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期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從不懂性和好奇並渴望知道它,過渡到明白性並能正確看待自己的一個成長階段。在這個階段,青少年如果沒能通過正確方法得到性健康知識而是從網絡、色情書刊等獲悉相關錯誤的性信息,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本文主要具體介紹了目前應用最廣泛、最有效的一種性教育方式——同伴教育,分別從同伴教育的概念、發展史、優點、特征、進展情況以及具體實施方法進行闡述。
17.1青少年同伴教育的概念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齡、性別、生活環境和經曆、文化和社會地位或由於某些原因,而使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的教育形式。人們通常願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見和建議,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別在一些敏感問題上,青少年往往能夠聽取或采納同伴的意見和建議。因此采用該種性教育方法效果更加明顯。在此過程中,青少年可以講述自己的經曆和體會,討論內心感興趣的性問題,交流彼此了解的內容與技能,喚起同伴們的共鳴。同伴教育正是利用彼此之間的相同點或相似點,通過榜樣的帶頭作用,使同伴接受正確的信息,信息傳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間可以發生角色轉換,是更為平等的信息交流過程。Fennell和Rhodes的研究表明,同伴和社會標準是行為的重要決定因素。例如,社會的認同和同伴的支持是性行為改變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同伴教育是進行青少年性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17.2同伴教育的發展曆史
同伴教育是起源於英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嶄新教育嚐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專家考證,同伴教育的曆史可追溯到亞裏士多德。曆史上眾多的同伴教育事例中,值得一提的有:18世紀初在倫敦由Lancaster創立的“班長製度”——老師先教育“班長”,然後由“班長”教育其他學生。1957年美國Nebraska大學學生流感免疫的教學,後來,它被應用於減少青少年吸煙和藥物濫用的健康項目。1988年,澳大利亞生殖健康專家Short教授首先將其應用於醫學生安全性行為的教育。現在,它已被廣泛應用於HIV預防和性健康教育領域。1991年,WHO啟動了一項全球預防HIV同伴教育的評價工作。1998年,在第12屆世界艾滋病大會上,澳大利亞、美國等國介紹了同伴教育在預防艾滋病方麵的研究經驗。我國也開始在一些中學校園裏采用同伴教育的方法進行性健康教育,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7.3同伴教育的特征
同伴教育具有文化適宜性、可接受性、經濟性等特征。
17.3.1文化適宜性
即它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因為同伴教育是在年齡相仿的人之間進行的,所以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在所處時代,生活方式以及愛好觀點方麵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容易達成共識。如大多數同學在青少年時期都會經曆喜歡、討厭和好奇等心理波動,同伴教育者就可結合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夥伴們進行溝通交流,提供較為正確的指導和可行性的建議。
17.3.2可接受性
即同伴間容易溝通,交流更為自然,彼此之間有安全感,同學之間彼此熟悉,能夠以誠相待,彼此溝通時不會刻意有所保留,通常會敞開心扉,這樣促進了同伴教育者與同學間的關係,使同學之間產生親近和真實的感覺。歸根到底,大多數同學選擇同伴教育,無非是看重其同伴間的平等關係,沒有代溝,談話過程也比較輕鬆。例如上海市徐彙區三所初中的初一年級中抽取本班同伴組和學長同伴組各145人和133人進行性同伴教育。結果與課堂講授相比,分別有46.5%和33.3%的學生認為小組活動“好很多”和“稍好”。
17.3.3經濟性
即投資少,效果顯著。同伴教育不需要特殊的場所,可以在任何場所進行,而且每次交流的時間可以靈活掌握。同伴教育活動更多地被結合到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之中,所以需要的經費就很有限,隻需花費少量的培訓教材印刷費等即可。
17.4同伴教育的優勢
同伴教育不受時間、地點和人數等因素的限製,教育者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夥伴們進行討論,把自己經培訓學到的性健康知識傳授給大家。同伴教育的優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比其他方法成本低、效果更好
教育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性教育,唯一可能需要花錢的地方就是需要複印資料。同伴教育者往往會選擇舒適輕鬆的環境(教室或是操場等)和適合的時間召集夥伴進行交流,效果比傳統教育方式更好。
2.同伴是信息的可靠來源
同伴教育的方式就是先在學生之中選出同伴教育者並對他們先進行性教育,他們在向周邊的夥伴進行傳授。因為同伴之間在年齡、生活環境、興趣愛好等諸多方麵的相似性,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相關的信息。
3.它應用人們習以為常的分享知識和技能的方法,非常自然
人們喜歡和身邊的朋友分享知識和疑問,尤其是青少年,同伴教育就是抓住了他們的心理,對一些學生進行培訓後,讓他們去教育周邊的同學,受教育者在交流之中沒有忌諱地與教育夥伴盡興交流,更加自然。
4.同伴在傳授信息方麵比專業人員更有優勢
人們更認同他們的同伴,所以同伴教育者能充當正確行為的典範,影響受教育者,而且同伴與受教育者的持續接觸能強化對受教育者的影響。
5.同伴教育者也會自身受益
同伴教育者不僅能夠學到性方麵的知識,而且提高了自身在各方麵的能力,例如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溝通能力和組織工作能力等,同時也增強了自信心。
6.能實現其他一些教育方法難以被接受的教育
由於傳統觀念的束縛,老師和家長無法在孩子的麵前很自然地表達性的問題,所以通常孩子們在學校和家庭那裏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這可能迫使他們通過看色情書刊或電影的方式了解性,這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同伴教育由於是以同伴之間相互交流的方式進行的,所以不存在上述問題,可達到最終教育目的。
7.用來教育那些運用傳統教育方法難以接近的人群
傳統的教育方式是適用於學校、家庭的教育方式,而有些人群是無法獲得或不願接受的,例如妓女、同性戀者。他們是不能或不願受傳統教育的一部分人群,但他們是處於生活危險之中的邊緣人,他們不正確的性行為很可能會導致他們患性病甚至是可怕的艾滋病,而同伴教育者就可以深入他們的生活,對他們進行性教育。
17.5同伴教育的幾種形式
同伴教育的形式多樣,但目前可歸納為兩種:單純形式的同伴教育和同伴教育與其他教育方式相結合的形式。
17.5.1單純形式的同伴教育
單純形式的同伴隨教育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從某一群體中選擇一部分人加以培養,然後讓他們回到目標人群中進行教育。國內外多采取這種形式,因其能保證同伴教育者的培訓。
(2)目標人群自由討論信息和觀念,它是在學生之間最流行的方式,因為學生喜歡和朋友、同學或是室友討論一些敏感話題。每個人都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具雙重身份,根本不存在什麼教與學的傳統模式,對此學生更加喜歡。
(3)兩人或多人間交流信息、觀念和技能。一些項目采取正規教學的方式,例如麵向全班同學講授或進行小組討論,另一些則在非正規的環境裏采取非正規的教學方式,如一對一的討論和谘詢。
17.5.2同伴教育與其他教育方式相結合的形式
(1)同伴教育和學校教育兩者相結合,如專家或老師先講課,然後同學們在沒有老師的環境下進行對性問題的自由討論。
(2)同伴教育和家庭教育兩者的結合,即在家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同時,孩子們之間也進行著關於性問題的討論。
(3)同伴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的結合,孩子們不僅僅能夠從夥伴那裏了解性知識,更重要的是也能在老師和父母那裏接受正確的性教育,避免了由於同伴對性認識的片麵性而造成的不良影響。
很多健康教育項目中的同伴教育都與其他教育方式相結合,如對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同伴教育大多與HIV檢測與谘詢、妥善的病例管理、關懷與支持等幹預措施結合。1996年的北京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項目和1999年在廣東省的服務小姐中開展艾滋病預防幹預試點研究不僅包括了同伴教育,也伴有其他教育或谘詢活動。同伴教育形式的選擇取決於教育的目的,即它是要傳授知識、提高技能還是改變行為,同時也呈現出與受教育人群的生活與文化背景相適應的特點。一些同伴教育項目同時采用多種形式,而有一些則隻采用一種形式。如雲南省減少毒品需求和預防HIV/AIDS的同伴教育,利用了小組討論、遊戲、角色扮演、辯論、示教等多種形式;上海市閔行區青少年性同伴教育采用了“主題班會”形式;王克利、王作振等人在上海市徐彙區初中生性教育中采取了小組活動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