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張玄楚議後世(2 / 3)

降臨福運的祈求。福字往往要倒著貼,取其諧音“福到了”,潛含福神臨門的意思。

福神與許多神靈一樣,也經曆了由自然神靈到人物神靈的演化曆程。最初的福神為星辰,稱“福星”。福星即木星,也叫歲星,可以說人們是把木星當作了賜福的福神。福神人格化後,又附會上了多種說法。

②【祿神】

祿神簡介

原是星神,稱“祿星”。在北鬥星之上有六顆星,合起來稱為。其中的第六顆星即是人們崇拜的祿星。《論語》:“人有命有祿,命者富貴貧賤也,祿者盛衰興廢也。”《?》說:“曰文昌宮:一曰是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司祿,即職司功名利祿的祿星。產生之後,祿星遂成為士人命運的主宰神,天下士人莫不對之頂禮膜拜。

祿星後由星神演化為人神。最有影響的祿神人神是在宋朝附會上的梓潼神張亞子,稱文昌帝君。

掌管文運利祿的神靈。古代封建社會以科舉取士。士人一旦通過科舉考試,便可以做官發財。祿,即官吏的俸祿。高官厚祿是士人一心向往的,於是便產生了祿神崇拜。由於古代的科舉考試主要是做文章,祿神崇拜便也包含對文運的祈求,所以祿神又不僅僅是士人的主宰神,也是一般崇拜文化、崇拜文才的百姓所喜愛的吉祥神,或可稱文神。

祿神結語

主管功名利祿的神靈,除了祿星及由其演變而成的文昌帝君梓潼神而外,還有魁星及魁星人神。魁星的影響遠沒有文昌星君那麼大,但也有一定的名聲。魁星本是北鬥星鬥部四星的總稱。魁為第一的意思,士人科試都想得第一,因而崇拜魁星,以魁星為賜科試第一名的神靈,同時,也以魁星為主管考試的星官。士人拜祭魁星,都含有祈望高中的意思。但科舉考試不可能人人都考第一,故而魁星的適用範圍沒有文昌星君那麼大,影響也就小得多。魁星的形象是據魁字字形想象出來的。一個如鬼的神靈用腳踢一隻鬥、或抱一隻鬥,就是畫中常出現的魁星形象。另外還有一種魁星圖則畫一鬼立於鼇頭之上,舉足起鬥,反顧以筆點之,稱為“魁星點鬥,獨占鼇頭”。魁星又稱奎星。

說:“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 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仍不能象奎,而奎為魁。又不能象魁,而取字之形,為鬼舉足而起鬥。”魁星為北鬥星之鬥部四星,四星附近的六星為文昌宮,故有魁星點鬥的說法。

祿星從一顆普通星辰下凡人間,演化為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科舉考試神,搖身一變成為送子的張仙,最終成為福祿壽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顆燦爛明星。

在500年後元朝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這位福星陽城完全是溫厚的長者形象,已經非常接近現在的福星樣子: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大福大貴之像。明清以來福星的變化不大。

祿星是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他身份複雜,有人認為他就是保佑考生金榜題名的文昌星,也有人認為他原本是身懷絕技的道士,祿星身上寄托了人們生活理想的方方麵麵。

說起張仙還有個故事呢:

相傳,五代十國時期,眉州城有一個叫張遠宵的人,自幼會武藝,尤其擅長彈弓。從小父母雙亡,全靠鄉親們救濟過活。長大後,張遠宵在眉州城門入口處開了一個麵館,由於本人忠厚老實,把金錢看得很淡,所以麵館生意紅火,但收入卻隻夠糊口。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著。直到一位老者的到來,才給張遠宵平靜的生活帶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那天,一位童發鶴顏、雙目重瞳的老者入城後直達張遠宵的麵館,大喊要一碗麵,說吃了好趕路。張遠宵恭恭敬敬地將麵送上,哪知老者吃完麵,隻道一聲“好吃!”,沒給錢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食客們紛紛替張遠宵打抱不平,可張遠宵一點兒也不生氣,反而勸慰食客們說:“我無父無母,權當他是我的父親吧,父親吃兒子一碗麵,合情合理呀。”

哪知,第二天,老者又來了,一如昨日。張遠宵猜想老者定有難言之隱,便一如既往地端麵給老者吃。就這樣,老者一連在麵館吃了三個月的麵,連聲感謝的話都沒說就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