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感冒(2 / 3)

風府、大椎、人中穴,在中醫學角度,就被稱為“感冒三穴”,是傷風感冒初起之時最適合按摩的穴位。下麵就詳細介紹一下揉擦感冒三穴的3個步驟:

⑴揉擦風府祛風散寒

風邪中人,必先聚於風府穴,《黃帝內經》講:“風者百病之長也,風從外入,治在風府,調其陰陽。”在將要打噴嚏或打噴嚏後,立即用力擦熱風府穴。熱氣至,則可以幫助調動人體內之陽氣迅速到達風府穴以抗禦外邪的侵襲。用示指、中指、無名指,從耳背後方向另一耳背後方擦去,用一定的力度來回擦上幾十次。

⑵揉擦大椎調動陽氣

大椎為督脈與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陰三焦經四條經絡之會穴。“寒傷陽,熱傷陰”,故此陽經之會穴也是風寒最易侵襲之所,凡陰陽交爭不得平衡時,多取本穴以調理。因此揉擦大椎穴可以調動諸陽經之氣,進一步加強陽氣(免疫能力)的衛外功能,驅除了寒氣,感冒也就得愈了。

打噴嚏在經絡看來是身體陽氣升發的反應,初感冒時,經常打噴嚏就是因為寒氣把身體內的陽氣困在裏麵。經絡首先采用打噴嚏的方式把陽氣“打”出來。反過來說,打噴嚏就是人體抵抗外邪的一個警告信號。

取穴手法以手動示指、中指、無名指並用,摩擦大椎穴至發熱即可。與此同時,擦熱左右兩側肩髃穴,效果更好。往往在打噴嚏時,肩髃穴也有寒氣的感覺,有些感冒就是由於雙肩著涼而引起的。民間早就有給小孩擦“前心、後心、肩膀尖”治傷風的經驗。

⑶揉擦人中增強抵抗能力

“天地之間人居其中”,因此人中穴乃是急救之要穴。人中為督脈之終止穴,督脈陽氣至此,已漸衰弱,猶如強弩之末。故揉此穴(也是督脈與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之會)可以助陽氣,增氣血,增加抗禦外邪的功效。取穴可用示指,橫行來回擦過人中穴,至熱氣止。以上三步都是用“擦”的辦法,範圍較大,保障取穴,並且摩擦容易生熱。

噴嚏是人體緊急求救信號,故此3個動作最好在將要打噴嚏時或打噴嚏之後即刻進行擦拭。打噴嚏聲大的人,擦時的力度要大些,務求熱氣至。凡出入溫差大的地方之前,雖無噴嚏,也可擦其中一穴至發熱,即可起預防感冒的功效,使出入時避免受驟然冷熱環境刺激呼吸道而發生噴嚏。

做完這3個動作,最好能馬上喝一杯熱水,馬上多加一件衣服。保暖出微汗,感冒馬上好。記住日常多穿一件衣服不會中暑,少穿一件衣服可能就會容易感冒。生活中不論在餐廳或辦公室,如果突然碰到較冷的空氣,又忘記帶衣服,可馬上放一疊衛生紙或手絹在大椎穴上保暖,相當於多穿一件衣服。

5.火罐療法

冬天一到,天氣一涼,身上就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蝕,腰酸背痛的時候很多人想起拔罐這個祖國醫學的精粹。除了拔風寒,我們還可以用它來治療感冒。

⑴治療感冒的拔罐處方

治療原理:中醫理念,感冒主要是由於起居不慎、寒暖失常、過度勞累或身體較弱等因素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導致人體衛氣不固,腠理不密。一般是外感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引起的肌體和自然不適應造成的一個人體的非常嚴重的反應,也就是防衛性反應。發熱、頭痛、咽幹、嘔吐、怕冷、身痛、頸直,或者頸強,脖子不容易轉動,眼澀,眼睛發幹,這都是感冒常見的症狀。

人的身體太陽經主表,為一身之藩籬,五髒六腑之經氣皆輸注於膀胱經。外邪侵入人體,太陽經首先受邪。故於膀胱經走罐既可祛除體表之病邪、宣肺解表、散寒清熱,又可疏通五髒六腑之經氣。大椎穴為諸陽經之會穴,大椎穴留罐可助驅邪外出。這就是背部走罐法治療感冒的基本原理。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背部走罐能刺激背部經穴,可增強網狀內皮係統功能活動,使體內各種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抗體增加,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人體防衛抗病能力。背部拔罐療法有簡、廉、效的特點,可以說是不用吃藥也能治療感冒的好方法。

⑵走罐法

①病人俯臥或伏案坐,顯露背部,在膀胱經穴沿線上抹凡士林,以取潤滑作用。

②取中號玻璃拔火罐,用投火法把罐吸在背部,沿背上的太陽膀胱經循行線,上、下來回走罐幾次,令沿線上的皮膚出現潮紅為度。

③走罐期間,經過肺俞穴時,可把罐稍停留一會,最後把罐移到大椎穴上,待其皮膚出現潮紅時(約10分鍾),即可取下。每日1次,直至病愈。

6.其他療法

⑴足部療法

足部可稱為人的第二心髒。祖國醫學認為,人的雙腳上分布著6大經脈,連著肝、脾、胃、腎等內髒,足底有66個穴位,貫穿全身血脈和經絡。

通過刺激足部經脈和穴位,可以達到調節氣血、止痛安神、改善體質、養顏美容等效果。

感冒來襲時,除了打針吃藥,飲食起居上多加注意外,足底按摩也能幫上忙。此法主要是按摩足淋巴係統反射區。先按摩胸部淋巴結(在雙足背第一蹠骨及第二蹠骨間縫處),再按上身淋巴結(在雙腳外踝陷中),再按下身淋巴結(在雙腳內踝前陷中)。

⑵艾灸療法

取大椎、曲池穴,點燃艾條後懸於穴位之上,艾火距離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每穴灸20分鍾,各穴依次施灸。每日1次,病愈為止。

艾灸治療感冒應越早越好。若出現高熱、咽疼、流黃涕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⑶刮痧療法

刮痧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之目的。刮痧,是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可治療很多種疾病。

刮痧聽起來有些專業,但也可以變得很簡單。其實,用手指代替刮痧板刮痧防治感冒,就是個不錯的方法。下麵介紹如何用刮痧治療感冒。

用生薑、蔥白各20克,搗爛成泥後調和均勻,用紗布包裹,蘸熱白酒先擦前額和太陽穴,再刮背部脊椎兩側,刮至皮膚潮紅為度,最後在肘窩、腋窩推刮。如有惡心加刮胸部、腹部。

刮痧部位可以選擇一下穴位:

①上肢部穴位:尺澤、經渠、支溝、合穀。

②頭頸部穴位:太陽、四神聰、天柱、風池、風府、大椎。

③背部穴位:肺俞。

7.自我預防

一般情況下,處於健康狀態的人並不需要通過服用各種藥物來預防感冒。隻需在日常生活中適當調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樂觀積極的精神狀態就可以預防感冒。下麵就說幾種日常可以預防感冒的方法。

⑴加強鍛煉:“鐵不鍛煉不成鋼,人不鍛煉不健康,生命在於運動”,無論你工作有多麼繁忙,生活壓力有多大,一定要試著抽出一些時間來進行體育鍛煉,一方麵放鬆心情,減緩壓力,另一方麵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這就是非常好的積極主動的預防措施。每天晨起後或晚飯後,堅持到室外慢跑一刻鍾,或者快步走、做做早操、打打太極拳都可以增強體質,提高你抵抗病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