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神龕(二)(1 / 2)

沒有問出個所以然,程東隻能跑去廚房灶台邊鼓搗起來,用慣了現代化高科技設備的他,對於這原始的灶台確實有些無助。

劈好的木柴整齊碼放在灶口邊上,以供方便燒火的人隨時取用。大大的水缸也在灶台邊上,方便著燒飯煮菜時的用度。

這一切對於一個習慣農村生活的人來說,再簡單不過了。程東卻是楞在灶台前,不知道從哪裏開始下手。

還是在趴在堂屋桌子上餓得前胸貼後背的吳夢媛,半天沒有聽到廚房的響動,這才進了廚房。看著程東茫然無助的模樣,頓時笑出聲來。

無奈的抓撓後腦勺的程東,不好意思地陪著幹笑起來。並沒有說話的吳夢媛,緊接著就時走到灶口前折了些細碎柴樹枝,放在灶口裏去引火。

程東見狀也開始舀水進鍋裏刷洗起來。

兩人協作的忙碌,很快就是得到了回報,柴火燒煮的米飯從大鍋裏散出特有香氣,讓正在照看柴火,被熏得滿臉漆黑的吳夢媛,不由抬起腦袋來追著這股香氣散開的軌跡吸聞起來。

本就餓得不行的吳夢媛,這會時更加的餓了,伸出舌頭舔弄著幹燥的嘴唇,隨即吧唧幾下咽下口水,幻想著香噴噴的米飯已經被吃進了嘴裏。

程東艱難的適應著大鍋鏟在灶台上忙碌著,也沒有注意臉上漆黑的吳夢媛,正一手拖著下巴看著自己笑得麵若桃花。

莫約半個小時後,後揚在椅子上的兩人,總算對得住先前的一陣忙碌。

拍拍吃漲的肚皮,吳夢媛舒服的閉上眼睛,慢慢消化著剛才狼吞虎咽下去的食物。沒有什麼感覺比餓極時能夠吃飽來得更愜意。

收拾好碗筷並利用灶口裏的餘熱溫熱的熱水洗好,再把先前給吳大友與求刑留下的飯菜用竹籃高高掛起。程東回到堂屋桌前,又時側頭看向神龕。

這一會程東向吳夢媛提起西蘭卡普的原畫會不會放在神龕上盒子裏。卻是被吳夢媛一口給回絕了。

在吳夢媛的腦海裏,那副小時見過的西蘭卡普,根本不會是什麼緊要物件,早就不知道被父親丟到哪裏,或者是被用來當抹布了,怎麼可能會被置於神龕上供奉著。

在程東的懷疑眼神中,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吳夢媛順著搭在一旁的木梯爬上去把木盒拿了下來。

打開木盒之後,裏麵平躺放置著一個竹筒,吳夢媛拿了起來看了一看,就是開始手中左右搖晃,想聽聽裏麵是否還有什麼東西。

竹筒上除了畫著讓人看不懂的圖案外,普通的封口並沒有其他什麼稀罕的地方。

接過遞來的竹筒,程東細細的觀察著。竹筒並沒有多重,也沒有精美的紋刻,除了畫在上麵的圖案以外,整體上並沒有什麼出奇,就好像是隨意找來的竹筒封上,然後隨意畫上那麼幾筆,放置在木盒裏一樣。

但是出於直覺跟以前所做的功課,以及一些關於神龕的基本常識。程東心中斷定,手中看似普通的竹筒,並不如外表一般普通。

神龕不論是出現在尋常人的家中,還是宗族祠堂或者山村廟宇,不是供奉著祖宗牌位,就是一教之主,實在不講究也會供奉先賢名句,或者是開國領袖,決計不會是一個隨意放置雜物的地方。

這個普通竹筒的必定有它不普通的地方。

程東握著竹筒,手中稍稍用力想要扒開封口,卻是沒有見到鬆動跡象。笑著看了一眼吳夢媛後,手中暗勁倏吐,竹筒的封口‘啵’的一聲就是被打開來。

也許是放置得久的緣故,竹筒封口又比較緊,用力握住竹筒的程東並沒有發現竹筒上畫著的圖案,已經有了破損。當竹筒封口被打開時,裏麵彌出的一陣塵粉,嗆得兩人不得不用手捂住口鼻。

等得這帶有些許甜味的塵粉稍微散去,吳夢媛便是一把搶了過來,見著竹筒裏麵什麼都沒有,又是示威性的朝著程東遞了過去。

早就在打開時便是清楚裏麵並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見著這會又是被遞了過來,程東有些難為情的笑著。

沒有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吳夢媛趕緊將竹筒封口封上放進木盒,隨後爬上木梯放回原位,以免等會父親回來發現,又是會挨罵。

從那天呂洞山上看朝霞回來之後,吳夢媛總是會去在意父親的一些想法,這在以前是絕對不會有的,不跟他對著幹就已經是阿彌陀佛了,哪裏還會去想他到底高興不高興。

天已經漸漸黑了下來,這山裏的日子就是這麼平淡,尋常人家頂多待在家裏再看一會電視,也就早早休息去了。

隻是習慣了外界快節奏的繁華生活,在起初的好奇過後,這會難免覺得無聊。

吳夢媛雖說可以去四處去竄門解悶,但這麼多年在外麵生活,實在是不知道跟鄉親們說些什麼。總不能進門問句好,問候一下身體健康之類的話題之後,就坐哪裏不出聲吧。

何況山裏人本來就比較傳統,帶上程東去難免有些不合適。雖說自己並不在意這些,但是總得給父親留下些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