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骨質疏鬆(2 / 3)

功效:補中益氣。

4.運動療法

運動是青春的象征,運動是力量的象征,運動是健康的象征。運動的人骨骼有力量,骨骼有彈性、有韌性,骨的強度和骨量都比較高。研究發現,運動可以增加骨量,維持合理的骨轉換水平,保證適度的骨骼礦化,修複骨骼的輕微損傷,改善骨骼結構。運動作為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的手段,不僅安全、經濟而且具有其他的健康效益,如增加體位穩定性,增強肌力和耐力,預防摔倒,減少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等等。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可根據自身情況,主要應考慮年齡、體質、身體狀況、病因等因素,可選擇有針對性的器械體操或某些球類活動,這些運動簡便易行,可具體對骨和肌肉做針對性鍛煉,也易於掌握。如醫療體操和健骨養生操,對骨質疏鬆者的康複十分有益。

⑴跳躍可預防骨質疏鬆

預防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保健的重要環節。據統計資料表明,我國60~75歲老年婦女骨質疏鬆率竟高達50%,在美國,每年有約150萬人因骨質疏鬆而發生骨折。這些數字是驚人的。最新的研究發現:跳躍運動是預防骨質疏鬆的良好方法。

最近,美國科學家對絕經前後的婦女進行觀察研究,發現經常堅持練習跳躍運動的女性,如跳繩等,堅持達一年以上的人,骨質的密度都有所增加,最易發生骨折的髖部,骨質的密度竟增加了3%。科學家認為:這是由於在進行跳躍運動時,不僅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環,而且地麵的衝擊力更可激發骨質的形成。因此,專家們告訴人們,婦女在絕經期前就應該開始多做跳躍運動,中老年男性也宜盡早多做跳躍運動,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長期堅持下去。如此便可大大增高骨密度,對預防骨質疏鬆症極為有益。但同時醫療健康專家提醒:已患了骨質疏鬆症的人,不要做跳躍運動,可以參加散步、徒手體操、太極拳等活動。

⑵走路

走路又簡單又方便,沒有什麼難度,人人可做可行。一般一次走路3公裏。秋冬年輕人1天半小時,老人最少1小時。

⑶慢跑

每天慢跑20~40分鍾,年輕人心率保持在120~130/分鍾,老年人保持在100/分鍾即可。

⑷太極拳

太極拳運動量不大,而且屬於有氧運動,不但有助於身體健康,又能增加關節的靈活度,對預防骨質疏鬆症或改善骨質疏鬆者的生活質量很有幫助。可以每天堅持練習40分鍾左右。

⑸健身操

每周鍛煉2次,每天20~40分鍾。每次用50%~70%的力量鍛煉。

⑹九步運動操

①取站式,頭部前傾後仰10次,再左右側身10次。

②雙手扶膝,然後雙手上舉反複進行10次。

③一腿屈膝,雙手叉腰,兩腿交替10次。

④兩手向前著地,起立,反複進行10次。

⑤一腿放於支撐物與髖平行,用力前傾10次。

⑥弓箭蹲步,左右反複進行10次。

⑦蹲足屈身,每次持續3分鍾。

⑧弓箭舉手步,左右反複進行10次。

⑨跪膝前後舉手,左右反複進行10次。

5.按摩療法

骨質疏鬆症多發於老年人,其原因有腎虛精虧,脾胃虛弱,後天失養,或外邪侵襲。中醫按摩時可通過手法調節肝腎等髒腑功能,使其恢複正常。也可以疏通經絡,增加關節活動幅度和改進肌肉、皮膚的營養狀態。所以中醫按摩可以治療骨質疏鬆症,既可治標又可治本。對晚期長期臥床,骨質疏鬆的患者,按摩療法宜輕柔和緩,不可粗暴,以防發生骨折。

⑴體部按摩法

按摩選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關元、合穀、內關、曲池、肩井、風池、湧泉、太溪、太衝、足三裏、上巨虛、下巨虛、三陰交等。

按摩方法:

①掌摩關元5~10分鍾。

②點按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各50~100次。

③拿捏關元、合穀、內關、曲池、肩井、風池、太溪、太衝、足三裏、上巨虛、下巨虛、三陰交各5~10次。

④虛掌拍擊全身1~2遍。

⑤緩慢伸屈活動各關節3~5次。

⑥擦湧泉100~200次。堅持按摩每日1次,按摩手法不要過重。

⑵穴位按摩法

選穴:內關、太淵、合穀等。

反應點:心點、肺點、腎點、肝點、脾點、大腸點、小腸點、命門點、腰脊點等。

全息穴:心肺穴、肝膽穴、脾胃穴、腎穴等。

操作方法:按揉上述選穴各50~100次。要堅持手部按摩每天1次,不要間斷。注意飲食起居,適當鍛煉,避免骨折發生。多喝牛奶,可改善症狀,緩解病情。

6.其他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