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熱浪滔天,外出歸來的人,打開空調吹吹冷氣,再從冰箱中取點冷飲,真的愜意無比!然而,隨著“空調病”的出現,“冰箱病”的感念就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
夏季,人們愛吃剛從冰箱中取出來的水果、飲料等。有些特別是腸胃功能較弱的人,在吃後半小時左右最易發生劇烈腹痛,嚴重的還會出現惡心、嘔吐、頭暈、腹瀉和全身冷戰等症狀。去醫院檢查,醫生大多得出急性腸痙攣的結論。因為這種痙攣性腹痛是由於吃了冰箱裏存放的食物引起的。
人的胃腸溫度一般在36℃左右,而剛從冰箱裏拿出來的食物隻有2℃-8℃,腸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後,血管驟然收縮變細,血流量減少,胃腸道消化液也停止分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預防本病的簡單方法是,從冰箱裏取出來的食物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夏日熱浪滔天,外出歸來的人,打開空調吹吹冷氣,再從冰箱中取點冷飲,真的愜義無比!然而,隨著“空調病”的出現,“冰箱病”的感念就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
所謂“冰箱病”就是吃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引起腹瀉或腸胃疾病等不良反應。包括以下症狀:
(1)冰箱頭痛:冰箱冷凍食品溫度在-6攝氏度以下,口腔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兩者溫差懸殊。快速進食回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的引起頭部血管痙攣,產生頭暈、頭痛、惡心等症。
(2)冰箱肺炎:冰箱冷凍機的排氣口和蒸發器容易繁殖真菌,它們在低溫下也能生長繁殖,並隨塵埃散布至空氣中。過敏性體質者和兒童吸入帶菌空氣,易咳嗽、胸痛、寒戰、發熱等症,臨床稱為“冰箱肺炎”。
(3)冰箱胃炎:胃腸受低溫刺激後,血管回驟然收縮變細,血流量減少,胃腸道消化液停止分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誘發上腹陣發性絞痛等症,稱之為“冰箱胃炎”。
(4)冰箱腸炎:冰箱冷藏室的低溫雖能抑製多數細菌的繁殖,但有些嗜冷黴菌仍可繼續生長。如耶爾森氏菌在0攝氏度左右的低溫環境中仍能大量繁殖,隨未再加熱的食品進入結腸,致人腹痛、腹瀉、嘔吐。被稱為“耶爾森氏菌結腸炎”。
防患“冰箱病”六項注意:
(1)食物擺放有講究: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汙染,有些食品放冰箱前需處理,如蔬菜要先摘除腐葉,魚類應先除去內髒和鱗;熱的食品宜待充分冷卻後再放入冰箱內;食品要用保鮮袋包好或放入密閉容器內,以防幹耗和串味;食品不可堆積存放,需留適當間隙;大件大塊食品,應切開後存放。
(2)冷食不宜馬上吃:冷飲冷食,不要拿出來馬上就吃,更不要大汗淋漓、口渴難忍時過量食用。脾胃虛弱、消化能力較差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冷飲、冷食,兒童、老人尤要注意吃冷飲的衛生。
(3)存放時間有限製:不同食品存放時間和存放區也不同。肉類生品冷藏時間不宜超過2天,瓜果蔬菜不宜超過5天。建議在冰箱外掛個本子,以便記錄各類食物存放時間。
(4)不宜放冰箱的食物:有些食物放冰箱容易“凍傷”,即變黑、變軟、變味。如黃瓜、青椒、茄子等蔬菜;香蕉、火龍果、芒果、木瓜、紅毛丹等熱帶水果。
(5)定期消毒有必要:排氣口和蒸發器要定期清洗,最好每周一次。可用百分之0.5的漂白粉擦洗,再用濕布抹幹淨,特別注意縫隙、拐腳和隔架處。也可在排氣口和蒸發器內放置大蒜,以殺菌毒。
(6)冰箱應放陰涼幹燥處:要遠離各種熱源,避免陽光直曬和潮濕的地方,以免引起故障和金屬生鏽。此外,冰箱離牆需10厘米,要經常檢查冰箱裏的電器設備,遇故障應及時維修。
所以,炎炎夏日裏,千萬把好關,莫讓“冰箱病”伴隨著那恣意的冰涼一起進入你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