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溫胃止痛。適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症。
仙人牛肉片
“原料”鮮仙人掌60克,牛肉150克,油、食鹽調味品適量。
“製法”鮮仙人掌洗淨切細,牛肉切片,同炒熟。加油、食鹽調味,吃牛肉。
“功效”行氣活血,健脾,益氣補血。適用於胃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症。
“說明”仙人掌味苦,不用吃。
拔絲蘋果
“原料”蘋果250克,雞蛋1個,白糖30克,黑芝麻10克,精製植物油、幹澱粉各適量。
“製法”將蘋果洗淨,去皮、核,切成菱角塊,撒上薄薄一層幹澱粉起粘。將雞蛋磕入碗中,加入幹澱粉調成厚糊,放入蘋果塊,四麵滾勻粘牢,以不見蘋果肉為好。炒鍋上火,放油燒至八成熱,將蘋果逐塊裹糊後散放油中,用漏勺翻炸,推散,炸至糊殼金黃色、脆殼時撈出。蘋果不能炸酥,酥後容易脫糊殼。鍋燒熱,放入白糖和水少許,在中火上用手勺不停拌至米黃色漿,推入蘋果,連翻至糖漿全部包牢蘋果,翻鍋時撒上黑芝麻,出鍋裝盤即成。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和胃。適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貧血等病症。
豬腳湯
“原料”豬腳1隻,鹽、白胡椒適量。
“製法”取豬腳1隻,去毛洗淨,加水煮成極爛,有一碗的量,加鹽、白胡椒適量,一次服完。也可放冷當皮肉吃,每天1次,連服3天。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和胃。適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貧血等病症。
糖豆腐
“原料”豆腐800克,紅糖30克。
“製法”將上述兩味,加水適量,在沙鍋裏煎10分鍾後,即可食用,每次服150克,每日服兩次。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和胃。適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症。
胃下垂
黃鱔大蒜酒湯
“原料”黃鱔兩條,大蒜1個,酒1杯。
“製法”將黃鱔與大蒜一起加水燉煮,至魚將熟時,加酒稍燉即成。吃魚喝湯。
“功效”健胃行氣。適用於胃下垂等病症。
櫻桃肉丁
“原料”櫻桃250克,豬裏脊肉300克,醬油、精鹽、白糖、精製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將櫻桃洗淨,除去果核。再將豬裏脊肉洗淨,先切成厚片,再切成丁。炒鍋上火,放油燒熱,下肉丁煸炒,加入醬油、白糖、精鹽,翻炒均勻,再下櫻桃翻炒幾下,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滋補養血。適用於慢性胃炎、胃下垂、胃腸功能減弱、吸收不良綜合征等病症。
黃芪燉牛肚
“原料”牛肚1個,黃芪30克。
“製法”將牛肚洗淨,切成小塊,黃芪用紗布包裹,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煮熟,移至文火燉至牛肚熟透為止。食肉喝湯,每日1次。
“功效”健脾益胃,升提中氣。適用於胃下垂等病症。
柿餅蒸飯
“原料”柿餅60克,糯米30克,白糖50克。
“製法”將柿餅洗淨,切成小方丁待用。糯米淘洗幹淨後與柿餅拌勻,置於飯盒內,加入清水適量,再上籠蒸約40分鍾,取出後加糖食用。
“功效”健脾益胃,降逆止嘔。適用於慢性胃炎、胃下垂、高血壓病等病症。
糯米灌大藕
“原料”帶節大白藕1塊,糯米250克。
“製法”將藕洗淨橫斷切開,切下部分留蓋,將洗淨的糯米灌滿藕眼,蓋上蓋,再用竹簽插牢,放在鍋內,加上冷水浸沒,蓋上鍋蓋,用旺火煮兩小時,離火切片吃。
“功效”熟藕性平、健胃補脾、舒鬱生血;糯米甘溫、補中益氣、和胃止瀉。適用於胃下垂伴有慢性胃炎、胃出血等症。
消化不良
胡蘿卜炒肉絲
“原料”胡蘿卜300克,豬肉150克,食油30克,蔥、薑、芫荽、鹽、醬油、醋、味精、香油各適量。
“製法”將胡蘿卜洗淨切成絲,豬肉切成絲,鍋內加食油,燒熱後放入薑絲熗鍋,加肉絲翻炒,再加胡蘿卜絲、醋、醬油、鹽,炒熟後加味精、芫荽,淋入香油翻炒即成。
“功效”下氣補中,利胸膈,助消化,營養豐富。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病症。
大麥粥
“原料”大麥米50克。
“製法”大麥米浸泡軋碎,煮粥加紅糖適量,每日兩次服食。
“功效”大麥味甘鹹性溫,益氣調中,消積進食。
鯽魚砂仁湯
“原料”鮮鯽魚250克,砂仁、叩仁、生薑、胡椒各少許。
“製法”將鯽魚去鱗及腸雜,洗淨切塊,與其餘各藥一起蒸熟服食。每日1劑,連服數日。
“功效”適用胃寒痛作嘔,消化不良等症。
桃仁山楂粥
“原料”桃仁、山楂各10克,大米100克。
“製法”將桃仁、山楂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煎汁,去渣後與淘洗幹淨的大米一同煮成粥即成。每日早、晚分食。
“功效”活血去淤,潤燥滑腸,消食化滯。適用於食積不化、慢性胃炎、腹脹、習慣性便秘等病症。
肉桂燉羊肉
“原料”羊肉250克,肉桂3克,蔻仁5克,茴香3克,生薑10克。
“製法”入鍋共燉。煮熟後食用。
“功效”肉桂溫中健胃、散寒止痛。羊肉,暖中補虛、開胃健力。適用於消化不良、腹部隱痛、腰膝冷痛等症。
脊肉粥
“原料”豬脊肉100克,粳米150克,食鹽、香油、川椒粉各少許。
“製法”先將豬脊瘦肉洗淨,切成小塊,用香油烹炒一下,然後加入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調味品、細鹽、川椒粉,再煮沸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滋養髒腑,滑潤肌膚。適用於體質虛弱、營養不良、脾胃虛寒等氣血不足之症。
白術豬肚粥
“原料”白術30克,檳榔10克,豬肚1隻,生薑少量,粳米100克。
“製法”洗淨豬肚,切成小塊,同白術、檳榔、生薑煎煮,取汁,去渣,用汁同米煮粥。豬肚可取出蘸麻油、醬酒佐餐。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適用於脾胃氣弱、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腹部虛脹等病症。
飴糖飲
“原料”飴糖20克。
“製法”將飴糖用開水化開即可服用。每日3次,飯前服。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胃,止疼痛。有保護粘膜作用。
薑糖
“原料”焦山楂10克,薑片10克,紅糖30克。
“製法”前兩味水煎,加紅糖頓服。
“功效”治食積腹痛。
炒蘿卜纓
“原料”新鮮蘿卜纓500克,油、食鹽調味品適量。
“製法”新鮮蘿卜纓洗淨、切段,加油、食鹽調味炒熟,佐膳。
“功效”下氣,消食。適用於飲食積滯、胸脅脹滿不舒、呃逆等病症。
良薑粥
“原料”良薑25克,高粱米50克(或粳米)。
“製法”先煮良薑取汁去渣,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食之。
“功效”溫中下氣,散寒止痛。凡因風冷浸及胃腸而引起的心腹冷痛、吐瀉、轉筋等,即可服食此粥。
良薑陳皮粥
“原料”良薑25克,陳皮5克,大米100克。
“製法”薑切片與陳皮、大米一起煮粥,趁熱食用。
“功效”可治風寒腹痛。
生薑刀豆飲
“原料”柿蒂5個,刀豆子20克(切碎),生薑3片,紅糖適量。
“製法”將柿蒂、刀豆子、生薑加水同煮,去渣後加入適量紅糖即可。
“功效”溫中下氣,止呃逆,利腸胃,並有滋補鎮靜作用。治虛寒呃逆效果甚佳。日服2~3次。胃寒嘔吐也可服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適用於脾胃氣弱,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倦怠少氣等症。
呃逆(打嗝)
山楂方
“原料”生山楂500克。
“製法”壓榨取汁,口服。每次15克,每日3次。
“功效”治頑固性呃逆。
丁香薑糖
“原料”白糖250克,生薑末30克,丁香粉5克。
“製法”將白糖放在鋁鍋中,加少許水,用小火煎熬至較稠厚時,加入生薑末、丁香粉,調勻,再繼續煎熬至用鏟挑起即成絲狀而不粘手時停火。將糖倒在表麵塗過油的大搪瓷盤中,稍冷將糖切割成條,再分割50塊即可。
“功效”溫胃、降逆、止嘔。適用於胃寒型呃逆、嘔吐、胃痛等症。
食醋方
“原料”食醋15克。
“製法”打嗝時服下。
“功效”治頑固性呃逆。
雞肉茯苓餛飩
“原料”茯苓60克,雞肉、麵粉、調味品適量。
“製法”先用茯苓60克煮湯,過濾去渣。雞肉適量,和麵粉包餛飩,用茯苓湯煮熟之,調味服食。
“功效”健脾胃,補中氣,降逆氣。治療老人中氣不足之吞咽乏力、老人胃氣虛之反胃、呃逆等症。
“說明”雞要用雌雞,不要用雄雞,更不要用閹雞。
蘆根竹茹飲
“原料”鮮蘆根100克,竹茹30克,蜜糖適量。
“製法”將鮮蘆根,竹茹加水同煮,出汁後加適量蜂蜜即成。
“功效”治療胃熱呃逆嘔吐有良效,宜溫服。胃寒呃逆者不宜用。
糖方
“原料”白糖適量。
“製法”濃白糖水1杯,1次飲下。
“功效”治飯後打嗝不止。
嘔吐
薑橘子
“原料”橘子皮、生薑各等分。
“製法”水煎服。
“功效”治惡心、嘔吐。
玫瑰花茶
“原料”玫瑰花瓣10克。
“製法”將玫瑰花瓣入沸水衝泡即可。
“功效”理氣解鬱,舒肝健脾,治肝氣鬱結肋痛。代茶飲。肝胃氣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也可服用。
蒜頭燉羊肉
“原料”蒜頭50克,八角25克,羊肉200克,米酒適量。
“製法”將蒜頭去外衣搗碎,羊肉洗淨切塊,與八角、米酒共加水適量燉至熟透,入少許鹽調味,吃肉及蒜頭喝湯,每日1劑,連服數日。
“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反胃嘔吐等病症。
白蘿卜汁
“原料”白蘿卜汁適量。
“製法”白蘿卜擠汁,用開水送服。
“功效”治嘔吐。
柿餅方
“原料”柿餅(帶蒂)6個。
“製法”蒸熟吃。
“功效”消胃寒嘔吐、反胃。
蒜蜜
“原料”大蒜、蜂蜜各適量。
“製法”大蒜搗泥兌入蜂蜜,用溫開水衝服。
“功效”治惡心、嘔吐。
高粱黑豆棗
“原料”紅高粱120克,黑豆60克,大棗30克,神曲適量。
“製法”將紅高粱、黑豆、神曲碾成麵;大棗用水煮熟,留湯備用;用煮棗的湯將上3味碾成的麵調和,捏成餅,蒸熟,晾涼,焙幹,軋成細麵,置沙鍋內炒成黃黑色,用蜜為丸,每丸8克。晚飯後服4丸。
“功效”治腹痛、腹瀉、或胃氣不和引起的胃刺痛、吐酸水等症。
冠心病
山楂露
“原料”山楂30克,紅糖10克。
“製法”將山楂切成片,放人沙鍋,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30分鍾,去渣留汁,調入紅糖,煮至呈稀露狀即成。每日早、晚分飲。
“功效”活血通絡,散淤降壓。適用於高血壓病、冠心病等病症。
香蕉蜜
“原料”香蕉、蜂蜜適量。
“製法”香蕉去皮研碎加入茶水中,放蜜當茶飲。
“功效”治療冠心病。
香蕉牛乳羹
“原料”香蕉250克,牛乳250克,紅糖30克,藕粉50克。
“製法”將香蕉洗淨,去皮,切成小片。鍋上火,放入牛乳燒沸,加入香蕉片、紅糖燒開,用攪拌均勻的藕粉糊勾芡,至濃稠羹即成。上、下午分食。
“功效”補血養心,健腦降壓。適用於動脈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壓病等病症。
紅花羊心
“原料”紅花9克,羊心1具,水適量,食鹽調味少許。
“製法”紅花、羊心加水放煲內隔水燉熟。加食鹽調味,飲湯食羊心。
“功效”活血通經,去瘀止痛,解鬱補心。適用於冠心病、高血壓等病症。
心悸
紅棗羊心
“原料”羊心1具,紅棗15顆,食鹽適量。
“製法”羊心洗淨切塊,與紅棗一起加水煨湯,熟後以食鹽適量,調味服食。
“功效”養心安神。適用於血虛心悸、思慮過度、煩躁不安等病症。
棗仁豬心湯
“原料”豬心1具,茯神15克,酸棗仁15克,遠誌6克。
“製法”將豬心剖開,洗淨,置沙鍋內,再將洗淨打破的棗仁及洗淨的茯神、遠誌一並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撇去浮末後,改用文火,燉至豬心熟透即成,加食鹽少許調味。食豬心喝湯,每日1次。
“功效”補血寧心,益肝寧神。適用於心肝血虛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靈芝豬心
“原料”豬心1具,靈芝10克,生薑、蔥、食鹽、花椒等調料和鹵汁適量。
“製法”將靈芝除去雜質,用水稍燜,煎熬兩次,收取濾液。生薑、蔥洗淨切片。豬心破開,洗淨血水與藥汁和生薑、蔥、花椒同置鍋內,在火上煮六成熟,撈起稍晾涼,放在鹵汁鍋內,用文火煮熟撈起,撇淨浮沫,取適量鹵汁,加入食鹽、白糖、味精、芝麻油,加熱收成濃汁,均勻地澆在豬心裏外即成。每日1次,適量食用。
“功效”益氣養心。適用於心悸等症。
生蠔豬肉湯
“原料”新鮮生蠔肉100克,豬瘦肉10克,食鹽少許。
“製法”新鮮生蠔肉、豬瘦肉加水適量,煮湯。加食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養血寧心。適用於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肝炎
玫瑰花茶
“原料”玫瑰花瓣10克。
“製法”每次用陰幹的玫瑰花瓣10克,放茶杯內,衝入沸水。加蓋片刻,代茶飲。
“功效”舒肝解鬱,理氣止痛。適用於肝氣鬱結脅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等。
茉莉花糖茶
“原料”茉莉花10克(幹品),白糖適量。
“製法”每次用茉莉花10克(幹品),白糖適量,水400克,煎至200克。去渣飲用。本方四季可用。每日1次,連用7日。
“功效”理氣止痛,舒肝解鬱。適用於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疼痛。
芹菜棗
“原料”芹菜300克,紅棗90克。
“製法”煮湯分次服用。
“功效”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茵陳雞蛋
“原料”茵陳60克,雞蛋6個。
“製法”將茵陳與雞蛋同煮至雞蛋變黑即成,去渣及蛋殼,食蛋。每日2~3次,不拘時服用,以愈為度。
“功效”解毒除濕,利膽退黃。
豬膽綠豆
“原料”綠豆500克,豬膽4個。
“製法”用豬膽汁調綠豆麵為丸,如綠豆大,每次服6~9克,日服3次。
“功效”主治肝硬化、腹水、鼓脹。
豬肉茴香餡水餃
“原料”麵粉100克,香油10克,豬肉50克,黃醬5克,茴香150克,蔥、薑、鹽、醬油各少許。
“製法”
1.先用水把麵粉調成麵團,放置半小時待用。
2.把麵團分成10份(10個水餃料),擀成圓餅形的餃子皮。
3.把肉剁成泥,加入香油等。把茴香洗淨,瀝去水,剁碎與肉泥調勻,即成餡料。
4.用餃子皮包好餡,做成餃子後即下鍋煮。煮開後略放點冷水,再煮開後再放點冷水,如此3次即可撈出食用。
“功效”適用於肝炎、腎炎、冠心病、浮腫等病人食用。
茵陳幹薑飲
“原料”茵陳15克,大棗4個,幹薑6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茵陳、大棗、幹薑入水煎煮,加適量紅糖調味。
“功效”適用於慢性肝炎、脾虛濕盛等症。可吃棗喝湯,每日兩次。
茵陳車前飲
“原料”茵陳100克,車前草100克(或車前子20克),白糖20克,水1000克。
“製法”將茵陳、車前草(或車前子)加水1000克煎煮,取汁800克,加白糖調味既可。每日3次,每次服200克。
“功效”清熱利尿,除濕利膽。適於急性黃疸型肝炎。
肝硬化
赤小豆冬瓜燉烏魚
“原料”鮮烏魚300克,冬瓜連皮500克,赤小豆100克,蔥頭3頭。
“製法”鮮烏魚去鱗、腸雜,洗淨加冬瓜、赤小豆、蔥頭、清水適量,共燉熟爛,吃魚喝湯,每日兩次。
“功效”補脾,利水,消腫。適用於肝硬化腹水等症。
大蒜生魚
“原料”大蒜90克,生魚250克。
“製法”先把大蒜去皮,生魚去腸髒洗淨,清水適量,隔水燉服。每天或隔天1次,連服數次。
“功效”健脾,利水,消腫。適用於營養性水腫、肝硬化腹水、慢性腎炎水腫等。
“說明”營養性水腫患者用時可加食鹽調味;肝硬化腹水及慢性腎炎患者用時不要加鹽,宜淡食。
大蒜蒸西瓜
“原料”去皮大蒜90克,西瓜1個。
“製法”先用尖刀在西瓜皮上挖一個三角形的洞,大蒜納入西瓜內,再用挖出的西瓜皮塞住洞口,將洞口向上放在瓦碟裏,隔水蒸熟。趁熱吃蒜和瓜瓤。
“功效”利水消腫。適用於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病症。
“說明”要淡食,不要加鹽。
橘瓣蓮子羹
“原料”無核蜜橘瓣、去芯蓮子各200克,冰糖40克,青梅、紅櫻桃各適量。
“製法”將去芯蓮子放入碗內,加入清水,上籠略蒸後取出,潷去水,加冰糖,再上籠蒸約20分鍾後取出,放入大碗內。鍋上火,放入清水、冰糖煮沸,加入橘瓣、櫻桃,再煮沸後,撇去浮沫,起鍋倒入裝有熟蓮子的大碗內,撒上青梅丁即成。每日早、晚分食。
“功效”補氣健脾。適用於慢性胃炎、慢性肝炎、單純性消瘦症等病症。
鯉魚赤豆湯
“原料”鯉魚500克,陳皮6克,赤小豆120克,白糖適量。
“製法”鯉魚去鱗、內髒等,洗淨後加陳皮、赤豆共煮爛加適量白糖,吃肉喝湯。
“功效”對肝硬化、腹水等症有效。可作為黃疸型肝炎、慢性肝囊炎、胰腺炎的輔助治療。
膽囊炎
梔子仁粥
“原料”梔子仁3~5克,粳米約100克。
“製法”將梔子仁碾成細末,先煮粳米為稀粥,等粥將熟時,調入梔子末梢煮即可。
“功效”清熱,瀉火。適用於目赤腫痛、急性眼結膜炎、黃疸性肝炎、膽囊炎等症。
雞膽汁黃瓜藤飲
“原料”黃瓜藤100克,新鮮雞膽1個。
“製法”將黃瓜藤用水洗淨,煎水100克,然後取鮮雞膽汁衝服。
“功效”消炎抑菌,清熱利膽。對膽囊炎、膽結石有很好療效。
“說明”此方大寒,虛症患者不宜服用。
睥髒腫大
蠶豆糕
“原料”蠶豆250克,紅糖150克。
“製法”蠶豆加水適量泡發後去皮,放鋁鍋(高壓鍋也可)內蒸至爛熟,加糖搗如泥,放於盆內,壓平即成,每日1劑,隨意食用,常服之。
“功效”主治脾髒腫大。
肝腎虛
葡萄酒乳鴿
“原料”葡萄酒200克,肥嫩光的2隻,蘋果1個。鮮蔥、鮮生薑各25克,精鹽、味精、白糖、蒜頭、黃酒、胡椒粉、洋蔥、鮮湯、麻油、精製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將肥嫩光的除盡細毛,洗淨,剖開脊背,摘除內髒,剁去腳爪,再洗淨,然後放入沸水鍋內稍焯,撈出,放入墊好竹墊的沙鍋內。將洋蔥、鮮蔥、鮮生薑、蒜頭去皮後洗淨,用刀麵拍碎。炒鍋上火,放油燒熱,下蒜頭、洋蔥、鮮蔥、生薑煸炒至呈淡黃色,加入黃酒、鮮湯,用大火燒片刻後,撈出蒜頭、洋蔥、鮮蔥、生薑,再加入白糖、胡椒粉、精鹽、味精,用手勺攪勻後,倒入沙鍋內。蘋果洗淨,去皮、核,切成塊,放入沙鍋內,加上鍋蓋,用小火燉,待鴿肉酥爛後,取下沙鍋,連湯一起倒入鐵鍋內,加入葡萄酒,用大火收濃湯汁,淋上麻油,裝盤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益氣養血。適用於眩暈症、神經衰弱、疲勞綜合征、冠心病、肺結核、淋巴結核、貧血等病症。
泥鰍湯
“原料”泥鰍250克,水發木耳15克,水發筍片50克,料酒25克,精鹽5克,蔥段10克,薑片15克,豬油適量。
“製法”用熱水洗去泥鰍粘液,剖腹去內髒,用油稍煎。鍋中注入適量清水,加入泥鰍、料酒、鹽、蔥、薑、木耳、筍片,煮至肉熟爛即成。
“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極高,其肉含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及多種維生素。性味甘、平,具有溫中益氣、祛風利濕、壯陽利尿、解毒收痔等功能。常用於腎陽虛弱所致的陽痿、早泄、營養不良性水腫、濕熱黃疸、急慢性肝炎以及小兒營養不良、痔瘡等症。
菊花燒淡菜
“原料”麥冬15克,菊花20克,淡菜100克,薑5克,蔥10克,鹽5克,上湯500克,醬油10克。
“製法”
1.麥冬洗淨,菊花洗淨去雜質;淡菜洗淨,用沸水焯透去腥氣;薑切片,蔥切段。
2.素油放在熱鍋內,加入薑、蔥爆香,下入淡菜、麥冬、菊花、鹽、醬油炒勻,加入上湯,用文火燒至熟透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淡菜40克。
“功效”平肝明目,滋陰補腎。適用於高血壓腎陰虛患者食用。
蝦米豆腐
“原料”蝦米15克,豆腐500克,筍片15克,蘑菇15克,精鹽3克,味精1.5克,白糖、胡椒粉適量。
“製法”
1.將豆腐切成5厘米長、1厘米厚、2厘米寬的塊,蝦米用溫水泡發。
2.鍋中放人清水、味精、鹽、胡椒粉、糖、豆腐、蘑菇、筍片、蝦米,燒開後盛入碗內即成。
“功效”海米具有補腎壯陽、補中益氣的作用。配上益氣、寬中、高蛋白的豆腐與滋補強壯的蘑菇及筍片,使本湯菜具有補中益氣、滋陽強壯的功效,常用於肝腎陰虛、脾腎陽虛等症,亦可作為體虛者的保健食譜。
急、慢性腎炎
薺菜雞蛋湯
“原料”鮮薺菜200克,雞蛋1個。
“製法”將薺菜加水煎煮,去渣,打入雞蛋,煮熟。喝湯吃蛋,每日1次。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適用於急性腎炎。
野鴨大蒜湯
“原料”野鴨1隻,大蒜50克。
“製法”將野鴨開膛取出內髒洗淨,大蒜剝皮填入鴨腹內,煮熟,食肉飲湯,兩天食1隻,連服數次。
“功效”補中益氣,開竅通閉。適用於慢性腎炎及水腫等症。
木耳棗
“原料”黑木耳30克,紅棗30顆。
“製法”煎湯服食。每日1次。連服數日。
“功效”利水,適用於腎炎。
鯉魚瓜
“原料”鯉魚、冬瓜各1個。
“製法”活鯉魚1條,開膛去鱗洗淨,冬瓜削皮加水清燉,熟後飲湯食肉。每日用兩次。
“功效”利水,適用於腎炎等病症。
蠶豆糕
“原料”蠶豆250克,紅糖150克。
“製法”蠶豆以水泡發後剝去皮,加水適量,煮熟爛,趁熱加入紅糖,拌勻,壓攪成泥,待冷,以潔淨的瓶蓋為模,把糕填壓成餅狀即成。隨量食。
“功效”健脾利濕。適用於慢性腎炎,水腫等症。
葵花蛋
“原料”老絲瓜1個,向日葵盤1個,雞蛋1個。
“製法”將老絲瓜與向日葵加水濃煎汁,用滾沸的藥汁衝生雞蛋1個。每日服1劑,不拘時。
“功效”利水消腫。適用於各種腎性水腫、腹脹等症。
蠶豆湯
“原料”花生米120克,蠶豆200克,紅糖50克。
“製法”鍋內加水3碗,微火煮,水呈棕紅色、渾濁時可服,服時加適量紅糖,每日兩次。
“功效”益脾健胃,止血消腫。適用於慢性腎炎等症。
芋頭糖
“原料”芋頭1000克,紅糖250克。
“製法”將芋頭洗淨,切片,鍋內煆項研末,與紅糖和勻,每次服50克,每日3次,可連續服用。
“功效”利水消腫。適用於慢性腎炎。
結石
胡桃仁煮粥
“原料”胡桃仁100克,大米適量,食鹽調味少許。
“製法”胡桃仁、大米及水適量,煮粥。加食鹽調味服食。連服7天為1療程。
“功效”補腎固精,消石通淋。可作為泌尿係結石的輔助治療。
核桃油
“原料”核桃仁、冰糖各120克,香油200克。
“製法”核桃仁用香油炸酥,撈出,再和冰糖共研為末,再加香油調勻,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1匙。
“功效”治膀胱結石、尿道結石等病症。
內金赤豆粥
“原料”赤豆、粳米50克,雞內金20克。
“製法”將赤豆、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成拌入雞內金粉與適量白糖。每日服兩次。
“功效”赤豆粥能清熱利尿,雞內金有化石排石作用。久服對尿路結石有良效。
消炎利膽茶
“原料”玉米須30克,蒲公英30克,菌陳30克,水100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玉米須、蒲公英、菌陳加水共煎,去渣後加白糖調味,溫服。
“功效”對膽囊炎、膽結石發熱疼痛期有顯著療效,但必須大量飲用。一般每日3次,每次服300克。
滋陰壯陽
蟲草鵪鶉
“原料”蟲草8克,鵪鶉8隻,薑、蔥白各10克,胡椒粉1.5克,精鹽5克,雞湯適量。
“製法”
1.將蟲草用溫水洗淨,鵪鶉宰殺後瀝盡血,去毛,剁去頭和爪,由背部剖開去內髒洗淨,放人沸水鍋內焯1分鍾撈出;薑切片,蔥切段。
2.把8克蟲草分別放在8隻鵪鶉腹內,用線纏緊放在湯盆中,加入鹽、胡椒粉、雞湯,用棉紙封口,上籠蒸約40分鍾。取出後,揭去棉紙,拆去線即成。
“功效”鵪鶉以其營養和藥用價值著稱於世,被譽為“動物人參”。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俗語說:“要吃飛禽,還數鵪鶉”。《本草綱目》雲其功用:“滋補五髒,益中續氣,實筋骨。”同冬蟲夏草配合,有補虛損、益精氣的作用,適用於陽痿、遺精、貧血虛弱等症,對咳嗽氣短、病後虛弱、神疲食少等病人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韭菜生蝦
“原料”韭菜200克,生蝦125克,植物油50克,精鹽適量,料酒、味精少許。
“製法”將韭菜洗淨,除去雜質等,洗淨後切節,生蝦去殼及足須。鍋置火上,下油燒成五成熱,下蝦及韭菜共炒熟,加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韭菜又名“起陽草”,其性辛、溫,歸肝、胃、腎經。效用可溫中、引氣、壯陽、散血、解毒等。配上生蝦,可治療陽痿、早泄、反胃、吐血、尿血等,也可治療跌打損傷、脫肛,常食有效。
“說明”陰虛陽亢者及孕婦慎用。
韭菜炒羊肝
“原料”生韭菜100克,羊肝120克,植物油50克,蔥、薑各10克,料酒15克,味精、精鹽適量。
“製法”將韭菜去雜質洗淨,切節;羊肝去淨皮膜,切片;薑切片,蔥切段。鍋置火上,下油燒至八成熱,下羊肝炒幾下,再下料酒、韭菜、薑片炒至肝熟,最後加鹽、味精、蔥花,炒勻起鍋即可,佐餐用。
“功效”韭菜一名起陽草(吃後可興奮性神經)。性味甘、辛、溫,無毒。含有揮發油、硫化物、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功能溫腎固精,健胃,提神。《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腹痼冷,胸中痹冷……”羊肝性味苦、寒,功能益血、養肝、明目,還含蛋白質、脂肪、煙酸及多種維生素。《藥性論》雲:“青羊肝服之明目。”二者相配,可治男性陽痿、遺精,婦女月經不調、帶下,以及夜盲、盜汗等症。
蟲草棗甲魚湯
“原料”甲魚(鱉)1隻(約重1000克),蟲草10克,紅棗10個,料酒10克,精鹽5克,味精3克,蔥、薑片各5克,蒜瓣10克,雞清湯適量。
“製法”
1.將甲魚肚朝上仰放在墩子上,等甲魚頭伸出想翻身時,急用手抓住頭頸,拉緊,另一手持刀沿殼連頭帶頸一齊割下(頭頸不用)。血放淨後,放人熱水鍋中,上下翻動,待外層發白,起皺紋時撈出,投入溫水,隨即用小刀刮淨甲魚身上的膜皮及腹下老皮,衝洗幹淨。剁去爪尖和尾巴,挖去背殼,掏淨內髒,再把兩隻甲魚各剁成兩塊。鍋內放清水,上旺火燒開,倒入甲魚塊燙一次,撈起,在清水中漂洗,去淨腥味,挖去四腿附著的黃油,蟲草洗淨,紅棗用開水浸泡。
2.將甲魚塊放湯碗中,上放蟲草、紅棗,加料酒、鹽、味精、蔥、薑、蒜、雞湯,上籠蒸兩個小時,取出,揀去蔥、薑即成。
“功效”甲魚(亦稱鱉)入口,最早見於周代宮廷廚膳,曆代廣泛食用,為筵席上乘名菜,不僅是美味佳肴,也是珍貴的補品,醫用價值高。甲魚內含大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微量元素,還有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不僅易於吸收,而且產熱量很高,並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中醫認為此物性味鹹、甘、平,具有滋陰、潛陽、涼血、益腎健骨等多種功效。《日用本草》稱之“補勞傷壯陰氣,大補陰之不足”。適用於髒腑陰虛、氣血不足、遺精、陽痿、早泄、乏力等病症;對婦女月經不調也有一定療效。
遺精、陽痿、早泄
紅燒狗肉
“原料”狗肉500克,八角5克,小茴香5克,陳皮5克,薑、花椒水、料酒、鹽、味精、大蒜、菜油、醬油、澱粉各適量。
“製法”將狗肉洗淨切塊,置鐵鍋於火上,放菜油,燒熱後,將狗肉與蔥、薑下鍋內炸片刻,再放醬油、花椒水、鹽、料酒,加水適量,然後將裝入紗布袋內的八角、茴香、陳皮紮住口,放入鍋內,置文火上煨燉,至煨爛時,移至武火上,勾芡粉,撒上味精即可。佐餐食之。
“功效”溫補脾腎。適用於虛泄瀉、陽痿、早泄、婦女經行腹部冷痛等症。
“說明”熱性病、痰火症、痢疾及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另外不與商陸、杏仁、菱角同食。
核桃仁炒韭菜
“原料”核桃仁50克,韭菜、香油適量。
“製法”將核桃仁以香油炸黃,後入洗淨切成段的韭菜,翻炒,調以食鹽,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補腎助陽。適用於陽痿、腰痛等症。
枸杞燉牛尾
“原料”帶皮牛尾1條,枸杞50克,蔥、薑、料酒、味精、精鹽、醬油等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牛尾刮洗幹淨,剁成段,放入開水鍋內汆一下取出,洗淨,將杞子分為兩份,1份25克按水煮提取法,提取濃縮汁25克,另一份用水洗淨,與牛尾、薑、蔥等調料一起放在沙鍋內,加水,置武火燒沸,再加入枸杞濃縮汁,轉用文火燉至酥爛即成。喝湯食肉,每日1次。
“功效”補肝腎,暖腰膝。適用於腎虛陽痿、早泄、腰膝酸痛等症。
韭菜炒羊肝
“原料”羊肝150克,鮮韭菜1000克。
“製法”將羊肝洗淨,切片,韭菜洗淨,切碎,拌入適量調味品,入熱油鍋中,爆炒至熟,佐餐食用,每日1次。
“功效”溫腎補精,補肝明目。適用於腎虛、陽痿、遺精、帶下及肝虛目昏、夜盲等症。
膀胱炎
赤小豆內金粥
“原料”赤小豆約50克,雞內金15克研末。
“製法”先煮赤小豆作粥如常法,將熟放入雞內金末調勻,可做早餐食用。
“功效”清熱利濕,消積化瘀。凡因濕熱下墜以致膀胱氣化不利而引起的尿頻急、尿道疼痛、尿液渾濁、小腹作脹等症,即可輔食此粥。
馬齒莧煮粥
“原料”新鮮馬齒莧200克,大米和水適量,食鹽調味少許。
“製法”鮮馬齒莧洗淨,切成小段,大米和水適量,煮成稀粥服食。服時可略加少許食鹽調味。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通淋。適用於尿道炎、膀胱炎、小便不暢、尿痛等症。
紅糖茴香方
“原料”紅糖1湯匙,小茴香1撮。
“製法”紅糖微炒,加小茴香,開水衝當茶飲。一般2~3次可愈。
“功效”利尿通淋。適用於膀胱炎等症。
前列腺炎
杏仁燒羊肉
“原料”甜杏仁泥100克,羊腿肉750克,桂皮3塊,丁香兩克,草豆蔻8克,幹辣椒兩個,洋蔥1個,鮮生薑1塊,大蒜3瓣,精鹽、辣椒粉、麻油、酸牛奶各適量。
“製法”將羊肉洗淨,剔去筋膜,切成丁。生薑、洋蔥洗淨,切成末。大蒜去皮後洗淨,拍碎。桂皮洗淨,切成棍狀。炒鍋上火,放麻油燒熱,投入桂皮、丁香、草豆蔻稍炒,加入洋蔥末炒幾分鍾後,加入大蒜末、生薑末,炒至金黃色時,倒入羊肉丁,炒至羊肉呈金黃色時,鍋離火。將酸牛奶倒入碗中,加入辣椒粉,攪勻。將鍋複上火,再加入甜杏仁泥、精鹽,燒開後放入幹辣椒,蓋好蓋,燒至羊肉熟爛後,出鍋倒入深盤內即成。
“功效”補氣養血,暖腎壯陽。適用於慢性氣管炎、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礙等病症。
櫻桃蝦仁
“原料”櫻桃20克,蝦仁250克,雞蛋1個,黃酒、精鹽、白糖、白醋、蔥、生薑、蒜、麻油、味精、濕澱粉、鮮湯、精製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將鮮湯、濕澱粉、精鹽、白糖、味精和幾滴醋放入碗中,調汁。將蔥切絲。生薑切末。蝦仁洗淨,瀝幹水分,放入用雞蛋清、精鹽、味精、濕澱粉調成的糊中,裹勻。炒鍋上火,放油燒熱,下入掛糊的蝦仁,待蝦仁色變白時,撈出,瀝幹油。鍋留底油,放入蔥、生薑、蒜煸出香味,下入蝦仁、櫻桃,烹入黃酒,倒上調好的汁,翻炒均勻,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補脾養腎。適用於貧血、性功能障礙、前列腺炎、更年期綜合征等病症。
荔枝燉小公雞
“原料”小公雞1隻,荔枝肉、豬瘦肉、淨鮮蘑菇、火腿各50克,鮮湯、味精、精鹽、白糖各適量。
“製法”將小公雞宰殺後放入熱水中燙透,撈出去毛,剖開背,去內髒,洗淨,然後放入沸水鍋內煮熟,再撈出洗淨。將豬瘦肉洗淨,切成塊,放入沸水鍋中稍焯,撈出。火腿洗淨,切成塊,放入豬瘦肉中。取燉盅1個,放入小公雞、火腿塊、荔枝肉、瘦豬肉塊、蘑菇、鮮湯、精鹽、味精、白糖,用大火煮沸,將燉盅離火,裝入籠,蒸至熟爛,取出即成。
“功效”滋陰壯陽,益氣養血。適用於貧血、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礙等病症。
菠蘿鴨
“原料”淨鴨1隻,菠蘿250克,洋蔥絲、芹菜、胡蘿卜、豬油各50克,菠蘿汁200克,胡椒粒、精鹽、黃酒、味精、鮮湯各適量。
“製法”將淨鴨去內髒,與黃酒、精鹽、味精、鮮湯、胡椒粉拌勻,醃漬約兩小時。炒鍋上火,放豬油燒熱,下鴨煎至四麵上色,潷去油,用菠蘿汁烹之,加黃酒、洋蔥絲、胡蘿卜煨10分鍾,再放入鮮湯,燒沸後移小火,燜至鴨熟、汁濃。食用時將鴨仰在盤內,裝盤後周圍用菠蘿片、芹菜葉點綴,澆上原汁即成。
“功效”滋陰補氣。適用於慢性胃炎、關節炎、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礙等病症。
老人尿頻
肉豆粥
“原料”豬肉100克,黑大豆60克(先浸泡),糯米100克。
“製法”同入鍋煮熟。每日1次。
“功效”適用於尿頻尿多等症。
芪地雞粥
“原料”北芪30克,熟地黃30克,雞肉250克,大米適量,油、食鹽調味品少許。
“製法”北芪、熟地黃、雞肉加水和大米煮粥。加油、食鹽調味服食。
“功效”補中益氣,補血益精,補腎滋陰。適用於夜多小便、下腹冷感、遺尿等症。
羊肺羊肉湯
“原料”羊肺150克,羊肉200克,食鹽、味精調味品少許。
“製法”羊肺切塊洗淨,羊肉切塊,加水適量,煮湯。加食鹽、味精調味服食。
“功效”補中益氣,溫腎壯陽,縮小便。適用於病後體虛、夜多小便、小便清長等症。
尿路感染
豆芽糖
“原料”綠豆芽500克,白糖適量。
“製法”綠豆芽搗爛用紗布擠汁,加白糖飲服。
“功效”治尿熱、尿頻。
醬西瓜皮
“原料”西瓜皮2500克,豆瓣醬、精鹽各適量。
“製法”將西瓜皮洗淨,削去表皮,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精鹽醃漬半日,再晾幹,用豆瓣醬塗抹,然後一層層鋪在小缸內,用石塊壓緊,3天後取出,待幹,攤開,曬成瓜皮即成。
“功效”滋陰清熱,養胃生津。適用於慢性胃炎、尿路感染、尿道炎、更年期綜合征等病症。
蔥白牛奶粥
“原料”蔥白25克,鮮牛奶250克,大米適量,食鹽等調味品少許。
“製法”蔥白洗淨切成小段。大米適量加水煮粥,煮好後再倒入蔥白、牛奶,再煮沸片刻。加食鹽少許調味服食。
“功效”通陽,利尿,解毒。適用於尿道炎、膀胱炎、小便短赤、下腹疼痛等症。
葵根方
“原料”向日葵根10克。
“製法”水煎服。
“功效”治小便不通,尿時刺痛。
蘆葦薏苡飲
“原料”鮮蘆葦根莖100克,薏苡根100克,木耳25克。
“製法”將蘆葦根、薏苡根洗淨切碎,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入木耳煮熟,再入油、鹽少許調味。吃木耳飲湯,每日1次,連服5日。
“功效”主治尿路感染,小便不暢。
黃花菜飲
“原料”黃花菜50克,砂糖50克。
“製法”將黃花菜洗淨撕碎,用水3碗煎取兩碗,入砂糖調勻服,每日兩次,連服數日。
“功效”主治淋濁小,便少、次數多。
痢疾
大蒜雞蛋
“原料”獨頭蒜兩頭,雞蛋1個。
“製法”將大蒜放入鍋中,置於火上,將雞蛋打碎澆蒜上,蓋嚴,待蒜熟,空腹食下,以愈為度。
“功效”解毒止痢,溫補下元。適用於痢疾。
陳茗粥
“原料”陳茶葉10克,粳米約100克。
“製法”先用茶葉煮汁,去渣,入粳米同煮為粥。
“功效”消食化痰,消熱止痢,除煩止渴,興奮提神。適用於食積不消、過食油膩、飲酒過量所致的咳喘口幹,多睡不醒,赤白痢疾等病症。
醋豆腐
“原料”豆腐、食醋適量。
“製法”豆腐煮熟蘸醋吃。
“功效”治久痢。
綠茶蜂蜜飲
“原料”綠茶葉50克,蜂蜜100克。
“製法”綠茶葉加水適量煎取濃汁。然後調入蜂蜜服用,每日兩次,連服數日。
“功效”適用於細菌性痢疾。
鯽魚羹
“原料”蓽撥、縮砂仁、陳皮、胡椒、泡辣椒各10克,鯽魚1000克,大蒜兩頭。
“製法”將鯽魚去磷、腮和內髒,洗淨。在魚腹內裝入陳皮、縮砂仁、蓽撥、大蒜、胡椒、泡辣椒、蔥、食鹽、醬油,在鍋內放入菜油燒開,將鯽魚放入燒熟,再加入水適量,燉煮成羹即成。空腹食用,每日1次。
“功效”醒脾暖胃。適用於脾胃虛寒之慢性痢疾。
泄瀉
山藥黃
“原料”生山藥粉30克,雞蛋黃3個,白糖10克。
“製法”山藥粉煎成糊狀,將雞蛋煮熟取蛋黃捏碎加入,再加入白糖攪勻頓服。日服兩次。
“功效”治脾虛久瀉。
蕎麥餅
“原料”蕎麥麵250克,紅砂糖150克。
“製法”按常法將蕎麥麵與紅糖加水,合成麵團,烙成餅。
“功效”連續食用,可治發熱、瀉痢等症。
荔枝幹煮粥
“原料”荔枝幹15~20枚,大米適量。
“製法”荔枝幹去殼除核,大米及水適量,煮粥服食。
“功效”生津益血,和脾開胃。適用於五更瀉。
“說明”本方四季可用。每天1次,連服5次。如酌加淮山藥、蓮子同煮粥,則功效更佳。
醋煮豆腐
“原料”豆腐200克,花生油、食鹽少許,醋50克。
“製法”明火用花生油把豆腐煎香,加食鹽少許,再倒入醋,再煮片刻,服食。
“功效”解毒,收斂,止瀉。適用於腹瀉反複不愈、時好時發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等。
米醋煮雞蛋
“原料”米醋200克,雞蛋兩個。
“製法”以米醋煮雞蛋至蛋熟,每次吃兩個,每日1次。
“功效”補中健脾,固脫化滯。適用於暴瀉、水瀉、傷食瀉等症。
山楂蜜糖羹
“原料”山楂250克,紅糖、蜂蜜、米湯各適量。
“製法”將山楂洗淨,去果核,瀝幹水分。炒鍋上火,放山楂,用小火炒成幹品,研成細粉。每日早、晚分食。每次取山楂粉15克,加入蜂蜜,或加入紅糖,用米湯調成羹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消食止痢。適用於腹瀉、腹脹、腹痛、痢疾等病症。
便秘
芝麻蕉
“原料”香蕉500克,黑芝麻25克。
“製法”用香蕉蘸半生的黑芝麻嚼吃,每天分3次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