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偏頭痛(1 / 3)

偏頭痛是反複發作的一種搏動性頭部疼痛,是一類有家族發病傾向的周期性發作疾病。發作前常有閃光、視物模糊、肢體麻木等先兆,約數分鍾至1小時左右出現一側頭部一跳一跳的疼痛,並逐漸加劇,直到出現惡心、嘔吐後,感覺才會有所好轉。這種頭痛還可能伴有麵色蒼白、盜汗、惡心以及對光線敏感等症狀。在偏頭痛發生前或發作時可伴有神經、精神功能障礙。同時,它是一種可逐步惡化的疾病,發病頻率通常越來越高。據研究顯示,偏頭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發生大腦局部損傷,進而引發中風。其偏頭痛的次數越多,大腦受損傷的區域會越大。此病的發病率為10%。首次發病常於25歲左右,女性多於男性,一半以上病例有家族遺傳史;該病的治療重點在於預防,應用預防性的藥物和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致病因素

偏頭痛的發病,大體可分為血管源學說和神經源學說。典型偏頭痛先有顱內動脈收縮,局部腦血流減少,引起視覺改變、感覺異常或輕偏癱等先兆症狀,繼而顱內、外動脈擴張,出現頭痛。

⑴年齡:26~50歲之間的人群。

⑵遺傳:由於約60%的患者可問出家族史,部分病人家庭中有癲癇病人,故專家認為該病與遺傳有關,但尚無一致的遺傳形式。

⑶性別:女性和男性的比例為3∶1.這和婦女雌激素水平有關,表現為月經期偏頭痛的發作,因此女性多於男性。

⑷生活習慣:飲酒、吸煙、氣壓變化或常規飲食和睡眠習慣中斷等,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某些患者表現出的“周末頭痛”症狀。

⑸飲食:經常食用奶酪、巧克力、刺激性食物或抽煙、喝酒的人均易患血管性偏頭痛。

⑹其他:情緒緊張、精神創傷、憂慮、焦慮、饑餓、失眠、外界環境差以及氣候變化也可誘發偏頭痛。

⑺內分泌:血管性偏頭痛多見於青春期女性,在月經期發作頻繁,妊娠時發作停止,分娩後再發,而在更年期後逐漸減輕或消失。

偏頭痛的確切病因及發病機製仍處於討論之中。很多因素可誘發、加重或緩解偏頭痛的發作。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學者們也提出了一些學說。

對於某些個體而言,很多外部或內部環境的變化可激發或加重偏頭痛發作。

⑴某些藥物:某些易感個體服用硝苯地平、或硝酸甘油後可出現典型的偏頭痛發作。激素變化口服避孕藥可增加偏頭痛發作的頻度;月經是偏頭痛常見的觸發或加重因素;妊娠、性交可觸發偏頭痛發作(性交性頭痛)。

⑵運動:頭部的微小運動可誘發偏頭痛發作或使之加重,有些患者因懼怕乘車引起偏頭痛發作而不敢乘車;踢足球的人以頭頂球可誘發頭痛;爬樓梯上樓可出現偏頭痛。

⑶天氣變化:特別是天氣轉熱、多雲或天氣潮濕。

⑷某些食物添加劑和飲料:最常見者是酒精性飲料,如某些紅葡萄酒;奶製品,奶酪,特別是硬奶酪;咖啡;含亞硝酸鹽的食物,某些水果,如柑橘類水果;巧克力;某些蔬菜;酵母;人工甜食;發酵的醃製品如泡菜;味精。

⑸閃光、燈光過強。

⑹睡眠過多或過少。

⑺一頓飯漏吃或後延。

⑻抽煙或置身於煙中。

⑼緊張、生氣、情緒低落、哭泣,很多女性逛商場或到人多的場合可致偏頭痛發作;國外有人騎馬時,也可使偏頭痛加重。

在激發因素中,數量、聯合作用及個體差異尚應考慮。如對於敏感個體,吃一瓣橘子可能不致引起頭痛,而吃數瓣橘子則可引起頭痛,影響工作和學習。有些情況下,吃數瓣橘子也不引起頭痛發作,但如同時有月經的影響,這種聯合作用就可引起偏頭痛發作。有的個體在商場中待一會兒即出現發作,而有的個體僅於商場中停留時間過長才出現偏頭痛發作。

偏頭痛尚有很多改善因素。有人於偏頭痛發作時靜躺片刻,即可使頭痛緩解。有人於光線較暗淡的房間閉目而使頭痛緩解。視個人的情況而定。有人於頭痛發作時喜以雙手壓迫雙顳側,以期使頭痛緩解,有人通過冷水洗頭使頭痛得以緩解。婦女絕經後及妊娠3個月後偏頭痛趨於緩解。

2.飲食療法

⑴偏頭痛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

許多人都有偏頭痛的習慣,症狀的大小及嚴重度因人而異。不適當的飲食也和偏頭痛有關係,下列食物要注意:

①含咖啡因的飲料如茶、咖啡。

②酒精類飲料,如啤酒、白酒等。

③發酵的食物如麵包。

④乳酪或其他乳製品;皇帝豆、黃豆、毛豆等。

⑤含味精多的食物。

⑥醃熏的肉類如香腸、火腿等。

⑦巧克力。

⑧過熟的香蕉。

⑵貪吃冰淇淋,小心偏頭痛

近年來,因食冰淇淋而引發偏頭痛者增多,於是醫學界有了“冰淇淋偏頭痛症”一說。神經科醫生說,這種偏頭痛隻會在熱天發生。

這是因為冷飲進口時,會給口腔黏膜很強的刺激,這就可能使得頭部和麵部的肌肉、血管收縮,神經產生放射性的疼痛。冰淇淋偏頭痛症的疼痛,常位於顱中部,有時在顳側、額部或後眶內,表現為瞬間刺痛或疼痛難忍。值得重視的是,這種偏頭痛經常發作容易導致血管障礙,對心腦血管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有偏頭痛史的人要少吃冷飲。吃冷飲時注意讓齶部盡量避免接觸冷食,可有效預防“冰淇淋偏頭痛”的發生。一般不要快速攝取冷凍食物或飲料,有偏頭痛史和發作過“冰淇淋偏頭痛”的人更要少吃冷飲。

3.食療選方

⑴薑蔥炒螃蟹

原料:雄螃蟹500克,幹蔥頭100克,薑絲25克,豬油70克。

製作方法:螃蟹洗淨切塊;把炒鍋用武火燒熱,下豬油,燒至六成熱下蔥頭,翻炒後,把蔥頭撈出,在鍋內略留底油,武火爆炒薑絲、蒜泥和炸過的蔥頭,下蟹塊炒勻,依次熗料酒,加湯、食鹽、白糖、醬油、味精,加蓋略燒,至鍋內水分將幹時,下豬油10克及香油、胡椒粉等炒勻,用濕澱粉勾芡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活血化淤,滋陰清熱。

⑵川芎紅花茶

原料:川芎5克左右,紅花3克,茶葉5克。

製作方法:上物水煎取汁,當茶飲。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飲服。

功效:活血化淤,祛風止痛。

⑶番茄粥

原料:番茄250克,西米90克,白糖130克,玫瑰鹵少許。

製作方法:用刀在番茄皮上劃個十字,再放入開水中燙一下,去皮,切成小丁。將西米(先用溫水泡脹)放入沸水內煮一會兒,放入番茄丁再煮沸,加白糖、玫瑰鹵調味即成。

用法:每日2次,可作點心服食。

功效:清熱涼血平肝。

⑷楊梅飲

原料:新鮮楊梅若幹,薄荷。

製作方法:楊梅去核研末,加入濃薄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