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越界而自由(3 / 3)

作者卻從自我認可的勤奮螞蟻慢慢脫胎換骨創生而為思想與創造的巨人。所以,他能在《畫家與牧童》和《書戴嵩畫牛》的文本比較中,發現模仿與創造的差別,進而引導學生進入藝術鑒賞與創造的殿堂,更為重要的是,他通過這樣的課堂,播下了遠離平庸的種子。所以,他能在《巨人的花園》與《自私的巨人》的文本比較中,展示平庸與天才的差別,引導學生進入靈境與愛域,從而播下自由與愛的種子。可見,教材批判始終不是他的目的。稍有智識的人都知道我們的教材何其平庸、虛假、錯亂、霸道,郭初陽總是能以其深厚的積累和獨特的視角,對教材點“金”成鐵,從而抵達對愛、自由、平等、靈性、創造等等的撥亂反正,而後給予歌頌和流布。這才是他的根本目的。不僅如此,這樣的課堂,他本人就是一種教育,他示範了勤奮、精確、廣博、思考、自然等等優秀的品質,同時也展現了所有這些品質所凝聚的偉大人格魅力與超凡人生氣象,其化育之功實可想見!

當然,研究有無數種方式,教育也有無數種方式,但肯定隻有一種最適合自己,這正有待於其基於愛、望、信的自我認知,繼而才能自我發展與創造,接著才能參讚化育我們的時代與共同體。顯然,作者做到了,但願他的示範,也能惠及我們。

讀完本書,作者的所謂獨立之旅,曆曆如在目前。首先是身份的獨立,他破體製而出,自辦學校,自編教材,自創教法,他因而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孩子們。其次是思想的獨立,整本書絕大部分文章都通過文本比較進行辯駁與質疑,進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新見銳識不絕於目。再次是方法的獨立,他嫻熟而又恰如其分地運用著知識考古學、新批評主義、文化比較等學術方法,提升了語文教育的品位,使得中小學語文教育進化為正當正大的學術研究創造與文化文學研究創造。而後是課堂對象的獨立,他讓孩子們比較,他引導孩子們思考,他把獨立作為最好的禮物送給孩子們。然而,他的所謂語文之旅,卻可能會令絕大部分如我這般為飯碗的教書匠大不以為然。這怎麼可能是語文呢?怎麼可以沒有字詞句的理解?怎麼可以質疑教材?怎麼可以不需要教學計劃?這不獨不是語文教育,這甚至不是教育!可是,這偏偏就是語文之旅。為什麼說這就是語文之旅呢?作者回答了這個問題:“所謂語文,就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研習與談論(口頭或書麵),讓人獲得教養,成為一個溫和文雅的人。語文教會一個人說什麼(關注世界也關注內心),也教會他怎麼說(在不同場合使用得體的形式),自然也教會他尊重別人,安靜地傾聽。”誰能說,我們的語文教育其終極目的,不就是如此呢?這豈止是語文之旅,這根本就是本質意義上的語文之旅!

毫無疑問,《一個獨立教師的語文之旅》是一本越界之書。作為體製外教師,作者成功越界了,他的課堂超越了傳統中小學語文課堂的程式化壁壘,他的思考超越了中小學教師的僵化教條,他的方法超越了中小學教師的無知之幕……他超越教育抵達了文明的化育與創造,他因此獲得了自由,也流布了自由。因而,看這本書,如果僅僅局限於對具體操作方式和文本解讀的學習或模仿,是可憐也可悲的。

歸根到底,這是一本示範之書,一個人的精彩旅程裏有人生正義存焉!

(作者係湖北省仙桃中學語文教師,在《天涯》《南方周末》等報刊發表小說、隨筆多篇。代表作長篇小說《成人之美兮》,曾入選《南方周末》2010年度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