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培養方案(2 / 2)

隻要父母認真想想,生活中處處有語言,處處也都存在發展語言的機會,但要注意教寶寶的話,應結合寶寶的情緒和興趣,讓寶寶在學習語言中感到樂趣,自然主動地學習。而不是刻意地、枯燥地學習,否則寶寶會一點興趣與熱情都沒有,在你教他說話時不積極主動地與你配合。而且,大人在教寶寶說話時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動不動就批評寶寶,在寶寶遇到困難時要耐心幫助。當寶寶取得進步時應及時鼓勵,在愉快的情緒下,潛能才會得到很好發揮。與寶寶的對話中,大人應盡量用規範的語言。不要重複寶寶錯誤的兒語,而應逐漸地糾正過來。對寶寶的錯誤發音更不要加以模仿、嘲笑,而應及時糾正。這樣寶寶說話的積極性就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培養寶寶大膽說話的好習慣。

3.培養全麵發育

1歲左右的孩子,各方麵較前都有了進步,不能再隻讓孩子玩玩彩球、彩帶,搖搖嘩啦棒了。這時教育的重點應放在接觸生活實際,了解周圍環境,發展認人識物的能力、獨立行走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上。

1歲左右的孩子能站立了,但行走還不夠穩,這時可以給孩子買幾樣帶輪的帶響的玩具。如學步車、小推車、一拉就叫的小木鴨等,以提高孩子學走路的興趣。在這一階段孩子視野開闊了,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各類事物都比以前增加許多,但記住的還不多,會說出來的就更少了。因此需要大人反複地教,把玩具或某種東西放在他的麵前,告訴他這個東西叫什麼,是做什麼用的,鼓勵孩子說出來。如在吃飯前把桌子放好,再擺上吃飯用具筷子、勺、碗等,教孩子認識,再結合可口的飯菜,能很快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這樣孩子學起來容易,如果拿一些很抽象的詞教孩子,沒有實物,孩子不易接受。

1歲以後,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認識事物,可以到動物園看看各類動物。周歲左右的孩子,對一些事物非常喜歡,不但想看,而且還想摸。家長可讓他摸摸家養的貓、兔、小鳥,但不要用動物嚇孩子。

在實際生活中還有許多知識,需要家長認真堅持教孩子,比如,孩子每天吃水果之前,家長可把蘋果、梨、香蕉、橘子等水果拿給孩子看,給他講其形狀、顏色、味道等,然後再給孩子吃。另外,還可以給孩子選購一些嬰兒畫冊,要內容簡單、色彩鮮豔、圖形較大的,一邊看一邊講給孩子聽,時間不能太長,一般5~10分鍾即可。在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免不了要摔跤,有時還把衣服弄得很髒。父母不要責怪孩子,要鼓勵孩子,讓他自己站起來,不要怕,要勇敢地繼續往前走。在教孩子早說話得不要操之過急,慢慢來,更不要哄嚇。因為學習說話並不是教得多學得就多,這要靠語言中樞神經的發育逐步成熟。當然,如果到了語言中樞發育成熟階段,沒有人教孩子說話,他也不會說話的,如果教孩子說話過於著急,甚至恐嚇,容易使孩子形成”口吃“。

這麼大的孩子,可以與大人玩簡單的遊戲了,孩子們都愛玩捉迷藏,一旦捉到,孩子會高興得直叫。也可以把玩具藏到不易找到的地方,讓孩子去找,他會很認真地尋覓”狗熊哪去了?“”汽車放在哪啦?“他會東轉轉、西瞅瞅,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找到了,他會表現得極為高興,連喊帶叫。這些令孩子愉快而有趣的遊戲可以鍛煉孩子的智能和身體感覺,體驗空間的位置,這是發展孩子空間知覺的重要方法。

1周歲的孩子,手更加靈活了,不但能拿住東西,而且還能鬆開,這也是一大進步。還能用拇指和食指準確地捏取大米或線繩,能把一塊積木搭在另一塊積木之上,還會把小玩具塊放在小桶裏收起來。

在這一段時間,還要訓練孩子獨自站立、蹲下、邁步及走路。在冬季,室內要盡量安排出寬敞安全的活動區,注意將花盆、熱水瓶、火爐放好,注意電插孔要封好,防止碰、燙著孩子,防止孩子小手放進插孔內觸電。天氣好時,最好在室外活動。

4.訓練動作功能

模仿動物舉止與叫聲,發展語言能力,鍛煉運動的平衡能力。

從動物圖片上,找到他喜歡的圖卡。如小狗、小貓、小雞、小鴨、小羊等。可以給他講故事、唱兒歌,一邊講,一邊讓孩子出示圖片。如:

小雞唱歌嘰嘰嘰,

小鴨唱歌嘎嘎嘎,

小狗唱歌汪汪汪,

小羊唱歌咩咩咩,

小貓唱歌喵喵喵。

一邊說還可以一邊做動作,這樣反複遊戲後,再讓寶寶模仿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培養寶寶勇敢進取的精神,鍛煉平衡技巧能力。

在兒童遊樂場,找一約有成人腰高的小滑梯,大人從側麵將寶寶抱上滑梯,再扶著他從上麵慢慢滑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寶寶就會自己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