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處方藥是指那些不需要醫生的處方,就可以直接從藥房或藥店購買的藥物。患者可根據病情進行自我判斷,在沒有醫生指導下,有選擇地購藥,用來緩解輕微短期病症及不適。這類藥毒副作用較少、較輕,而且也容易察覺,不會引起耐藥性、成癮性,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也小,在臨床上使用多年,療效肯定。非處方藥主要用於病情穩定、較輕、診斷明確的疾病。非處方藥屬於可以在藥店隨意購買的藥品,而處方藥則不行。
非處方藥治療輕微病症並按規定方法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有的人可能就此認為,非處方藥既然如此安全,吃多點、少點也沒什麼關係。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非處方藥同樣也有毒性,隻是相對地說,毒性小些罷了,但同樣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副作用。
很多人認為中藥主要是用來進補,沒有毒性,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一些中藥本身就含有很劇烈的毒性,治療疾病時,更是按照以毒攻毒的策略,中藥也能使人中毒。比如,巴豆中毒使人腹瀉、劇烈瀉下、嘔吐;桃仁服用過量可導致延髓呼吸中樞麻痹;桔梗服用過量可引起呼吸中樞麻痹,表現為惡心、頭痛、嘔吐、頭昏、麵色蒼白、呼吸困難,嚴重時,呼吸中樞麻痹死亡,如發生中毒,應立即洗胃導瀉,或大量補充液體稀釋毒素,或給予呼吸中樞興奮劑—洛貝林、尼可刹米等。蒼耳子含對肌肉、神經有毒的物質,過量服用可中毒死亡。許多中成藥是由以上各種單藥配製而成的,同樣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靈芝片,主要作用為補血益氣、養心安神、止咳平喘。但如果服用不當,有些病人會出現頭暈、食欲缺乏、心慌、口鼻及咽部幹燥、鼻衄、臉潮紅、惡心、胃部不適及便血等症狀。還有些藥,盡管一般人服用後十分安全,但一些特異體質的病人服用,則會發生強烈的不良反應,包括過敏、中毒等。
西藥中毒的事件也經常發生。例如:感冒通,主要治療感冒所引起的頭痛、咽喉腫痛、發熱等症狀,效果較好。近年來,發現其毒副作用日漸增多,主要表現為血尿、過敏反應、消化道損傷、肝腎損害以及陽痿。
阿托品、東莨菪堿中毒後,病人先有皮膚和黏膜幹燥、吞咽困難、口渴、瞳孔擴大、麵部潮紅、視力模糊、心動過速、尿瀦留等副交感神經受抑製的症狀。重症病人出現中樞興奮症狀:言語增多、幻覺、煩躁、譫妄、驚厥等。繼之轉為抑製、嗜睡和昏迷,應及時發現並采取措施。
因此,用藥要十分慎重,絕不能因為是非處方藥就大意。雖然非處方藥物相對安全,但並不是絕對的無害,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不是藥品本質的屬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是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
溫馨提示
一旦出現失眠,很多患者都會有病亂投醫,大把大把地吃安眠藥,可是效果卻反倒越吃越差。吃藥上癮,對西藥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長期服用安眠藥,其實是種飲鴆止渴的辦法。安眠藥服用過多會導致中毒,在老年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睡眠依賴於安眠藥。一般鎮靜藥,如地西泮等難以奏效,逐漸升級至中樞催眠藥。且量越用越大,因此,安眠藥中毒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