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都了解了,目前互聯網傳輸速度(網速)比較慢,帶不起大型網遊,所以圖形遊戲的開發都不著急,四、五、六、七、八遊戲開發部先將遊戲做到最好,等網速允許的情況下,再將遊戲上市。”
四、五、六、七、八遊戲開發部部長紛紛點頭明白。
“現在我宣布,公司下一個準備上市的遊戲是崔部長的《三國殺》實體版,老常記得收購一家印刷廠,我們自己印刷卡牌。”
“我知道了,齊少。”常德海回道。
“《三國殺》實體版上市後,網絡版也要加快開發完成,其他遊戲開發部都可以派員工幫助崔部長開發網絡版《三國殺》,順便積累網絡遊戲開發經驗。”
實體版《三國殺》開發很簡單,因為在遊戲策劃書中齊浩已經將大部分遊戲規則、武將、武將技能、基本牌、錦囊牌、裝備牌都寫了出來,第九遊戲開發部需要做的就是將卡牌圖案人物造型設計出來,這並不需要太多時間。
《三國殺》是一款融合了西方類似遊戲的特點,並結合中國三國時期背景,以身份為線索,以卡牌為形式,合縱連橫,經過一輪一輪的謀略和動作獲得最終勝利的桌麵遊戲,前世一經發售就在中國廣受歡迎。
《三國殺》以桌麵遊戲獨有的方式向玩家展示了一個個鮮活的三國人物,一段段精彩的三國故事。三國殺裏每一名武將的技能都是從這名武將的生平履曆或性格特點中而來。如孫尚香的獨有技能名稱就叫做“聯姻”,技能的使用方法也包含著聯姻的意味。許多玩家之前沒讀過三國,卻從三國殺中呂蒙的技能名稱“克己”裏了解到了“刮目相看”、“吳下阿蒙”和“白衣渡江”的典故,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三國殺》在遊戲牌名稱的設計上力求做到“語出必有典”,例如【樂不思蜀】牌下注明“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簡單的幾句話就講述了樂不思蜀的典故。一張看似簡單的【無中生有】,牌下的注釋卻是引自博大精深的《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些注釋在資料龐雜的電腦電視遊戲中也許不會被玩家所關注,但是當這些文學的養料出現在一張小小的卡牌上,卻賦予了這張卡牌豐富的教學意義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蘊。
《三國殺》這款遊戲就遊戲的娛樂性及競技性而言也是十分成功的。《三國殺》簡單易學,是一個“低門檻”遊戲,初次接觸《三國殺》的玩家,用很短時間掌握基本規則後即可遊戲。
有了《植物大戰僵屍》的先例,齊浩相信,《三國殺》在這一世也會風靡全國。
在齊浩的安排下,天天遊戲這個遊戲界的新貴有條不紊的運行著,天天遊戲的員工們相信,未來的天天遊戲將成為遊戲界的第四大巨頭,掌握遊戲界的規則。
『新書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