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環境應急監測體係建設現狀及對策分析(1 / 2)

環境應急監測體係建設現狀及對策分析

基礎科學

作者:孫義峰 曲偉 趙璐

摘 要 本文係統分析了當前環境應急監測體係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並提出了加強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環境監測;應急監測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08-0125-02

隨著城市人口的激增,工業企業與市民生活區域的安全距離不斷被挑戰,環境汙染事故逐漸增多,環境應急監測任務也相應增加。在突發環境汙染事件處置過程中,各級政府和環保部門往往麵臨著壓力,各種未預見的現場情況的應急監測、處置經驗欠缺成為主要問題,及時總結經驗應該作為一個完整的環境汙染事故應急響應的終結部分,在吸取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完善環境應急監測體係建設,才是更好的應對將來可能發生的環境汙染事故,更好做出正確處置的必經之路。

1 環境應急監測體係建設的現狀

環境應急監測是科學處置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的基礎,通過環境應急監測,能為預警環境風險及妥善處理環境突發事故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為有效控製環境事故汙染危害的範圍蔓延贏得寶貴的時間。環境應急監測的“預防、預警、應急”三大體係建設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麵,仍然有一些薄弱環節,離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1)應急監測預案尚需斟酌完善,區域應急監測數據庫還未完全覆蓋。應急監測預案應符合實際監測能力,避免“大而全”卻做不到,一旦發生責任事故,職責部門的實際行動與預案是否一致將是責任追究的重點;完善的環境應急監測體係在突發環境事故後可以根據應急監測數據庫迅速反應,準確地判斷汙染物的種類、濃度和危害範圍,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避免人員和財產遭受更大損失,將事故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降至最低。現有的汙染源應急監測數據庫由於開發時間較短,一些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企業尚未及時更新,在一定程度上限製環境應急監測預警體係發揮應有的作用;

2)應急監測技術的培訓及研究不及時到位。應急監測人員一般都由各監測門類的人員兼任,常規監測和應急監測的區別不明確,思想認識不到位。由於日常例行監測工作任務繁重,沒有過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應急監測方麵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掌握各類現場監測分析儀器、監測方法的能力不強,在實際的應急監測工作中,不能完全做到“說得清汙染源狀況、說得清環境質量現狀及其變化趨勢、說得清潛在的環境風險”,離建立先進的環境應急監測預警體係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3)環境應急監測報告的編寫水平需要進一步加強。監測數據量與監測結論的正確性是正相關的,由於環境應急監測時間緊迫,數據量一般較少,導致可能的結論就很多,不同的分析角度、立場、知識體係甚至出現完全相反的結論。環境應急監測要真正做到讓群眾滿意,讓政府放心,環境應急監測報告的編寫水平就必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認真做好公眾關注的環境熱點問題和環境敏感區域監測信息的深度解析,及時發布權威的監測信息,充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為采取應急處置措施贏得寶貴的時間,同時又避免突發環境事故被人為誇大,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2 加強環境應急監測能力的對策建議

1)加強應急監測人員的業務培訓,打造一支反應迅速,快捷高效的環境應急監測隊伍。通過組織集體學習培訓,使每位應急監測人員熟練掌握先進應急監測儀器設備的設計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努力提高環境應急監測報告的編寫水平,確保充分運用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和手段,切實做好環境保護應急監測工作,為處置突發環境事故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