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劑是直接注射到肌肉或靜脈中,不同藥物有不同的使用方式,針劑對於疾病通常較口服藥快,能夠很快緩解症狀。
在給孩子做肌肉或靜脈注射時,孩子常常因為疼痛而嚎叫啼哭,吵鬧不休。許多家長為了減輕孩子打針後產生的疼痛,以及安撫孩子,常用手去按摩注射處的皮膚。這樣做往往事與願違,易造成始料不及的疾病。有些人在打針之後,習慣用手在針眼處揉摩,以為這樣會止血並緩解疼痛,藥物吸收更好,還能避免針孔處皮膚凸起。其實,這種作法反會加重皮下出血。因為打針時刺破皮膚或血管,揉搓時使這些部位的損傷加重,血液流入周圍的其他組織,發生瘀血現象。當針刺破皮膚或血管時,人體有一種物質能使刺破處的血液自動凝集成血塊,防止繼續出血。所以,打針後不要用手揉搓,用消毒的酒精棉球在局部按壓2~3分鍾,不見針眼出血即可,如果不斷地按摩針頭注射部位的皮膚組織,可以促進和加重局部注射處皮下毛細血管出血,導致水腫和形成血腫,有時還可引起感染。沒有洗過的手上帶有幾萬乃至幾十萬個病原微生物,當用手去按摩注射部位時,這些病原微生物就有可能沿著皮膚上尚未閉合的針孔進入體內組織或血管內,引起局部組織炎症感染。
一些患者在打針後容易在針孔部位形成硬塊,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快硬塊消失:
⑴用土豆片外敷,將一隻新鮮的土豆切成片,每片約0.8厘米厚,大小比硬塊略大些。把土豆片覆蓋在硬塊上,然後用兩條膠布固定好,一天一夜後取下,硬塊就可以明顯縮小。第二天再照樣貼1片。一般外敷幾天就可以使硬塊消退。
⑵硫酸鎂溶液外敷。目的是使局部肌肉放鬆,擴張血管,使血流加速,促進藥液的吸收,使硬塊變軟消散。方法是將50毫升50%的硫酸鎂溶液倒在碗裏,加10毫升左右的熱水,然後把紗布或小毛巾浸在藥液裏,稍稍擰幹後,敷在硬結處,最好在上麵加一個熱水袋來保溫,每5分鍾更換1次,持續20分鍾左右,每日3次。
⑶熱敷。熱敷可以促進硬結部位的血液循環,加速藥液的吸收,起到消散硬結的作用。越早熱敷效果越好。方法是將毛巾或紗布疊成方塊,浸在65度左右的熱水中,稍稍擰幹後,敷在硬結部位,每5分鍾更換1次,持續25分鍾左右,每日至少1次。如果同時進行,按摩效果會更好。
打針後局部組織的正確護理:應當是針頭從皮下或血管內拔出的瞬間,即用酒精棉球或消毒過的幹棉球在局部組織處輕壓之,按壓的手保持不動,持續十幾秒至半分鍾,以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切忌重壓和用手按摩,以免形成皮下瘀血和上述不良後果。打針可以讓疾病好得更快,藥物能更好地被身體吸收,但是千萬不要因為我們的錯誤認識,而使其他疾病有可乘之機。
溫馨提示
與假鹽、假奶粉相比,假藥的危害更大,不但不能對疾病產生治療效果,還會延誤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更讓人深惡痛絕。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在有個頭疼腦熱等小毛病時,自己買點藥吃。但是,專家提醒,藥品是特殊商品,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生命健康,購買時一定要特別當心,以免買到假藥劣藥。這樣不僅不能治病,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另外,消費者還應掌握一定的鑒別藥品真偽的知識,這樣才能做到安全有效用藥,避免受假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