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諸葛之殤(1 / 3)

第一百八十一章 諸葛之殤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唐.杜甫《蜀相》

話說光腦中司馬懿波瀾壯闊的一生漸漸隱去,陳龍終放下毫無懼色的小司馬,望著他身邊眉清目秀、氣定神閑的小諸葛亮。

想是這水鏡仙莊吃的比較清淡,小諸葛亮瞄了一眼小司馬懿手中的肉幹,又指了指陳龍懷裏道:“這位先生,既然專程遠道而來,不會厚此而薄彼吧?”

陳龍哈哈大笑道:“焉知我不是厚你而薄其他人呢?”說著將懷裏的肉幹袋子全部拿出來晃了晃。

諸葛亮馬上道:“先生如果都給我,這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嗎?我和他們一樣就可以了。”七八歲的小孩,竟是頗有大將之風。

陳龍自自然然拿出一片肉幹,交到小孔明手裏。《三國演義》已經將諸葛孔明神話,這種美好的神話已經流傳千古,享有祭祀千萬年。真實的諸葛亮又是怎樣的?自己能否有幸獲得他的青睞,培養出一個治國有方的內閣長官、諸葛總理?

放下一個大晉朝元勳,抱起一個蜀漢丞相。光腦中再次顯現出諸葛亮一生亮點,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躬耕待時。劉玄德三顧茅廬,之後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他一生自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三歲時,母親章氏病逝,八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又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隻好去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隆中耕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時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隻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

諸葛亮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迎娶了黃月英。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裏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但也有一種說法指黃月英本人極美,因此遭到鄉裏其他年輕女性的嫉妒而詆毀她的容貌。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麵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隻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與諸葛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少,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誌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遂向劉備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隻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史稱《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敢再抱怨。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表之妻劉琦後母蔡氏屢進讒言,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之計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在外卻可得安嗎?”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阪追上並大破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