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攜一腔赤誠來到未知的世界2(1 / 3)

ONE 攜一腔赤誠來到未知的世界2

活得精致,不是病

人想要活得糙,特別簡單;但想要活得細致,特別難。

得知阿琳被確診為甲狀腺癌的時候,我正在廚房煲一鍋養生粥,粥的做法還是阿琳教的。

在電話那端,阿琳拖著哭腔向我描述了她的病情,好在,發現得早,病症還不是特別嚴重,手術之後配合治療,也不是沒有痊愈的可能。

我安慰她一番,掛了電話,繼續煮粥。赤小豆和綠小豆在水裏翻滾,黑芝麻漂浮在水麵上,想起阿琳往日的溫和、友善,以及她的種種好,我忽然覺得心裏有點苦澀,順手加了幾塊冰糖進去。

阿琳是我所認識的人中,活得最精致、最懂得養生的女人,我一度覺得,很多人可能都會生病,隻有她不會。她把自己管理得那麼好,病魔根本沒有偷襲她的機會,她怎麼可能得癌症呢?

粥熬好後,我盛了一碗坐在沙發裏喝。這時,接到另一個朋友小A的電話。小A在電話那端用驚恐的語氣說:“你知道嗎?阿琳得了甲狀腺癌!”

我說:“我也剛知道,明天我打算去看看她。”

說完這話,我吸溜了幾口養生粥。

小A問我:“你在家裏幹什麼呢?”

我說:“我在喝養生粥啊,阿琳教的,特別好喝,你要不要嚐嚐?我告訴你怎麼做。”

小A幹笑了幾聲,說:“我可勸你啊,千萬別學阿琳。我早就說過,人就不能活得太細致,越糙越沒毛病。你看看她,天天養生,結果呢?還不是得了大病,還不如我們這些成天瞎活的人活得健康呢!”

明明是普通的對話,我卻從小A的口氣裏聽出一絲得意之情。此時此刻,她似乎完全忽略了好友患病的事實,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越養生越不安生”這件事上,就好像,養生和不養生不是個人的自由選擇,而是兩個陣營的對壘,就因為養生派阿琳得了病,她這個不養生的人,便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一樣。

小A在電話那端幽幽地說了一句:“人啊,就是不能太矯情。”

我早就知道,她會這麼說。她和阿琳的交情不如和我親密,如她所言自己活得非常“糙”,原本和阿琳就是兩路人,一直都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待阿琳的生活方式。

我記得有一次,另外一個朋友過生日,大家聚到一起吃飯。點菜的時候,嗜辣如命的小A點的都是重口味的菜,比如毛血旺、幹鍋鴨頭、撈拌、水煮魚之類;而阿琳呢,點的都是清蒸係列,末了還點了個菌菇湯。這一頓飯的時間,小A的嘴就沒閑著。

“阿琳,你天天吃那麼寡淡不覺得煩嗎?”

“阿琳,你這是打算要活到120歲嗎?”

阿琳對養生非常執著,一直都很希望帶動身邊人一起養生,聽小A再次質疑,便開啟養生宣講模式,跟大家說口味清淡的好處,但隻是建議,沒有綁架也沒有強迫。坦白講,在很多時候,我覺得阿琳說得沒錯。

在十八九歲的時候,我和小A一樣,活得特別隨性。我經常熬夜,吃冰冷的東西,喜歡吃從紅油湯裏撈出來的食材,覺得特別下飯。那幾年,因為年輕,也沒覺得身體有什麼不舒服,最多冒出幾個痘痘,幾天就會下去。但過了25歲之後,我的身體開始出現各種不適,從西醫的角度來看,所有指標正常,我沒有任何疾病,但看過中醫之後才發現自己已經不那麼健康了。這時候,我才開始正視保養的問題。再加上身邊陸續有人患病甚至病逝,讓我更強烈地意識到,我們的身體,不是鐵打的也不是鋼造的,根本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堅強,特別需要精心的愛護。於是,我也加入到阿琳的養生隊伍中。

我知道很多不養生的人,都特別看不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養生派對不養生派,最多是不認同,我們看見你糟踐自己的身體會上前勸一勸,你拒絕接受,我們也不強迫。但不養生派對養生派,則是充滿了明顯的敵意,他們會發文諷刺,語氣之尖酸令人歎為觀止;他們會用自嘲的方式給養生派難堪,比如常把那句“我就是個粗人,沒你那麼講究,能活多久算多久”掛在嘴邊,來堵住養生派的質疑;他們會舉出各種反麵案例,來駁斥養生派,比如某個抽煙喝酒熬夜的親屬活到99歲,某個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的熟人活不過40歲,某個長壽老人到死還在吃紅燒肉,某個短命鬼吃了一輩子素,等等。

我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裏搜羅的證據,但凡網絡上出現這麼一條被當作奇聞趣事來報道的新聞,都會被他們無限放大,變成足以證明一切不愛惜身體的行為都不會傷害健康的有力證據,常常堵得你啞口無言,你看著他們駁倒你之後露出的得意神情,經常會錯覺,似乎他們隻要贏得了這場爭論,就能贏得活得更好、更久的機會。

每一個養生的人,都不敢堅信自己能比不養生的人活得好、活得久,他們隻是從科學的角度,認為這種生活方式更有利於身體健康;但大多數不養生的人,都覺得自己一定會比養生的人活得好、活得久,但凡這世上有一個抽煙喝酒的人能夠活到99歲,他們都會覺得養生學就是偽科學,要不然怎麼能被特例反證了呢?

而在這兩個族群對峙的過程中,一旦養生派出現一個患大病的人,那麼,所有的養生行為,落在不養生的人眼裏,都會變成一種極大的諷刺。

一如阿琳,如今小A不光覺得養生沒有用,還會覺得養生有害處。一個僥幸活得久的不養生的人,和一個不幸得大病的養生達人,竟然就可以重塑小A的生活觀和價值觀,想想也是挺讓人無語的。其實,一個人是否會得大病,和很多方麵都有關係,包括遺傳基因、作息習慣、飲食習慣、工作壓力、心情、環境等,養生不養生,不是決定性因素。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養生呢?養生的意義在哪裏呢?

在諸多影響因素中,有一些來自外界,我們無力撼動;但有一些來自我們自身,是我們能夠改變的。養生的意義就在於,我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去完善自己能改變的方麵,不管以後這種改善有多大作用,不管這種改善是否足以抵抗我們不能改變的,我們都盡了全力去愛護生命。

當然,你選擇不愛護,那也是你的自由。

阿琳後來做了手術,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術後恢複良好。遭過這一劫,阿琳對生命的脆弱感悟更深,她比從前活得更加精致。小A去看她,也不忘見縫插針地說道一番:“你看看你,活得那麼細致,經常做檢查,又有什麼用呢?以後啊,放開點。”

阿琳是這麼回複她的:“正因為我活得細致,我得的病才有救;正因為我經常檢查身體,我才能及時發現病症,把它扼殺在萌芽期。”

阿琳一向不善言語,這是她說過的最有力的一句話,至今我還記得。其實,關於人生的過法,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很多人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這也是很多人都討厭被質疑的原因。小A其實自己也知道,她那種肆無忌憚的活法存在很多問題,否則她也不能自評“活得糙”。但讓小A細致起來,她勢必要放棄很多種樂趣,比如熬夜玩手機的快樂,吃變態辣的刺激,久坐的舒適,不運動的輕鬆。畢竟,每天做這些事,是否真的會導致大病還未可知,但這些快樂、刺激、舒適、輕鬆確是真真切切存在著。她不想看得那麼長遠,她不喜歡自己的生活現狀被質疑,她無力改變自己的習慣……這些應該都是她強烈抗拒活得細致的原因。

事實上,人想要活得糙,特別簡單;但想要活得細致,特別難。像小A這種終其一生、綁手綁腳也戒不掉熬夜玩手機的人,大概也隻有活得糙這一種選擇。所以,她才需要那些喝酒抽煙熬夜活到99歲、不抽煙不喝酒且不熬夜活不過40歲的個例來支撐自己,她才需要抓住阿琳患病的事實來告訴自己:你這樣放縱自己是對的,就這麼一直放縱下去吧。

我個人覺得,在這個世界上,隻有兩種人有資格嘲笑生病的養生達人:

第一種人,放肆生活,抽煙喝酒熬夜吃重口味不運動,但確實長壽且生命質量高。那人可以說:“哼,你活得謹小慎微,最後還不是活成那副慘樣,我瀟灑一生、放肆一生,活得比你久比你好呀。”

第二種人,抽煙喝酒熬夜吃重口味不運動,但隨時都可以不抽煙不喝酒不吃重口味堅持運動。那人可以說:“養生有什麼了不起?全看我的心情,活得細致和活得粗糙,我收放自如,都能適應,根本不算個事兒。”

如果你不屬於以上任何一種,就煩請收起你看笑話的心態,趕快閉嘴吧;如果養生的病患值得嘲笑,那管理不了自己的人,更值得嘲笑。你以為誰都能養生嗎?不信你試試看,你可能連在晚上11點之前放下手機關燈睡覺的意誌力都沒有呢。

沒有多少男人給得起自己女人全世界

放眼天底下,沒有多少男人給得起自己女人全世界,這是由現實決定的。傾盡所有甚至負債累累去討一個女生歡心那叫蠢,他透支的其實是女生未來的生活。這種盛大與隆重,其實是他們最後的歡騰。

七夕晚上,小婕被求婚了。不過,談及此事,她看起來一點兒都不開心。同事們隨口問了問,得知求婚現場隻有十一朵玫瑰、一塊蛋糕外加一枚鉑金戒指。難怪小婕會是這樣的反應。在很多人眼裏,這樣的求婚現場也算隆重,但和小婕的公主心相比,著實太寒酸了點。小婕曾不止一次和我們暢想過她未來的婚禮場麵:租最豪華的酒店,將其布置成花的海洋,穿最漂亮的婚紗,披最長的頭紗,最重要的是,她要擁有一枚一克拉的鑽戒,蜜月要去愛琴海。

這等規模的婚禮,需要搭配何種規格的“前菜”呢?十一朵玫瑰、一塊蛋糕、一枚小指環絕對是不夠的。

相信很多女孩都想擁有小婕想象中的婚禮,畢竟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但要實現這些夢想,光內心期許和口頭規劃是沒有用的,要有大把大把的鈔票才行。小婕男友誠誠隻是個普通的職員,出身普通的家庭,月薪稅後剛剛六千塊,平日裏特別節儉。去年,他貸款買了房,今年,又貸款買了車,在這座二線城市裏,勉強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他能給小婕一個溫暖樸實的家,但真的支撐不起小潔做過的那些公主夢。

“那你最終有沒有答應他呢?”我問道。

小婕擰著眉頭,最後搖了搖頭,說道:“我還在考慮中,別的不說,連一克拉的鑽戒都沒有。我們好了五年,這五年裏,他從來沒送過我什麼像樣的禮物,我也沒放在心上,畢竟他要供房供車,但現在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了,卻連一個鑽戒都不舍得買,感覺真有點兒說不過去,以後我們要是結婚了,我肯定會過得很慘的!”

我就笑笑不說話。小婕所謂的“慘”,我大概也能想象得到:兩人結婚後,管你是務實派,還是浪漫風,都得擰成一股繩,省吃儉用供房子、供車子;努力工作之餘,發展第二事業,他可以去跑網約車,她可以去朋友圈做微商;等到攢夠一筆錢,就可以把生寶寶提上日程;寶寶出生後,兩人徹底轉移生活重心,雙方老人也開始參與他們的生活;以後,伴隨著雞飛狗跳、雞毛蒜皮,小寶寶健康成長,雙方老人日漸衰老,小兩口開始體會上有老、下有小的窘境,累並快樂著。

這種模式,廣泛存在於我們的身邊,一抓一大把。哪有什麼花的海洋,哪有什麼愛琴海,哪有什麼一克拉的夢想呢?

至今我還記得,當初小婕追求者眾多,不乏條件優越者,但小婕最終選定了現在的男友,很多人都問她原因,她說:“隻有他能讓我安心。”

是的,一個做事踏踏實實的男生,不會甜言蜜語,不會開空頭支票,他對她的重視,件件落到實際中。他早早帶她回家見父母,把她介紹給所有的朋友認識,他努力攢錢買房子,努力攢錢買車子,一切準備妥當後,他才向她求婚,想跟她過一輩子。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現世安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