尿病、腫瘤等是目前對人類威脅最大的三大類疾病。其中,心腦血管疾病位於這三大疾病之首,原因在於它不僅致死率高,而且其發病後的致殘率也極高。
有關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有300多萬,占每年總死亡人數的50%,平均每12秒鍾就有1人因此種疾病而死亡,且幸存下來的患者中75%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喪失勞動能力,4%重殘。
2 肥胖問題凸顯
由於近年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靜態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在大幅度增加,導致機體運動不足。飲食不當或熱量攝取過多而又運動不足,使多餘的熱量轉變成脂肪儲存,日積月累就會愈來愈胖。通常熱量過多就會轉成脂肪,儲存在皮下或內髒周圍。若脂肪層過厚,還會出現脂肪包住心髒或形成脂肪肝的症狀。對現代人而言,肥胖已經成為一種慢性病,會引起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等一係列的“富貴病”。
3 骨骼出現問題
骨質疏鬆會引起身高縮短、駝背,疼痛,最嚴重的後果是骨折。疼痛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其原因是由於骨轉換過快,骨吸收增加導致骨小梁的破壞、消失及骨膜下皮質骨的破壞均可引起全身骨痛。由於骨質疏鬆使骨的承重能力明顯下降,而肌肉必然承受更多的力,時間一長就會引起肌肉疲勞、勞損,從而產生肌肉及肌膜性疼痛,特別易發生在腰、背部。
骨折主要發生在髖部、胸腰椎、橈骨遠端、肱骨近端及踝部。以髖部骨折最為嚴重。由於骨折後必須臥床,又很容易發生肺炎、靜脈炎、泌尿係統感染及心腦血管異常。據國外報道有10%~20%的病人在發病第一年內死亡,一半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
4 肌肉力量下降
“沒勁兒了”其實是一個人肌肉力量衰退的結果。肌肉是享有“生命發動機”稱號的心髒的可靠助手,肌肉力量衰弱,必然累及心髒,成為誘發心血管病的“幫凶”,這也是人到中老年易患冠心病的因素之一。腿部疼痛明顯,說明腿部的肌力減弱,膝關節功能衰退。腿肌力量下降,上下台階就會感到吃力,走路步幅會變小,而且容易被絆倒遭受骨折之苦。肌肉少了,關節的負擔就會加重,導致關節痛,進而出現姿勢變形而引起腰痛等問題。
5 柔韌度下降
“柔”表明一個人的肌肉和關節周邊韌帶的伸展能力,“韌”表明的是一個人肌肉和韌帶的力量水平。
而四肢發僵、關節多傷病等現象都是機體柔韌度下降的表現。柔韌性變差,容易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症、肩周炎、腰腿痛以及肩、膝、腰等關節扭傷。
總的來說,體質資源是一個人的健康財富。要想獲得好的體質,最好疊方法是“體質鍛煉”。體質一方麵是“先天”的,另一方麵則可憑“後天”的鍛煉而得以改善。先天條件不足,也可通過合理的體育鍛煉在某種程度上加以補足和改進。
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肌肉和其他的器官和係統,都在緊密地配合工作,發揮出比安靜時更大的效能。同時,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人體也在不斷提高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久而久之,人的體質就可得到改善。
通過體質鍛煉,可以增強機體的心肺功能,增加呼吸、循環、神經等身體各係統的功能,有效提高人體的機能,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的血液品質,同時也可提高我們的免疫能力。
體質鍛煉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困難,甚至不需要任何的場地和花費,隻需要投入一點點時間即可。好的體質是我們健康的基礎,體質鍛煉是最經濟的健康投資,每個人都應該關注體質健康,讓自己運動起來!
不良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大敵
1 不好的飲食習慣
作為現代人,你是否過著這樣的生活:早晨8點左右起床,匆匆忙忙吃兩口早餐,若時間來不及早飯幹脆就省了;坐車或地鐵去公司,在文件和電腦前度過上午的幾小時;午餐是一頓簡單的工作餐;下午又在辦公桌前坐上幾個小時,或在談判桌前與客戶討價還價;晚餐大多是一些應酬,在推杯換盞之後帶著幾分醉意去酒吧或是桑拿,回家時往往已是深夜……
如果是的話,這樣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已讓你處在亞健康的邊緣。
有關資料表明,人類45%的疾病和60%的死因與生活方式有關;對我國已公布的前三位死因(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分析發現,目前有2/3的人類疾病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這些資料和數據充分說明,我們的健康正麵臨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嚴重威脅。更為可怕的是,許多人還在每天的生活中把對健康的危害因素當成享樂,他們的健康正在因此而日漸受損,可他們卻全然沒有覺察,這使得他們在病危時大呼晚矣。
據權威機構分析,1990~2002年世界上致殘和導致勞動力喪失的主要原因為冠心病、抑鬱症、腦血管病和交通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為冠心病、腦血管意外、上呼吸道感染和交通意外。引起這些疾病的危險因素大多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因此,不良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被稱為“自我創造的危險”。
表現為:經常不吃早餐;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邊吃東西邊看電視、報紙等;口重、不喜歡吃青菜,肉食比例較高,魚類、奶類製品等攝入偏少;喜歡吃醃製食物;飲水太少等。
2 吸煙是健康的殺手
吸煙會導致多種腦部疾病,會減低循環於腦部的氧氣及血液,致使腦部血管出血及閉塞,從而導致麻痹、智力衰退及中風。
3 酗酒是健康的大敵
酒精中的乙醇對肝髒的傷害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大的。它能使肝細胞發生變性和壞死,一次大量飲酒,會殺傷大量的肝細胞,引起轉氨酶急劇升高;如果長期飲酒,還容易導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
4 運動不足
運動不足已經成為危害現代人健康的重要問題,長期運動不足會導致各種疾病產生,如糖尿病、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卒中、腰痛等。生命在於運動,久止不動,病自叩門。
僅僅以上幾個不良生活方式就足以讓我們的身心受累,更不要說其他了。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在不經意間影響著我們的健康,所以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
命要活長,全靠好的生活方式來調養
一般情況下,人隻有到健康出現問題時,才開始重視健康,重視良好的生活方式,這種意識是不對的。
俗話說得好:“有什麼都別有病,沒什麼都別沒健康。”
健康究竟是什麼?很多學者是這樣定義的:健康就是人體的一種良好的生存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人體查不出任何疾病,其多種生物參數都穩定地處在正常變異範圍以內,對日常範圍內的外部環境變化有良好的適應能力。也就是說,健康的身體應該是不生病的身體。
在西巴基斯坦北端,有一個長160公裏、寬1.6公裏的細長國家——罕沙,它是一個長壽國。由於在過去的二千多年裏,這個國家幾乎完全與外界隔離,因而成為一個神秘的國家,現在它已成為西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這地方的人都很長壽。很多高壽者都活到百歲以上,而且人們疾病少,無癌症、心髒病、血壓異常、小兒病等。罕沙人長壽的秘訣在哪呢?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生活情形吧。
罕沙人的主要食物是穀類(小麥、大麥、蕎麥、小米)、葉菜類、根菜類、馬鈴薯、豌豆、黃豆、埃及豆及其他豆類、新鮮牛奶、酵奶、乳酪、水果(以杏仁、桑葚為主)、水果幹,很少吃肉、喝酒等。穀類中,大量食用小麥與小米,且與埃及豆、黃豆、大麥、豌豆一起磨成粉,做成一種叫“迦巴帝”的食物。因為這種食物是由種子表皮與胚芽磨成的粉,沒有將含有營養的部分去掉。罕沙的麵包看起來又黑又粗,但是富含營養。他們還將山羊奶加工為乳油、哥德幹酪、酵乳等食用。因缺少燃料蔬菜則大都生吃。
由於每天所攝取的食物都沒有受到農藥汙染,以含有豐富礦物質的雪融水、家畜的糞、蔬菜屑、落葉等作堆肥栽培蔬菜,營養極為豐富。人們常生吃蔬菜,食物所含的酵素維生素類都未被破壞,可以吸收到很多營養素。可能這就是罕沙的人民能保持年輕、健康與長壽的秘訣。
一個人的健康與長壽除了先天遺傳外,還與後天環境有關,包括飲食、生活作息、人生觀等。因此,最應該關注、最簡便易行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隻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學習、培養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納正確的養生方式,就能有效地減少罹患多種疾病的機會,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嘴。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健康的保證,可強製性執行一些優良的飲食習慣。如早晨要吃得豐富一點、好一點,中午吃七八分飽,晚飯要少吃。在食物選擇上,注意多攝取堿性物質,慢慢改變自己的酸性體質狀態。堿性物質如青菜、水果、木耳、豆製品、粗糧等要多吃,不要吃煎炸食物。日本近藤正二博士提出保持健康與長壽的6個條件很值得我們參考
避免大量食用肉類。
天天食用黃豆等富含高蛋白的食品。
多攝取蔬菜。
油脂要少攝取,常攝取海藻類。
每天多飲用牛奶。
多食用健康食品。如:蜂蜜、小麥胚芽、酵母、乳酸菌、堅果類、海藻、水果、奶製品、葉綠素、糖蜜、醋等。
其次,要多動。一是身體要運動,否則機能就會衰敗,最後導致功能完全喪失;二是思想(即大腦)也要運動,否則機能也會衰敗,最後功能也會完全喪失,甚至會導致一種疾病——老年癡呆症。因為,人的身體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的生命是靠細胞不斷分裂和增生來延續的;細胞一旦停止分裂和增生,細胞的生命就會完結,人也就會跟著死亡,促使細胞分裂的動力是“動”。所以,勞動和運動是健康長壽的主要推動力。
其三,管好自己的心,讓健康從“心”開始。心態決定一切,人的意誌往往具有出乎意料的巨大能量。要樹立健康觀念,一定要認識到:丟失了健康就是丟失了一切;“為健康投資”是最聰明的。如果萬一患病,首先在心態上一定要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人和疾病的關係。人是本,疾病是標,“最好的醫生是病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給自己減壓,不要透支自己的精神與精力,看問題要積極一些,陽光一些。
國外有一位叫奴內的生理學家,他已經98歲高齡。人家問他,你有什麼好的經驗。他說,我隻能告訴你一個字,就是笑。古人早就已經說過“笑一笑,十年少”了。可見,心情對人體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天天有好心情,就會健康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