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3章 不用一次性筷子更環保(1 / 1)

在外出旅遊和平時在外就餐時,人們習慣使用餐館提供的一次性筷子,因為這些筷子看起來非常潔白幹淨,使用也方便。但人們不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加工過程,以及其中對人體有害物質的殘留。

一次性筷子仍然在使用,工人先將竹子截成段,再用機器打成毛坯,然後放在烤房烘幹。烘幹之後的筷子毛坯,底下不時冒出陣陣白煙,被一層塑料布蓋得嚴嚴實實,發出刺鼻的味道。工廠用硫黃熏筷子以便讓筷子更白,並防止它發黴。為了減少成本,工廠使用的硫黃是工業硫黃,屬化工原料,在熏蒸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硫殘留,而熏筷子的過程要有兩天。熏過硫黃之後,再對毛坯進行削製,筷子就成型了。為了使筷子手感更光滑,還得進行拋光,在拋光機裏的不光是筷子,還有一塊塊白色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石蠟。石蠟中含有多環芳烴,是石油冶煉過程中的低端產物。就這樣,用石蠟拋光之後,筷子就被放進一個個裝過化肥的袋子裏等待出廠。

一些已經發黴變質的黑筷子並沒有被扔掉,而是還要被進一步加工處理。工人使用的漂白劑就是雙氧水,一鍋要倒上四十斤。漂白筷子使用的是工業雙氧水,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和漂白作用。經過工業雙氧水煮過的黑筷子果然變白了,為了使雙氧水發揮更大的功效,有的人還要再添加另外一種化學原料——無水焦磷酸鈉。

用工業雙氧水將發黴變質的筷子煮白了再賣,已經成了行業內公開的秘密。經過這些化工原料的加工處理,一次性筷子會產生多種化學殘留,長期攝入這些化學殘留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而現在生產一次性筷子的工廠,普遍采取這種生產模式。

一次性生活用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然而,從環保的角度看,在這方便、快捷的背後是大量資源的浪費與垃圾的堆積,帶來了無窮的後患,據調查,目前,國內有上千家企業生產木製筷子,年消耗木資源無數。全國林木年采伐量已經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這些筷子就占了1/10左右。生產筷子的過程中,從圓木到木塊再到成品,木材的有效利用率有60%。正規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質地比較好的木材,不需要特殊加工。但是現在很多小作坊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質木材,看上去“膚色”較黑,這不太美的顏色當然無法受到食用者的青睞。因此,小作坊生產者經加工處理後的一次性筷子,馬上就會“改頭換麵”,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人們的餐桌。

溫馨提示

在製作過程中,一次性筷子用雙氧水漂白,雙氧水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對口腔、食道,甚至腸胃造成腐蝕,打磨過程中,使用滑石粉,消除不幹淨,在人體內慢慢累積,會使人患上膽結石,損害消化功能。

一次性筷子製作過程中,須經過硫黃熏蒸,所以,在使用過程中遇熱會釋放二氧化硫,侵蝕呼吸黏膜,損害呼吸功能。

過量的亞硫酸鹽攝入體內可能會造成嘔吐、呼吸困難、腹瀉等症狀,且亞硫酸鹽會與人體的鈣結合,會有造成骨質流失。有些體質特殊的人,無法將亞硫酸鹽轉換成硫酸鹽,攝食超量時,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誘發氣喘或呼吸困難,除此之外,硫黃中含有重金屬,例如:鉛、汞等,重金屬在人體內部是可以堆積的,長時間的累積會造成鉛中毒或汞中毒。甚至有人得了淋巴癌。

經過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質期最長為4個月左右,一旦過了保質期,則很可能帶上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及肝炎等,引起病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