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糖尿病(2 / 3)

⑵糖尿病患者應注意的運動事項

①出門參加戶外運動之前要記得喝足夠的水,運動之後氣息平穩了也要記得喝點水,這是為了保持人身體體液的平衡度。

②運動時間選擇進餐後1~3小時進行,以避免胰島素作用高峰期間進行運動訓練。

③參加戶外運動,即使是打太極拳這種運動量不很大的運動,也最好找家人或朋友陪伴。

④要隨時攜帶易於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葡萄糖片或葡萄幹,以備出現低血糖症狀時食用。

⑤隨身攜帶病情卡。

⑶適合糖尿病患者的3種運動處方

①快慢步行:進行步行這種運動方式,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快慢交替行走的方法。先快步行走8分鍾,然後慢速行走8分鍾,然後再快行,這樣快慢結合著交替行走。至於行走采用何種速度,這就要不同的人不同的對待。體質總體狀態比較好的輕度肥胖患者,進行快步行走的時候,可以每分鍾走140步左右;稍微有些胖的病人就不能走得過快,保持每分鍾110步左右的中速行走即可;年老體弱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鍾90~100步。開始時,每天半小時即可,以後逐漸延長時間,早晚各1次。

②爬山:對糖尿病人來說,爬山應該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運動形式。因為在爬山過程中,能夠顯著提高人體腰部和腿部的力量。提升人運動速率和耐力,還有身體協調及平衡能力。從而加強心、肺功能,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增強抗病能力。在有一定身體基礎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加長運動時間、增加上爬高度,這樣可以消耗更多的熱量。長期練習可以減脂,促使身體恢複正常。在爬山過程中,腿部大肌群參與較規律的運動,且有一定的負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氧氣交換,增強新陳代謝,使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加強,有利於更好地控製血糖水平。

雖然說爬山對糖尿病人的身體健康和病情的穩固都起著比較積極的作用,不過也不能忽視了一些重要的細節。一是要保證起到鍛煉的作用,但不能過度疲勞,注意運動的強度。二是堅持循序漸進的方法,運動量要慢慢的加大,不能突然做超出身體極限的運動;第三是最好在爬山前少吃一些食物或在飯後1小時開始爬山,以免發生低血糖。還有身體較虛弱、並發症較重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采取輕微的運動方式。

③遊泳:糖尿病患者選擇遊泳運動一定要注意,首先不能空腹遊泳,吃飯之後一定要過半個小時再進行遊泳。遊泳時,要身體力行,別讓自己太累。遊後心率約為(170-年齡)次/分為度,如果稍覺疲勞,休息後即可恢複也屬正常。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確定遊泳的強度,堅持時間和遊泳的頻度。

5.按摩療法

按摩療法對糖尿病患者也有非常好的療效。自我按摩,可以調和陰陽、氣血,疏通經絡,益腎補虛,清泄燥熱,滋陰健脾等功效,使病人的身體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按摩能夠改善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第一,按摩可以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這個是有驗證的。第二,通過按摩以後,加速糖的利用。第三,通過按摩以後,可以使糖的吸收降低。第四,可以調整中樞係統,使糖尿病的代謝區域正常。第五,可以改善微循環,預防並發症的發生。

病人自我按摩一般以腰部、背部、上肢、下肢、胸部、腹部等部位的一些經絡穴位為主。按摩方法一般是先順時針方向按摩30次,再反向逆時針方向按摩30次的方法進行。左右手交換進行或者同時按摩均可。

⑴按摩上肢

靜坐,腰直頭正,左手自然地放在同側膝蓋上,右手按摩部位以腸經、心經為主,手法以直線做上下或來回擦法為主,可在手三裏(肘部橫紋中點下2寸處)、外關(腕背橫紋上2寸,橈骨與尺骨之間)、內關(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肌腱之間)、合穀(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等穴位上各反複用力按壓、搓揉20~30次,然後換左手按摩右臂,用同樣的方法按摩20~30次。使手臂有溫熱感為宜。經常按摩上肢,能疏通手三陰和手三陽經,改善上肢的氣血運行。

⑵按摩腎區

臨睡前或清晨起床後,取坐位,兩腳下垂,腰部挺直,用右手找到腰眼的位置,腰眼居“帶脈”,為腎髒所在部位,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腰眼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不僅可以疏通帶脈和強壯腰脊,而且還能固精益腎。搓腰眼要講規矩,先要找準位置,腰眼位於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的凹陷處。按摩時,雙手對搓發熱,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搓後雙手輕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轉按摩腰眼處,每次5分鍾左右。

⑶按摩下肢

按摩部位以脾經、腎經為主,手法以直線做上下或來回擦法為主,可在足三裏(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脊外1橫指處)、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陰陵泉(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中)、三陰交(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麵後緣)等穴位上各按壓、搓揉3分鍾。⑷按摩腹部

患者仰臥於床上,或者端坐於椅子上,兩手相疊,把掌心放在下腹部,以肚臍為中心畫圈,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按摩30圈。然後,兩手分開放在腹上,上下往複按摩30次。按摩的範圍由小到大,由內到外。按摩的力量,由輕到重,以患者能耐受、自我感覺舒適為度。

⑸按摩勞宮穴

該穴位位於第二、三掌骨之間,握拳後,中指尖下。按摩手法采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5分鍾,每天10次。該穴位的操作簡單,且不受時間、地點限製。可隨時進行。

6.拔罐療法

糖尿病中醫治療方法有多種,拔罐療法就是其中之一。拔罐療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蒸汽、抽氣等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施術部(穴)位,產生溫熱刺激,使局部發生充血或淤血現象,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自然療法。

⑴拔罐療法注意事項

①拔罐時室內須保持溫暖,避開風口,防止受涼。

②注意詢問、觀察,出現異常應及時調整處理。

③拉罐療法對降低空腹血糖有明顯效果,治療時要防止皮膚燙傷或破潰,杜絕感染。治療期間還要按規定進食,限製飲食,多食蔬菜、豆製品及蛋白質、脂肪類食物。

④嚴格掌握禁忌:凡中度或重度心髒病、全身性水腫、血友病、紫癲、咯血、白血病、全身劇烈抽搐或痙攣、高度神經質、活動性肺結核、女性月經期、醉酒、過度疲勞、過饑、過飽、過渴、全身性皮膚病,或吸拔部位有靜脈曲張、癌變、皮膚病、皮膚破損,或有外傷骨折等均禁用拔罐療法。

⑤對易發生意外的患者取臥位和使用小罐,且拔罐數目要少。

⑵糖尿病患者的拔罐處方

①方法一

取穴:三焦俞、腎俞、任脈、石門、三陰交。

治療方法:以上穴位於拔罐後各留罐10~20分鍾,或於腰椎兩旁行密排罐法並留罐,或先用毫針針刺上穴得氣後再行留罐。

②方法二

選穴:肺俞、脾俞、三焦俞、腎俞、足三裏、三陰交、太溪穴。

治療方法:取上穴,采用單純火罐法吸拔穴位,留10分鍾,每日1次。或采用背部前穴走罐,先在肺俞至腎俞段塗抹潤滑劑,然後走罐至皮膚潮紅或皮膚出現淤點為止,隔日1次。

7.其他療法

音樂療法

有研究表明,音樂可以調整情緒,增強記憶力,活躍思想。如果聽到既往熟悉的抒情、輕鬆的音樂,可以喚起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有助於調節情緒,增強生活信心。它可以調節呼吸、循環、內分泌等係統的生理功能,對精神和神經係統有良好的影響,音樂還具有良好的鎮靜、鎮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