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這樣吃,可防治嬰幼兒腹瀉(1 / 3)

嬰幼兒腹瀉的表現症狀

腹瀉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之一,是一種胃腸道功能紊亂綜合征,常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特別是1歲左右的嬰幼兒更加多見。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奶瓣蛋花樣排便。主要症狀是嬰幼兒大便次數突然增多,每天大約5到6次,排便呈水樣,十分稀薄,猶如雞蛋花,中間夾雜淡黃色米粒大小的奶瓣。

發酵性腹瀉。主要症狀是排便為帶有泡沫的綠色稀便,有甜酸味,大便次數增加,每天3到8次,甚至更多,每次排便量不多,有時隻是一些氣體夾雜少許綠色稀便。

腐敗性腹瀉。主要症狀是大便糊狀,十分稀薄,呈褐色或淡黃色,大便中夾雜鼻涕樣黏液,有臭雞蛋氣味,排便次數增加,每天為3到8次,排便量時多時少。

脂肪過食性腹瀉。主要症狀是大便稀薄或呈糊狀,灰白色夾雜米粒大小白色奶瓣,奶瓣發亮,看上去像奶油,大便量較多,臭味較大,每天排便次數增加,3到4次或更多。

饑餓性腹瀉。主要症狀是大便呈黃綠色稀便,或棕色黏液狀,不臭有腥味,每天排便次數增加,每天3到5次,每次排便量較少。

慢性腹瀉。大便呈水樣,伴有嘔吐,症狀持續2周以上的是遷延性腹瀉,如果持續2個月以上就是慢性腹瀉。慢性腹瀉可能引起營養不良、脫水和維生素缺乏。

急性腹瀉。急性腹瀉有輕型和重型,輕型一般每天大便次數在10次以內,重型每天大便次數超過10次。急性腹瀉容易引起脫水。

隱孢子蟲性腹瀉。體質不同、免疫能力不同的嬰幼兒表現症狀不同。身體素質較好、免疫能力正常的嬰幼兒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大便呈水樣,一般2周左右即可治愈。而體質較弱的嬰幼兒則會出現較長時間的腹瀉,伴有嘔吐、發熱、頭痛、腹痛等。

防治嬰幼兒腹瀉的飲食方法

根據病情的不同增加或減少母乳量。母乳喂養的嬰幼兒,如果出現了腹瀉症狀,需要根據症狀的不同,增加或減少母乳量,適當縮短或延長哺乳的時間間隔。如果嬰幼兒的腹瀉情況是因為母乳進食過多引起的,就需要減少母乳量,從而促進嬰幼兒的消化和吸收。而對於因為饑餓導致的腹瀉,則需要增加母乳量,減慢腸胃蠕動,緩解腹瀉症狀。

喂食一些稀釋奶或米湯。人工喂養的嬰幼兒喂食一些稀釋牛奶或焦米湯可緩解腹瀉症狀。可以在牛奶中加入1/3到1/2的米湯或水,攪拌均勻,使牛奶稀釋。也可以用焦米湯來代替牛奶,焦米湯中的碳能夠吸收一些糖分,從而緩解腹瀉症狀。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的嬰幼兒可以服用酸牛奶來代替牛奶。因為酸牛奶中加入了乳酸杆菌並且經過了發酵,乳糖已經被轉化成為乳酸,所以,乳糖含量很少,適合這些嬰幼兒服用。但酸牛奶不宜煮沸,可以隔水加溫食用。

避免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嬰幼兒腹瀉時,腸道內的各種消化酶缺乏,不能夠消化脂肪、蛋白質等食物。如果這時候攝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就會導致腸道內細菌的繁殖,使脂肪和蛋白質腐敗變質,刺激腸道,使腹瀉加重。如雞蛋、牛奶、肥肉、奶油製品等,應該減少。不管是人工喂養還是母乳喂養的嬰幼兒都應該減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食量,已添加輔食的則宜提供清淡飲食。

避免滑腸和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蜂蜜、香蕉等有很強的滑腸作用,腹瀉嬰幼兒不宜食用。青菜、韭菜、芹菜等粗纖維蔬菜有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可能加重腹瀉,不宜食用。

避免容易發酵或產生脹氣的食物。如牛奶、豆漿、蔥、蒜、涼拌菜等,服用後可能使腸道發酵作用加強,使大便酸臭,泡沫多。另外,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應該忌食。

主要食物介紹

食物的營養成分

胡蘿卜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鈣、磷、鐵、鋅等礦物質和維生素A原、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本草綱目》中對胡蘿卜的療效記載是“甘辛,微溫,無毒,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髒,令人健食,有益無損”。胡蘿卜在民間還有“小人參”的稱號。

食物對健康的積極作用

胡蘿卜對於嬰幼兒慢性腹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胡蘿卜中豐富的果膠和揮發油都是十分有益的物質,果膠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能夠吸附細菌和毒素,促進大便成形,揮發油則能夠促進消化和殺菌,從而減少和消除胃腸道內的感染,減輕嬰幼兒腹瀉症狀。胡蘿卜中的胡蘿卜素能夠促進腸道上皮細胞的修複,提高腸道對脂肪的吸收能力,從而改變腸道內的酸性狀態,減慢腸道蠕動,改善消化不良的狀況,促進大便成形。

食物選購和保存的方法

質量好的胡蘿卜外表光滑、圓實、形狀好,一般色澤鮮豔。枯萎、軟化和皺縮的胡蘿卜是劣質的。

胡蘿卜在存放時不必清洗,宜帶泥保存。不適宜放在溫度過高的室內,以免胡蘿卜的水分消失、軟化和皺縮。如果室內溫度適宜,放在陰涼通風處即可保存。但不能放置過久,否則就會不再新鮮。如果購買的胡蘿卜是超市裏已經清洗幹淨的,則可用紙包起來放入塑料袋中保存。放入冰箱冷藏時,要先擦去表皮水分,用保鮮膜包好或放入保鮮袋裏存放。當包裹胡蘿卜的保鮮膜或保鮮袋上出現水分時,就不適宜再存放,應該及時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