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心律失常患者的4種運動處方
①轉頸運動:保持上體直立,或坐或站皆可。手做叉腰狀,拇指在後,四指在前,這時將頭慢慢地向右側轉,眼睛極力向右後方看,然後以同樣方法再向左側轉,眼睛極力看左後方。同樣的動作做15遍。轉頸時需頸部用力,頭要正直轉。心動過緩者不適宜此運動。
②伸臂運動:自然開立,兩腳與肩同寬。左臂向前斜上方伸,掌根用力,掌心向前,同時右臂向後斜下方伸,掌根用力後按,掌斜下。同樣的動作換右臂向前斜上方伸,目光直視前方,動作做15次。
③轉腰運動:身體自然站立。以腰為軸,上體向左轉,眼視左後方,左手背輕擊右後腰部。同樣動作以腰為中軸,上體向右轉,眼視右後方,右手背輕擊左後腰部。整套動作做15次。
④衝拳運動:兩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握拳於腰間,左臂向前衝拳,拳心向下,然後鬆拳變掌,掌心向上,收拳放回於腰間。同樣的動作換成右臂向前衝拳。整套動作做20次。
5.按摩療法
中醫學按摩療法,對人的身體健康是具有很多積極作用的,按摩對於治療心律失常也有著非常明顯的療效。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心肌供養更加暢通,而且可以擴張血管,加強心髒功能,還能夠調整胸、隔、肺的狀態,加深呼吸,增加氧氣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增加肺活量,使心肺保持良好狀態,從而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目的。
⑴按摩眼球法
患者要平躺於床上,閉上眼睛,以雙手中指和無名指由內向外,輕輕地揉壓眼球,稍稍有些壓力即可,動作要緩慢。反複揉壓5次,一次持續10~20秒即可。這樣做可以使迷走神經興奮,反射性心率減慢。需要注意的是,青光眼和高度近視者禁用此方法。
⑵穴位按摩法
找準一隻手上的神門穴,用另一隻手的拇指和示指重重掐住這個穴位,一邊掐住一邊用力揉捏。堅持5分鍾後,兩手交替,改按另一隻手的神門穴,也是5分鍾。對神門、內關穴進行反複的點掐按揉,直至心慌、胸悶等症狀消失或減輕為止。
⑶其他按摩法
①患者端坐於椅子或床上,按摩者雙手拇指點按心俞、腎俞,有寧心安神的功效;一手握患者腕關節,另一手點按內關、神門,有通絡益心的功效;患者仰臥位,點按太溪,可以補腎陰,達到安神益氣的效果。
②患者端坐於椅子或床上,按摩者雙手拇指點按心俞、膈俞,以健脾益氣,補益心氣,行氣活血;點按神門、內關,以補心安神,通絡寧心,達到養血補心安神的功效。
6.其他療法
⑴音樂療法
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讓人的心靈得到平靜舒展。音樂的風格、旋律,還有選擇的樂器不同,對人體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興奮、鎮靜、止痛和降壓的作用。音樂治療從自然醫學概念出發,以自然、無毒、無副作用的自然療法來預防疾病、治療疾病。通過音樂與人體產生的共振,來刺激細胞分子的重建,達到細胞再生、調節新陳代謝功能的作用,並以此為基點,激活、喚醒人體自身的自我愈治能量,使飽受亞健康困擾的都市居民通過自身的能力達到最健康的身體狀態,同時有效降低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提升人體免疫係統的功能。國外學者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快速、輕鬆的樂曲可以使肌肉增加力量;音調和諧,節奏緩慢的樂曲可以使呼吸平穩有序;優美的歌曲或悅耳動聽的器樂可以調節自主神經,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享受,人的情緒恢複平靜,心靈得到休憩,這樣可以緩解疲憊,有助於身體機能的完善。心律失常患者大致可分為快速型心律失常及緩慢型心律失常。對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來說,情調悠揚、旋律清逸高雅、風格娟秀的古典樂曲及輕音樂最適合。而對於緩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來說,節奏明快、旋律流暢、音色優美的樂曲則最適合。
7.自我預防
⑴作息規律、保證睡眠: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健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無論身體好壞,我們都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如早睡早起,保證8小時睡眠,避免因失眠誘發心律失常;如每天堅持鍛煉身體1個小時或半個小時等。運動要適量,不勉強運動或過量運動,不做劇烈及競賽性活動,可練習打太極拳。洗澡水不要太熱,洗澡時間不宜過長。要關注天氣氣溫的變化,隨時加減衣服,做好防寒保暖的準備,預防感冒。要戒煙戒酒,心髒不好的人一定要遠離煙酒,再有就是不要喝刺激性的飲料,像濃茶、咖啡都不要喝。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以保持大便通暢。
⑵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心律失常的人一般較易情緒化,承受能力也相對比較差。所以這就需要鍛煉自己處亂不驚的性情。古人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這樣的胸懷,對身體健康就會有很大益處。保持平心靜氣、精神放鬆的狀態,避免過度緊張。避免過喜、過悲、過怒,不要斤斤計較,要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發生的事情,寬以待人,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這對健康的恢複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