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鳳血城講元陽經(二)(2 / 2)

高者,名為無上正真大道;不高者,即是天尊心也。善男子,心若高者,不名天尊,是故天尊名為善逝。又複,善者,名為善知識。善男子,是名世間義善知識。善知識者,即是初發心,果名為元陽上品天尊。不舍最初發心,得大妙經,是故天尊名為善逝。

善男子,是世間義,名見法性,得深妙理,善男子,真道之性,實非有也,天尊因世間故,說言是有。善男子,譬如有人,實無有人,實無有子,謬稱有人;實無有道德,謬言有道德。真法亦爾,因世間故,謬言是有。真人成無上道,故名善逝。雲何名無上士?上士者,名之為斷。無所斷者,名無上士。

天尊真人,無有煩惱,故無所斷,是故號天尊為無上士。又上士者,名為國爭,無上士者,無有鬥爭。聖人無爭,故號天尊為無上士。又上士者,名語可壞,無上士者,語不可壞。

善男子心又生疑,輒敢諮問:雲何名天?答曰:天者,名晝,晝長夜短,是故名天。又複,天者,名無愁惱,常受歡樂,是故名天,又複,天者,名為燈明,能破黑暗而為大明,是故名天。亦以能破惡業黑暗,得諸善業而生天上,是故名天。

又複,天者,名吉,以吉禎故得名為天。又複,天者,複名為日,日有光明,故名日為天。以是義故,名為天也。人者,名為能,多恩義。又複,人者,身口清香。又複,人者,名有傲慢。又複,人者,能破傲慢。

善男子,我今雖為一切眾生無上調禦師而經中說為天人師,何以故?善男子,諸眾生中,唯天與人能發自然道意,修十善業,能得無上正真大道之果,是故號我為天人師。複次,善男子諮問天尊:疑心未盡,更有諮請,雲何名為大道?天尊答曰:道者,名通,既自通曉,複能通佗。

善男子,譬如有人通知有賊,賊無能為。真人童子能通一切無量煩惱,既通子已,令諸煩惱無所能為,是故名道為通。以是通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是名真道。

善男子,當知我道法中,有大吏兵,天騶甲卒,天丁力士,能收邪魔惡鬼,一切煩惱盡皆消伏,又能成就諸善法故,有大威力徧十方故,又能種種大布施故,又於無量劫中不毀壞故。

善男子,若男若女,能如是念道者,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晝若夜,若明若暗,常得不離,見諸真道。善男子,何故名為真道應正徧知,乃至真人童子而有如是無量功德大名稱耶?

善男子,真人於昔無量劫中,恭敬父母師長,於無量劫,常為眾生而行布施,堅持禁戒,修集忍辱,勤行精進,真定智慧,大慈大悲,是故今得七十二相,八十種好,真金之體。

又複,真人童子於昔無量劫中,修習信念,進定慧根,於諸師長,供養朝拜,常為法利,不為苦害。真人童子若持三十六部尊經,若讀若誦,若講若說,常為眾生,令得逍遙,解脫無為,安穩歡樂,終不自為。

何以故?真人常修出世間心,無取舍心,無係縛心,無生死心,無疑網心,無貪欲心,無瞋恚心,無愚癡心,無驕慢心。作如是心已,皆得清淨,深曉道源,無穢濁意,無煩惱意,無苦意,無量意,無廣大意,無空虛意,無世間意,常自在意,常解脫意、無報意,無願意,善願意,無語意,柔軟意,不住意,不退意,無常意,正直意,無曲意,淳善意。

如是意已,故得無所畏,常樂我淨,是故修無上正真大道之心,是故真人童子之果。雲何真人童子念法?善男子,思惟諸法,所可說法,最妙最上,因是法故,能令眾生,得見在果。唯此正法,無有時節,天明所見,非肉眼見,然不可以譬喻為比。

不生不出,不住不滅,不始不終,不去不來,不動不轉,不長不短,永斷諸樂而安穩樂,畢竟微妙。非色斷色而亦是色,乃至非識斷識而亦是識,非業斷業而亦是業,非結斷結而亦是結,非界斷界而亦是界,非有斷有而亦是有,非出斷出而亦是出,非入斷入而亦是入,非因斷因而亦是因,非果斷果而亦是果,非真斷真而亦是真。作是觀行,即能體達苦空,成於妙道。

複次,非虛非實,斷一切實而亦是實;非生非滅,永斷生滅而亦是滅;非相非非相,斷一切相而一是相;非教非不教而亦是教;非怖非不怖,斷一切怖而亦是怖;非忍非不忍,永斷一切忍而亦是忍。如是一切法,永能除一切煩惱,永能消息,清淨無相,永斷諸相。無量眾生,畢竟住處,能斷一切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