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藥物原因(1 / 1)

現在市場上藥物是琳琅滿目,新藥層出不窮。不少藥物除了有針對專科的療效外,還對神經係統產生作用。研究發現,凡是對中樞興奮作用強的藥物均能不同程度地影響睡眠。有專家研究發現,那些習慣在安靜環境下才能入睡的人在服用咖啡因後很容易出現失眠。

比如,我們服用氨茶堿來治療哮喘病,可以起到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減輕支氣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腫,緩解哮喘症狀的作用,但是,氨茶堿又是一個中樞神經興奮藥,有些病人服藥後會出現激動、不安、興奮等狀態,進而引起失眠,劑量過大時甚至還可能發生抽風、譫妄等症狀。

又如,異煙肼(雷米封)在與其他抗結核藥合用時能治療各種類型的結核病,但此類藥物也會引起中樞神經興奮。患者在服用後,有時會出現話多、頭痛、失眠、易發怒、幻覺等,甚至出現抽風、昏迷的現象。嚴重者還能引起周圍神經炎,如四肢麻木、無力、反射減退、消失等。

能導致失眠的藥物很多,如一些利尿藥,尤其是聯合用藥時,可引起夜間多尿,頻繁起夜,因而擾亂睡眠。利尿後,由於排鉀過多,還會導致心血管節律性障礙,引起失眠;阿托品是有效的胃腸道解痙藥,用於治療潰瘍病,但一旦使用不當或劑量過大,就會出現阿托品中毒,使患者出現瞳孔散大、口幹、排尿困難、興奮、躁動、幻視、失眠等現象;甲基多巴、蘿芙木甲素、可樂寧等抗高血壓藥不但可引起失眠,還容易產生抑鬱綜合征,加重失眠現象;糖皮質激素如強的鬆、氟美鬆、強的鬆龍等藥物,大劑量服用時會引起機體的興奮性增高,從而出現失眠、多汗等症狀;而抗膽堿性藥尤其是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以及三環抗抑鬱劑和阿米替林等,服用後可引起夜間煩躁不安和精神錯亂,導致失眠;吡烷酮醋胺可直接作用於大腦皮質,能起到修複、激活、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學生服用還能促進學習,推遲低氧性記憶障礙的產生,提高大腦對葡萄糖的使用率和能量儲備,改善大腦功能,但是如果在晚上服用,就會引起煩躁而使大腦進入興奮狀態,導致失眠。

除了上述這些藥物以外,抗癌藥物、抗癲癇藥物、口服避孕藥、甲狀腺製劑及某些含咖啡因的藥物等,都能不同程度地興奮大腦皮質,影響到睡眠。另外,長期應用鎮靜催眠藥物的人多數也會產生藥物依賴現象,有些藥物甚至會成癮,結果導致頑固性的睡眠障礙。這類人往往服用藥物劑量大,停藥或減藥時便會出現嚴重失眠。

因此,患者在用藥時一定要服從醫囑。如果大劑量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各種毒副作用會越來越嚴重,而其副作用遠不止是引起失眠。在服用可能引起失眠的藥物時,要盡量避免在晚間服用。如果一定要在晚間服用,可合用適量的安定類藥物。

金點子

國外生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裸睡不僅能讓軀體舒展,而且對身體健康大有好處。因為裸睡有種無拘無束的自由感,有利於血液循環,增強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利於皮膚排泄和再生,還有利於神經的調節,消除疲勞,並增強身體免疫力。裸睡對於女性常見的婦科病,如腰痛、月經痛等,還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對治療緊張性疾病的療效頗高,尤其是神經方麵的緊張狀態較易消除,能使全身的內髒器官和體表血液循環變得十分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