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老年人爬山是最好的鍛煉。每一個人的體質都是不一樣的,老年人的體質更是區別較大,在選擇運動項目上,一定要選擇適合其自身條件的運動,不能盲目的認為什麼運動好,什麼運動不好。要堅持適度原則,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質的運動方式。
⑥運動後大量喝水和冷水浴。運動後大量喝水會使血容量增加過快,突然加重心髒的負擔,引起體內鉀、鈉等電解質發生一時性紊亂,甚至出現心力衰竭、心悶腹脹等,故運動後不可過量過快飲水。運動後人體為保持體溫的恒定,皮膚表麵血管擴張,汗孔開大,排汗增多,以方便散熱,此時如洗浴冷水浴會因突然刺激血管立即收縮,血液循環阻力加大,心肺負擔加大,這對於高血壓病人來說就很危險,很容易誘發心腦血管係統疾病急性發作。
⑶高血壓運動療法的注意事項
①運動方式要符合自己的身體條件:高血壓病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病情、年齡、體力、愛好等情況選擇鍛煉方式,但以體力負擔不大,動作簡單,不過度低頭彎腰,動作緩慢,競爭不激烈的項目為標準。如散步、慢跑、健身操、打球、爬山、遊泳、太極拳等等。
②把握好運動量:高血壓患者運動一定要講究適度原則,運動量的指標是病人的自我感覺及活動時的心率。正常人的心率是每分鍾60~90次。運動時的適宜心率可用(170-年齡)達到的得數來計算。如65歲的高血壓病患者在運動時的適宜心率為每分鍾(170-65次)=105次左右,最多不宜再超過20次,即每分鍾不得超過125次,超過這個量就是運動過量,對身體的健康就會起反作用。像一些競技比賽項目,如足球、籃球,還有長跑項目,一般測量心率都在每分鍾140~150次以上,所以都不適合高血壓病患者進行。
③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病人運動健身時,不要急功近利,由靜到動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的。所以開始的運動量要小,鍛煉的時間不宜過長,在身體適應運動模式了之後,要根據病人的身體情況適當的一點點增加運動量。高血壓病的體育療法是一種輔助治療方法,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所以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⑷高血壓運動計劃表
最佳運動時間:上午8~10時左右或者下午4~6時左右。
最佳運動方式:中低強度的快走、慢跑、太極。
最佳運動強度:每周3~4次,每次30~40分鍾。
做上肢動作時避免過於激烈,運動過程中要調順呼吸,尤其不可憋氣。
⑸有益高血壓患者的4個運動處方
①散步:散步作為一種全身性的運動,可將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動員起來,從而使人體的代謝活動增強、肌肉發達、血流通暢,進而減少患動脈硬化的可能性。
散步可以使大腦皮層的興奮、抑製和調節過程得到改善,從而收到消除疲勞、放鬆、鎮靜、清醒頭腦的效果。散步時由於腹部肌肉收縮,呼吸略有加深,膈肌上下運動加強,加上腹壁肌肉運動對胃腸的“按摩作用”,消化係統的血液循環會加強,胃腸蠕動增加,消化能力提高。散步時肺的通氣量比平時增加了一倍以上,從而有利於呼吸係統功能的改善。
散步前,首先要注意精神的放鬆,要有一個良好飽滿的精神狀態,全身應自然放鬆,調勻呼吸,然後再從容散步。在散步時,步履宜輕鬆,周身氣血方可調達平和、百脈流通。散步時宜從容和緩,不要匆忙,百事不思。悠閑的情緒、愉快的心情,不僅能提高散步的興趣,也是散步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麵。
②健走:健走,是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的一種運動方式,主張通過大步向前,快速行走,提高肢體的平衡性能,它不受年齡、性別、體力等方麵的限製,屬於低投入、高產出的有氧健身運動。健走可使心肌逐漸增強,心壁增厚,心髒容積增加。能有效地預防心血管係統疾病的發生。人步入中年以後,血壓多半會上升,但健走可以減少激素的分泌(因激素有促使血壓上升的作用),因而可以減少血壓上升的機會;健走還可以增加牛膽酸的分泌,而牛膽酸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高血壓患者由於體質的問題,從安全的角度出發,最好從散步開始,慢慢地發展到健走,但每次還是要持續30分鍾以上。散步的速度可以適當加快,即每分鍾走120步左右。長期堅持下去,能興奮大腦,振奮精神,使下肢矯健有力。但快步並不等於疾走,隻是比緩步的步履速度稍快點。
③慢跑:慢跑,對於保持中老年人良好的心髒功能,防止肺組織彈性衰退,預防肌肉萎縮,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具有積極的作用。慢跑和長跑的運動量比散步大,適用於高血壓輕症患者。高血壓患者慢跑時的最高心率每分鍾可達120~136次,長期堅持鍛煉,可使血壓平穩下降,脈搏平穩,消化功能增強,症狀減輕。跑步時間可由少逐漸增多,以15~30分鍾為宜。一定要控製好速度,不宜讓自己疲勞,起到鍛煉的目的即可。
④太極拳:太極拳作為我國流行最廣的健身運動,與中醫養生緊密相連,有平衡陰陽,疏通經絡的作用。對太極拳的中醫原理進行分析研究表明,調整陰陽、平穩情緒、疏通經絡、順暢血脈是太極拳防治高血壓的主要機理。太極拳適用於各期高血壓患者。據北京地區的調查顯示,長期練習太極拳的50~89歲老人,其血壓平均值為134.1/80.8毫米汞柱。明顯低於同年齡組的普通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高血壓患者打太極拳有三大好處。第一,太極拳要求全身放鬆,氣定神閑。以意引氣,意到身隨,綿綿不絕如行雲流水,整個套路沒有特別發勁和過猛、過急的動作。因此能鬆弛緊張的神經,有利於血壓下降。第二,打太極拳時用意念引導動作,思想集中,心境安寧,有助於消除精神緊張等精神因素對人體的刺激,促進血壓的下降。第三,太極拳以意引氣,使氣血暢通於周身經絡,平和陰陽,包含著平衡性與協調性的動作,有助於改善高血壓患者動作的平衡性和協調性。
5.按摩療法
⑴耳穴按摩
應對高血壓的關鍵措施是“重在預防”。近年來,耳穴按摩療法已經證實有一定的穩定血壓作用。耳穴按摩療法可以預防高血壓,對輕度高血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還對中度和重度高血壓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中醫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通於耳,人體某一髒腑和部位發生病變時可通過經絡反映到耳郭相應點上。耳背有一“耳背溝”,位於耳郭背麵,由內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溝處。因其有穩定血壓的作用,所以被稱為“降壓溝”。耳穴按摩療法可以預防高血壓,對輕度高血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對中度和重度高血壓都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⑵有益高血壓患者的4種按摩處方
①耳穴按摩法:取降壓溝、降壓點、肝穴、腎穴、內分泌穴、腎上腺穴、耳輪部、耳背部等耳穴。
以雙手示指或示指及中指之指腹,從上而下按摩雙耳背之降壓溝6分鍾,頻率為每分鍾約90次,以紅熱為度;撚耳輪部6分鍾,頻率為每分鍾約90次,重點撚耳尖;掌擦耳背部,頻率為每分鍾約120次;其餘穴位用耳壓法治療,每次輪替選用3~4個穴位,左右耳交換治療。如果是輕型高血壓患者,每天早晚兩次按壓即可,如果是中型或重型患者應適當增加按壓次數。還可配足底湧泉穴,掌擦湧泉穴5分鍾,頻率為每分鍾約180次。
②足部按摩法:取坐位於床上,用兩手拇指指腹自湧泉穴推至足根,出現局部熱感後停止,每日1~2次。或者用左足跟搓右足的湧泉穴,用右足跟搓右足的湧泉穴,各按摩100次。也可以每晚用花椒水洗腳後,用左手心按摩右足心、用右手心按摩左足心各1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