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呂企道。
“不過現在也好了,放眼整個九山街的集鎮,恐怕已經沒有誰是咱們的敵手了吧。”陳華附和。
陳華說的是事實,九山縣城雖然不大,但是一個南市一個北集。以前也許有整合起來的人,但也是百年前的故事了,現金能夠將北部整合資源成為大規模集團的恐怕也隻有呂企了。呂企自己心裏清楚。想要的都有了,自己已經沒什麼所求的了。剩下的隻要經營好商會,為大家多謀利益。衣食足而知榮辱嘛,經濟還是第一生產力。沒有錢,什麼忠孝仁義都是扯淡。
李青走後,呂企就著手忙商會內部的工作,都是些日常瑣事,許順雖說有些頭腦,但是畢竟新人還是不信任,隻能安排做一些常務的工作,好在呂企應付得來,所以也無事。
而李青到了京都,工作確實不好找,京都這種地方燈紅酒綠,錢不值錢,自己的盤纏很快就花光了,而發給呂企的地址呂企也確實寄過來錢了,但是每次寄過來的份額卻越來越少。呂企的解釋是經濟形勢不景氣,所以商會的生意也大不如前了。呂企說的是實話,因為經濟形勢不景氣帶動實體經濟也衰落,大家生意都不好過,所以九山街的商會很多小規模的會員都倒閉或者退會了,但是退會了屬於違約,原本按照律法不光不退錢還是要付違約金的。但是經過許順與商戶們的協商,呂企則答應沒有門麵的商戶退一半的會費,有門麵無力經營的由商會出錢收購,但是會費的違約金還是要付。一來二去,借著不景氣的勢頭,商會低價收購了大量的商鋪,有些以前隻是合作關係交會費的商鋪直接就成為商會的私產。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隻是自己的產權變成了商會的產權。以前自己做老板說了算而現在有些事情要有商會說了算,商會則根據許順的意見,整合資源,由於小的商販都退會了。以前最難於管理的小商小販都趕走了。變成了商會統一管理,農貿副產水產都有張揚和陳華二人掌控,一些小醫館也分給了士東,士東看起來份額多了。但實際上份額不僅有擴張,反而還不如陳華和張揚了。畢竟醫館一條街上才有幾個,吃飯的又有多少?壟斷了大小飯館茶樓,基本上就是掌控了經濟命脈!所以說經濟形勢不好了。呂企不單沒有損失,反而借勢賺了不少錢。而李青肯定是不知道的,在京都艱難度日。給人講課輔導雖然收入不菲,無奈現在大多數貴族都有自己專職的講師,而平民家的孩子給輔導見效慢家長嘮叨抱怨,該給錢的時候還墨跡。而且形式不好找他作輔導的人也少了,偶爾一天開了張留下用度,然後去街角的小酒館喝上個燒酒。邊喝酒邊冷笑:“自己的孩子見效緩慢,讀書這東西是看天賦的,有的人天生適合考功名,人人考功名但又有幾個真是靠考上功名做官的呢?你一個平民老百姓考功名做官的不排擠你已經是燒高香了!還想考功名!哎,先別抱怨了,天氣漸漸轉冷了,多接些工作,先買足了炭火過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