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有過這樣的情況:乘飛機到時差4小時以上的地方時,由於本地時刻與目的地時刻的不同,導致時差一時調整不過來,睡眠和休息的節奏都受到相當程度的幹擾,造成生理節律失調,身心不正常,渾身覺得不舒服。這種現象被稱為“生物鍾時差”或“時差症”。
現在,各國和地區之間的友好往來和商業旅行已經很平常了,這就涉及到跨越時區的問題。你可能會早晨在倫敦吃早餐,而晚上卻和一群朋友在東京共進晚餐了。伴隨這種跨越時區的洲際旅行的出現,一個全新的問題就擺在了我們麵前:旅行者將如何適應不同時區的快速變遷呢?當然,將手表的時間調整數小時隻不過是舉手之勞,但是我們的機體適應這種時區改變卻往往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大腦中的生理時鍾很難快速調整過來,你從這個地方乘飛機時是早晨6點,到另一個地方時已是黑夜,快要睡覺了,中間相差十幾個小時,但手表上的時間可能才過去4個小時,你的生物鍾節律隻是告訴你現在該吃午飯了。此刻,你是吃午飯呢,還是吃晚餐後不久就睡覺?按照我們人體生物鍾的節律,你隻是剛剛度過半日時間而已,但現在就要少吃一頓飯,改吃晚餐,並在不久後就去睡覺,你適應這樣的變化嗎?相信你的生理時鍾是無論如何都調適不過來的。不論是從倫敦飛到東京,還是從北京飛到紐約,你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有關專家研究後發現,向東飛的飛行時差(如飛往加拿大)比向西飛行(如飛往巴黎)的時差反應更加嚴重,持續時間也更長,引起的不適也更多。這是因為,向西飛行是時間滯後,而人體的內部節律是25小時左右,較容易適應;但是向東飛行就是時間提前了,與人體內部時鍾節律相差更大,更加難以適應。所以,向東飛行的生物鍾時差反應也更加嚴重。
飛行時差反應會讓人身體虛弱,足以使人無法正常工作或享受假期。長途飛行能使人眼睛發幹發癢、流鼻涕、頭痛、肌肉痙攣,還可能導致其他一些身體不適症狀,但這些都不代表真正的飛行時差反應,它們隻是飛行對人體的直接影響。研究證明,穿越2小時以上的時區至少需要24小時才能將生理時鍾重新調整過來。所以一些外出工作的人員為了保證旺盛的精力,一般都會考慮提前24小時到達目的地,以便能將生理時鍾調整過來。
實際上,事先采取預防措施可以省去很多麻煩,比如選擇時間合適的班機,避免影響出發前及到達後的睡眠;選擇遠離廁所、機門及嬰幼兒常被安排的地方,以便在機上打盹兒來調整睡眠;挑選雙腿可以盡量伸直的座位,安全帶可調鬆緊適度一些,以便輕鬆閉目養神;提前到機場,以便有充分的準備和歇息時間;準備一些飛行消除疲勞品,以備感到疲倦時用;出發5天前預調時差,東飛早睡早起,西飛延後,以便適應目的地的生活節奏;上飛機前最好能夠精神飽滿,不要讓自己過於疲憊,同時要保持心情平靜、放鬆。盡管如此,如果是初次飛行感到難受時,你可以適當服用鬆果體激素或安眠藥來調整一下自己。一般來說,如果心境平穩,調適得好,人體生物鍾過一個星期就能適應當地的晝夜規律。
金點子
失眠時,讓自己閉上眼睛做深呼吸,吸氣時有意地繃緊全身肌肉,呼氣時則有意地放鬆被繃緊的肌肉。這樣肌肉在一張一弛的同時,就將“意念”想象成一盞明燈,用它一次由前額至足跟掃描,耗時約10分鍾。緊張、壓抑等不良情緒就會隨著這盞“明燈”的掃描而逐漸淡漠消失,精神狀態也會隨著高懸的明燈升華至一種美妙無比的境界,從而有益於促進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