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行經前後或行經期,下腹部會出現極劇烈的疼痛,稱為痛經。原發性痛經多見於年輕女性,來潮起即有疼痛,多因精神緊張、子宮發育不良、子宮位置過度屈曲等,使經血流行不暢所致。痛經多發生在經前一兩天,或在月經來潮的第一天,於經期逐漸減輕,經期過後消失。痛經的部位在下腹部,有時放射到腰部和會陰部。

蜜汁山藥南瓜

原料:小南瓜、山藥各250克,紅棗、蜂蜜各適量。

做法:①小南瓜去皮、瓤,洗淨,切成丁;山藥洗淨去皮,切成丁;紅棗洗淨去核,切成片。

②將南瓜丁、山藥丁、紅棗片一同放進大碗中,加入蜂蜜、適量水,再上鍋蒸10分鍾即可。

功用解析

適用於痛經、月經不調、經期頭痛者。

韭菜炒羊肝

原料:韭菜150克,羊肝200克,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①羊肝切成小片;韭菜切成段。②鍋內放油燒熱,下羊肝、韭菜煸炒,加鹽調味即可。

功用解析

在經前5天開始服用,可補肝、益腎、調經,適用於肝腎虛損引起的痛經者。

牛奶燉木瓜

原料:木瓜1個、牛奶250克。

做法:①木瓜洗淨,去皮、瓤,切成塊。②鍋內倒入牛奶,放入木瓜塊煮至黏稠即可。

功用解析

木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具有舒筋活絡、軟化血管、抗菌消炎、抗衰養顏、增強體質等保健功效,適用於痛經、月經不調者。

益母羹

原料:益母草15克、砂仁10克、米醋15毫升、紅糖30克。

做法:益母草、砂仁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米醋、紅糖稍煮即可。

功用解析

益母草可生血化瘀、調經;砂仁可醒脾開胃,防止益母草寒性傷胃。

山楂紅糖湯

原料:山楂25克、葵花子15克、紅糖30克。

做法:①將山楂、葵花子放入鍋內同炒,至葵花子熟、出香味。

②加水熬成濃汁,放入紅糖熬至溶化即可。

功用解析

於經前1~2天開始服用,連服2~3劑。本方適用於血瘀為主的痛經。

薑椒棗糖湯

原料:薑25克、花椒9克、紅糖30克、紅棗(去核)10顆。

做法:將薑、花椒、紅糖、紅棗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煎服。

功用解析

適用於寒濕凝滯型痛經,症見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則症狀減輕、經行量少、色紫黑夾有血塊、四肢不溫、麵色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