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幽州劉虞
掛笏引舟愛民如子,吹花隨水鞠躬盡瘁。---------對聯
話說陳龍一行鮮衣怒馬,高調混跡於漁陽人從中,惹來眾百姓矚目圍觀。陳龍眼尖,一眼瞥見關雲長的綠衫,見他呆呆盯著甄宓,心想即使武聖這樣的真英雄,也有俠骨柔腸,難免兒女情長。忽然感覺到兩道冰冷澈寒的目光,從不遠處射來,讓身處其中的陳龍的肌膚不由起了一層雞皮疙瘩。陳龍微微側頭,原來觀察自己的,正是多了一副黑須的白麵灰衣劉備。
劉備冰冷的目光,露出似曾相識的思考神色,陳龍忙裝做若無其事,將頭側開,果然又瞥見一身黑衣,格外壯碩的張飛。
陳龍雖裝作不認識劉備,卻有意無意將目光與劉備相碰,劉備忽然臉露微笑,目光竟然變的溫暖,陳龍心驚道,這個劉玄德裝模作樣,冰冷的本性瞬間就被他掩蓋,又露出那副熱忱君子、坦坦蕩蕩的模樣,不知又要籠絡誰的心。
陳龍也裝作微笑,含笑對著劉備點了點頭,果然劉備過來施了一禮道:“閣下麵熟的緊,似曾相識,在下卻想不起來了。在下劉備劉玄德是也。”
陳龍慌忙下馬,裝作受寵若驚道:“原來是劉皇叔!在下眼拙,請恕罪!在下姓龍名珠,交州瓊崖人也。”兩人閑聊了幾句,都看不透對方深淺,那關公和張飛也湊過來,張飛倒還客氣,關羽卻有些失魂落魄,不知是不是被甄宓美色所攝。
街頭與劉關張匆匆一見,本是不期而遇,陳龍卻暗自警惕,這個劉備絕非武功低微的魚腩,就憑他那股殺意淩然的眼神,也一定是劍道高手。而城府深沉,深藏不露,態度和藹,喜怒不形於色,更是令人恐懼和迷惑。
田豫回來之後,公孫瓚不久後將來漁陽的消息迅速流傳開來,而劉備、關張二將才知道那天路上遇到的龍珠竟然是許靖的高徒。關張二將還不怎麼多想,劉備心中卻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是靠名譽吃飯的,恨不得天天顯擺自己這點優良作風,如今竟然來了個許靖的高徒,還要重開新月旦評,那真是削尖腦袋也要上啊。隻是每次關羽都眯著鳳眼,仿佛在尋找某人倩影,但始終沒能見到,難掩失望之色。
劉備三顧茅廬的精神立刻來了,天天帶著關張往陳龍的客棧跑,搞的陳龍整天化妝都來不及,接待劉備在軒廳喝茶。期間也沒什麼話,縱論些天下形式,扯些鹹淡罷了。這時公孫瓚帶著大部隊進駐了漁陽,公孫瓚欲要攻打袁紹地盤的流言終於傳播了開來。
就在公孫瓚即將召見龍珠的前夕,一員中年漢子,穿著一身貨郎服色,悄悄出了漁陽城,一路向北行去。此人本是田豫的上級,名叫鮮於輔,原為劉虞部下從事。公孫瓚趕走劉虞之後,鮮於輔、鮮於銀等集結率領部分軍隊,在幽州境內潛伏下來,靜待時機。而鮮於輔刻意結交田豫,兩人互為莫逆。正史中,彼時燕國人閻柔因平素威信較高,被推舉為烏桓司馬。閻柔召引胡人、漢人,有數萬之多,與公孫瓚委任的漁陽郡太守鄒丹在潞縣以北大戰,閻柔獲勝,斬殺鄒丹及其部下四千餘人。烏桓峭王也率領烏桓人及鮮卑人,共七千餘騎兵,隨鮮於輔南下迎接劉虞的兒子劉和,與袁紹部將麴義聯合,共計十萬兵馬,進攻幽州,在鮑丘打敗公孫瓚。
鮮於輔潛伏多日,聽聞公孫瓚即將大舉伐袁,認為劉虞反攻倒算的機會到了,連忙喬裝打扮,匆匆離開漁陽,到更遠的遼西去向主公劉虞彙報。劉虞被公孫瓚一直打到鮮卑地界,差點沒死在草原,如今隻在幽州北部勉強占據了幾座州縣,但因為他名聲不錯,又是漢室宗親,所以倒有不少人忠心耿耿跟隨。
劉虞,字伯安,東海郡郯城人。劉虞是正牌的漢室宗親,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國相、宗正等職,在地方政績卓著,頗有名望。後來劉虞出任幽州牧,累加至大司馬,封襄賁侯。
他鎮守幽州時,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遊牧民族,對朝廷忠心耿耿,境界超過曹操、劉備、袁術、袁紹多矣。相鄰青州、徐州等地的士族和百姓,為躲避黃巾之亂,慕名投奔的前前後後竟有一百餘萬人。
劉虞的祖父劉嘉曾任光祿勳,父親劉舒曾任丹陽太守,劉虞通曉《五經》,最初獲舉孝廉,擔任曹吏,因能履行職務而獲升為郡吏,後因累積政績遷為幽州刺史,劉虞任幽州刺史期間,在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外族間有崇高威望,隨時朝貢,不敢侵擾,百姓傳唱歌謠讚頌劉虞的功德。後因公事被免官。
黃巾之亂爆發,黃巾軍勢如破竹,攻破冀州諸郡。此後,朝廷任命劉虞為甘陵國相,前去安撫災荒後的百姓,以儉樸為下屬榜樣,不久升為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