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 路過春天的時候路過你2(1 / 3)

TWO 路過春天的時候路過你2

守規矩不是示弱的表現

把守規矩當作示弱的表現,靠破壞規矩來刷存在感,這類人該有多麼自卑和無能?人格要有多缺失,才會覺得被約束等於被輕視、被製止等於被欺負?

坐地鐵的時候,不管人多人少,總能看到倚靠在扶手欄杆上玩手機的人,一臉悠哉和愜意,周圍一眾乘客因此無處可扶,他卻視若無睹,大家也是無可奈何,畢竟你總不能把手強行塞進去和人家的身體親密接觸吧?坐公交車的時候,不管是早高峰還是閑時,總能看到坐得隨意、站得舒展的人,其他乘客都快擠成標本了,隻見他,不當不正,前後左右各留出半個人的空當兒,愣是在狹小的空間裏給自己開拓出一塊地,一個人占了四個人的位置。

遇上第一種人的時候,我也曾把手強行塞進去扶著欄杆,欄杆是大家的,但那個人照舊把身體全部重心都放在欄杆上,我的手被擠得生疼,不得不抽出去;遇上第二種人的時候,我也曾仗著體格瘦小強行擠入那半個人的空當中,但我全程隻能縮著身體保持半蹲的姿勢待在他的腋下,他根本沒有半分挪一挪的意思。更要命的是那些坐姿“大氣”的人,小小的公共交通座椅也能被他們坐出太師椅的風範來,他們總是有那個本事把自己的那副皮囊攤到兩個椅子上,把旁邊的乘客擠到縫隙裏,你若不讓著,他們便緊緊地貼著你的身體,反正最後,一定是你首先感覺不自在。

為什麼呢?因為你有道德心而他們沒有啊!

氣急的時候,我特別想問問:您就不能站直了扶著欄杆嗎?您就不能規規矩矩一個挨著一個好好站著嗎?您坐著的時候就不能把您那尊貴的雙腿並攏一下嗎?您在家裏癱著誰也管不著,沒過夠那舒適的癮就別出門啊!你以為全世界都是你的地盤?

後來我慢慢發現,這種行事以自己方便舒適為出發點的人,遍布每個角落。從前的種種看不慣,慢慢習慣成自然,你聲嘶力竭地抗議,他們隻微微一笑覺得你很神經,根本不接你的茬兒,該怎麼著還是怎麼著。而我能做的,竟然隻有保證自己不同流合汙,以知白守黑、和光同塵的心態行走,並衷心祈禱,讓所有不守規矩的人都快點被自然淘汰,早日還這世界一份清平。

隻是我不明白,到什麼地方,到什麼時候,便拿出相對應的姿態,遵守相關規則,保持一點自律性,真的有那麼難嗎?

比如排隊這件事。我去銀行辦業務,去醫院掛號繳費,去車站買票,去商場收銀處付款,等等,凡是需要排隊的地方,從不曾見過一條清清爽爽、不旁支外出的隊伍,總有那麼幾個人,要麼伏在隊首的窗口位置,要麼夾在某兩個人之間,把不是很長的隊伍變得很粗,沒人計較的時候總能僥幸過關,有人計較的時候他們便一臉憤憤不平,帶著一身怨氣挪到隊尾。

再比如過馬路的時候,總能見到等得了四十秒鍾但等不了四秒鍾的人,甚至還能見到連一秒鍾都不想等的人,馬路上川流不息,車速迅疾,有些人根本視而不見,大搖大擺闖入機動車道,逼停所有來往車輛,那種毫無畏懼的樣子,給人的感覺就是,命是租來的,無押金,廢就廢了沒關係。

我曾問過一位帶著小寶寶闖馬路的阿姨:“您這樣多危險啊,還帶著寶寶,就不能等綠燈亮了再走嗎?”

阿姨無所謂地笑笑:“我可不愛等,太著急、太麻煩了,再說他們也不敢撞!”

不過幾十秒鍾而已,平日裏這位阿姨在副食超市排隊買特價雞蛋一站就是一個小時,那個時候,她一點兒都不著急。我一開始並不太理解,後來想明白,她不是真的等不了,她隻是不習慣被交通規則約束,不喜歡不能隨心所欲地生活。排隊買雞蛋的時候,她其實也特別想加塞兒,但她放肆不了,因為和她一起排隊的那些人,和她都是一樣的人,在一群都不喜歡約束自己的人麵前,反而比較容易約束自己。

這個世界上的很多矛盾和不快,都源於人們沒有或者不願意隨著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我見過在醫院裏、在別人家裏大肆吸煙的人,見過因為自己坐過站逼停司機要下車的人,見過隨地吐痰隨地扔垃圾的人,見過讓孩子隨意在公共場合大小便的人,見過躺在火車座椅上占著別人座位的人,見過沒有耐心了解辦事流程就對銀行窗口業務員“出口成髒”的人……你跟他們理論,告訴他們這樣不對,他們便會不高興:我就是愛吸煙,你憑什麼不讓我吸,受不了滾遠點;我就是要下車,你憑什麼不讓我下,你不近人情;我就是要吐痰就是要扔垃圾,你憑什麼阻止我;孩子憋不住了怎麼辦?憋壞了你負責嗎;我太累了躺著舒服啊,就不給你讓你能怎樣?我就是想趕緊辦完業務,家裏一堆事兒呢,就是不想等……

縱觀這些人的一生,就從來沒有“忘我”的時候。他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隻追求自己方便、自己快活,一旦有任何因素阻礙他們以自己過往的模式隨心所欲,他們便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不惜露出醜惡嘴臉,也要把秩序擾亂,殺出一條肆意妄為的路來。結果就是,所有守規則、懂約束的人,都得全身心成全他們的不守規則、不懂約束,他們不覺得可恥,反倒把能讓所有人都讓著他們的情況,看成一種能耐和本事,揚揚得意,無聊至極。

不信你看,如果有小孩兒加塞兒,很多家長不但不會批評,反而會表揚他“機靈”;那些逼停公交車司機的人,下車的時候都是一副得意的神情;在禁止吸煙的場合偷偷吸煙成功的人,全身都籠罩在一種迷之特權的光環之中。他們追逐且享受破壞規則的快感,踐行了“我就是這樣,誰都拿我沒辦法”的信條後,便覺得自己成了全世界的王,五湖四海都是他的領地。

直白點說,不過是做人夠流氓而已。

費斯汀格法則說,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的。一時的不自律,你隻看見它會帶來短暫的便利,卻忽略了隱藏的禍患,日積月累之下,那些被破壞的規矩,一定會表現出反噬的特性。

比如,因為闖紅燈、橫穿馬路而被撞身亡的人,他一定不是第一次闖紅燈、橫穿馬路;因為在飛機上打開窗戶而被處罰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也開過空調大巴的窗戶;去國外旅行最終被旅行社拉入黑名單的人,他在國內旅行的時候必定幹盡破壞景區的缺德事;不按期還信用卡最終被銀行拉入黑名單的人,不知有多少次逼得熟人把借錢變成贈送。不喜歡排隊的人,肯定一輩子都在找機會加塞兒;在禁煙場所堅持吸煙的人,從來不知尊重為何物,他也一定幹得出更多踐踏別人的事情來,並以此為榮,當然也別指望他的後代多有教養。

是的,你和你的後代日後所要承受的所有惡果,都是當初那些不當行為產生的連鎖反應。

想想看,把守規矩當作示弱的表現,靠破壞規矩來刷存在感,這類人該有多麼自卑和無能?人格要有多缺失,才會覺得被約束等於被輕視、被製止等於被欺負?

規矩是用來約束大家的,想對那些破壞者說:當下你還有肆無忌憚的便利,不是因為你“勇猛”和“機靈”,也不是因為大家都不敢惹你,而是因為大多數人節操尚存,願意恪守規則,才給你這種小概率麻煩創造了苟且的空間,不守規則無異於遊走在叢林邊緣,會慢慢使自己墮入更多動物屬性強烈的種群之中,當身邊的夥伴都不再講求規則,你一定會死得很慘;也想對那些守護者說:受得了約束、守得了規矩並不吃虧,誰更接近文明,誰就能看到更好的風景,過更好的生活,世界每一天都在大浪淘沙,橫衝直撞的人一定會最早被湮沒。

想要誰都不得罪,隻能自己活受罪

你真正的價值,就是在摘掉“老好人”桂冠後所剩餘的價值;你真正的朋友,就是在摘掉“老好人”桂冠後,還依然不離不棄的朋友;你真正應該在意的感情,就是在摘掉“老好人”桂冠後,還依舊純真堅定的感情;你真正擁有的生活,就是在摘掉“老好人”桂冠後還握在手裏的生活。

一向開朗活潑的小婭,這幾天看起來有點頹喪。同屋的幾個老大姐八卦心很重,趁著午休吃中飯時刨根問底:“小婭,你最近這幾天怎麼了?”

小婭沉沉地歎了一口氣,不停用勺子戳餐盤裏的米飯,過了很久,她才拖著哭腔說:“我老公哥哥的兒子在我家過暑假……”

關於小婭的這位小侄子,我們早有耳聞,知名的混世魔王,超級破壞分子,在江湖上是與哈士奇、薩摩耶、阿拉斯加齊名的拆家小霹靂,從小就被家人寵壞,去哪兒都無法無天,屬於人見人煩、花見花敗的魔鬼型選手。因為小婭婆婆的緣故,每到寒暑假,他沒少在小婭家裏寄住,小婭家裏所有好玩的、好吃的東西,一件一件都被順走,這倒也可以不計較,關鍵是,家裏多了一個沒教養的孩子真的很影響生活質量的!

幾位老大姐一聽,開始替小婭發愁。按說把孩子養成這副德行就不該隨便放出來禍害社會,但這世上不是還有一種自認為“我家孩子天下第一可愛”的父母嘛。

我說:“你也真是,就讓你老公直接跟你婆婆還有他哥哥說,不要讓孩子來就好了嘛。你婆婆想念大孫子,可以去她大兒子家裏看望呀!”

小婭噘著嘴,露出一副不爭氣的窩囊樣子,小聲說:“他們是掛念著這邊好玩的地方多,再說我也不好意思張口,這樣一說,多得罪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