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 告別練習題的正確答案2(1 / 3)

FOUR 告別練習題的正確答案2

告別是人生的第一課

那些留守在老家的孩子,身上背負的是旁人理解不了的人間疾苦,在他們麵前,在他們的父母麵前,你整日在朋友圈裏分享的育兒知識和親子故事,就像個童話一樣。

弟弟把車開進村口時,我遠遠看見一個瘦瘦的小孩子歡呼著跑過來。待車子開到距她幾米遠的時候,她忽然定住了,瞪著無辜的大眼睛,憋著嘴,一臉的失落,連羊角辮都耷拉下來了。

我問弟弟:“這是誰家小孩兒?”弟弟說:“劉嬸的孫女啊,你好幾年沒回家了,可能不知道,劉嬸的兒子和兒媳去上海工作了,沒有辦法帶孩子,就把她留在老家了。”

“哦。”我搖下車窗,探出頭去,她正歪著小腦瓜兒看過來,我給了她一個微笑,卻發現她哭了,默默無語兩行淚那種,看得我一陣揪心。反正也快到家了,我讓弟弟先回去,便提前下了車。

那孩子一直站在原地沒動,見我走近,麵露怯意,我彎腰摸了摸她的頭,問道:“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啊?”她小聲說:“苗苗。”

我從包裏翻出幾塊巧克力遞給她,她不接,我撕開包裝紙,掰了一塊放進嘴裏說:“可甜了。”她這才從我手裏接過去,小口地吃著,一滴眼淚劃過臉頰。

一塊巧克力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我問她在等誰,她小聲說:“在等我媽媽和爸爸,去年他們也坐這樣的車回來的,我媽媽也給我買過這樣甜的巧克力。”

臨近過年,一向安靜的鄉村公路也常有汽車疾馳而過,我擔心苗苗自己在街上不安全,就說服她和我一起回家。在回去的路上,她忽然問我:“阿姨你在哪裏上班?”

我說:“上海,離這裏很遠很遠啊!”

她忽然跳起來,拉著我的手,一臉渴望地說:“我媽媽和爸爸也在上海,那你認識他們嗎?”

我想了想,說:“認識呀,我們是很好的朋友呢。”

自此苗苗對我徹底放下戒備,拉著我的手,一路蹦蹦跳跳,像隻雀躍的小鳥兒。

到家剛吃過午飯,就有客人來訪。出門迎接,竟是苗苗和她奶奶。苗苗奶奶說:“孩子吵著要來見你呢。”

我知道苗苗來我家,是因為我曾對她說我認識她媽媽,她好像找到了聯係她與媽媽的紐帶,所以急於向我證實藏在心底的一些疑問:第一,媽媽到底有沒有給她買點讀機;第二,媽媽這次回來會不會陪她很多天;第三,媽媽到底什麼時候回來。

我把探究的眼神投向苗苗的奶奶,老人無奈地搖了搖頭。於是,我隻能發揮編故事的能力,告訴她點讀機早已經買好,媽媽如果工作不忙就會多陪她幾天,而且估計很快就會到家了。

聽完我的回答,苗苗心滿意足地回家了。望著那個小小的背影,媽媽歎了一口氣:“唉,這孩子估計又要失望了,她爸媽今年都不能回來。”

我一驚,問道:“為什麼啊?”

“聽說是沒買到火車票,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奢侈一回買飛機票,結果飛機票也沒買到。”

傍晚時,苗苗又來了,給我帶來她最喜歡的糖果。然後便眼巴巴地看著我,我知道她又要和我聊她的爸爸和媽媽,但事實上我們隻是小時候一起玩過,好多年都不聯係了。為了苗苗,我去找我媽要苗苗媽媽的手機號,加了她的微信,讓她發一段視頻過來。苗苗在手機裏看到媽媽的時候便哭了,一邊哭一邊問:“媽媽,你怎麼還不回家?”

我真不敢想象苗苗如果知道爸爸媽媽過年不能回家會有什麼反應,趕緊截斷了苗苗媽媽支支吾吾的解釋,大聲說:“蘭姐,你回來的時候千萬記得要給苗苗買點讀機啊。”

在苗苗心裏,我是與她媽媽最接近的人。她時不時就一個人跑過來,聽我給她“編”一些她媽媽在上海生活的故事。末了總不忘問一句:“阿姨你問問,我媽媽現在到哪兒了?”

看著苗苗充滿渴望的眼神,我說謊話的時候越來越無力,我知道作為一個成年人想要騙過小孩子其實很簡單,真相敗露後大不了惹她哭一場,但我真的不忍心。

那日,我跟蘭姐聊了會兒,希望他們能再想想辦法,一定要回來一趟。蘭姐無奈地歎了口氣,說:“我真的很想回去,現在天天守在電腦前刷網頁,就是希望能刷一張退票,可是幾天過去了,一點希望都沒有。”

怎麼才能讓遠在上海的媽媽順利回家和孩子團聚?我在朋友圈裏發問。很快收到一堆餿主意:自駕,不可行,苗苗的媽媽和爸爸沒有上高速的經驗,不安全;搭順風車,這有點扯,再說也不安全;換個路線各種倒車,也不現實,年終歲尾的,哪條線路的票不緊張?最後還是做導遊的妹妹給了個可行的建議:找旅行社參團啊!

我和蘭姐聯係好,讓妹妹托朋友幫他們報了一個東北旅行團,終於,臘月二十八那天,苗苗和爸爸媽媽團聚了!

那天,苗苗那脆生生的笑聲簡直灑滿了小院。晚飯後,蘭姐特意帶著苗苗跟我道謝,苗苗還給我帶來了巧克力。她用肉乎乎的小手撕開包裝紙,掰開一塊送到我嘴裏,小臉笑得像一朵花,說:“這是媽媽給我買的巧克力,可好吃啦!”

苗苗高興得忘乎所以,不停地在屋裏屋外跑來跑去。我趁機和蘭姐聊了一會兒,這才得知,初五她就要返回上海了。

“好不容易才回來,多待幾天再走啊,好好陪陪苗苗。”

蘭姐歎了口氣,說:“我們也是不得已。出去賺得多點,將來能給苗苗更好的生活,讓她受更好的教育。再過兩年吧,等苗苗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我們就回到東北安定下來,一家人再也不分開了。”

我真的不忍心打破蘭姐的美好想象。對於幼小的苗苗來說,更難的日子其實還在後麵。與父母一分離便是六七年時光,奶奶爺爺一邊忙著農活一邊照顧,給不了更周全的照管。當別人家的小朋友趕著去學鋼琴、學外語的時候,苗苗待在老家與秀麗山水為伴,整日幫奶奶放大鵝、喂小雞,算是無憂無慮。殊不知人生的發令槍早已鳴響,別人家的孩子雖然累得氣喘籲籲,但已經跑過了大半圈,而苗苗連助跑的姿勢都沒擺好。那時再把她接到大城市裏,恐怕她的口音都會成為她融入這個社會的障礙。

父母錯過了孩子的童年,將是永遠的缺失。可是,又能怎麼辦呢?

初五早上,我窩在熱乎的炕頭上睡得正香,結果被一陣淒厲的哭聲驚醒,我趿拉著拖鞋就衝了出去。遠處傳來稀稀拉拉的爆竹聲,家家破五迎財神,但這個喜氣洋洋的日子卻是苗苗與爸爸媽媽離別的日子。

“媽媽,不要走……求求你不要走……”

我衝到大門口的時候,看見苗苗正扯著蘭姐的衣襟不撒手,小臉漲得通紅,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蘭姐一邊安慰苗苗一邊抹著眼淚,姐夫拍著苗苗的頭紅著眼圈耐心地講道理,苗苗的奶奶和爺爺不知所措地站在不遠處,兩位老人略微佝僂著,過了一年,更老了。

“媽媽,我不要媽媽走……”陸續有鄰居聞聲出來,大家見到這一幕都有些不忍,紛紛勸和:“不如再跟領導請幾天假,好不容易回來一次,多待幾天嘛。”

蘭姐憋出一絲得體的微笑,耐心地跟大家解釋:“公司初八就上班了,我們在路上還要耽誤兩天,回去就要加班,真的不能請假了。”

大家都不作聲了,無奈地看著苗苗氣力不支地嘶喊著。

哭吧,如果孩子的眼淚能留住遠去的爸爸媽媽,全村的孩子都願意每天哭一場。

我的喉頭哽住一股微酸,上前去把苗苗的頭摁在懷裏,示意蘭姐和姐夫趕緊上車離開。苗苗在我的懷裏哭得特別傷心,她說:“媽媽不要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