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結局)(1 / 2)

幾個月後的某一天,陳小妮收到了一封來自美國的信。她好奇地拆開信封,卻發現是楚暘。這讓她十分吃驚。

這是一封並不長的信,他寫道:

小妮,請原諒我沒有向你道別,雖然這也許是我自作多情。真正離開你的這段日子裏,我才發現,以往生命中任何一個女人都不過是明滅不定的星辰,隻有你是那顆太陽,照進了我內心。然而,我咎由自取,玩世不恭,耽誤了你美好的青春,打碎了你對愛情的憧憬,這些錯誤不可饒恕。我不是祈求你原諒,也不是傾訴衷腸以期你回轉心意,我隻是想用最原始的方式向你懺悔。在美國,我想改變自己,讓以前的不堪隨風而去,我要脫胎換骨,重新做人。所以,我沒有和爸媽住一起,而是在紐約找了份工作。我希望通過辛勤努力證明自己,我不再懦弱、逃避、自暴自棄。祝你有一個美好未來。

陳小妮翻來覆去讀了幾遍,除了欣慰之外,心中沒有掀起波瀾。經過幾個月的沉靜,她已經奔向新的人生。不過,這封來自舊人的信,仿佛迎麵吹來一股新鮮的微風,讓她神清氣爽。不管往事如何,她從心底裏希望每個人都有美好明天。這也許就是她欣慰的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讓陳小妮心情如此舒暢——趙蘭當選為海雲市長。她非常堅信,在媽媽的努力下,海雲也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與許多地方相比,海雲市的換屆還是順風順水。除了因木春被勞教而引起的輿論風波以及一係列連鎖反應外,再也沒有更棘手的事情發生。而解救木春算是趙蘭的一招妙棋,一舉多得,既對馬局長敲山震虎,也在領導麵前展現了自己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這為她以後主政海雲改革一係列社會民生問題埋下了伏筆。雖然這也招致馬局長的不滿,並引來了他的反擊,但這也算不上什麼壞事,畢竟在這個過程中趙蘭看清了楚老板的為人,長遠來看也是對她有益無害。

趙蘭當選為海雲市長之前,陳小妮也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她進入了海雲的廣電集團,對於新聞專業的大學生來說,這是一個令人豔羨的差事。當然,除了陳小妮自身素質過硬之外,她的市長媽媽必然也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如果小茜的爸媽同樣位高權重,這個時候,她就不會還在老家的一個小公司做著辛辛苦苦的文員,天天寫一堆無聊的公司產品推廣軟文。從著名的《京城導報》到默默無聞的小公司,她的跨越有點大,對內心的撕扯也痛得難以忍受。雖然陳小妮說,她可以讓媽媽想想辦法,但是,她還是固執地堅持己見,珍愛良心,遠離媒體。

媽媽當上市長,自己換了工作,一切安頓下來之後,陳小妮萌生了再與姐妹們聚會的想法。她非常希望把這幾個月發生的故事分享給四散在各地的閨蜜。

然而當她聯係過之後,卻發現找一個大家都閑的時間真是太難。小茜在老家悶悶不樂地寫著辛苦的軟文,苗苗在上海忙碌著見各種相親對象。她和學長男友最終以分手告終,結束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愛情之路。據說根本的原因不是不愛,而是愛的成本太高。以他們兩人在上海的工作,安居是簡直是奢望。他們就是有著大學學曆的打工仔,為老板創造財富,為自己填飽腸肚,青春不再時便是告老還鄉日,終歸融入不了這個城市。苗苗分手之後,在同事的勸說下又開始春心萌動,但萌動的前提是那個男人能在上海有一套房子,給她一個穩定的生活。她不想再做瘋狂的原始人,在野獸的地盤,不斷更換著棲身的岩洞。他的男友已經傷心欲絕,他自知給不了心愛的女人幸福,而作為一個男人,給不了女人幸福,他還有什麼顏麵活在這個世界上?所以他離開上海,回到了老家,在老家靠著父母還有機會過得更好。

於是,陳小妮隻好打消了這個念頭。在學校時,大家睡同一個宿舍,吃同一個食堂,聽同一個老師講課,而走向社會之後差距陡然出現。有些人一出生便含著金湯匙,有些人卻一輩子都要努力捏著自己的泥飯碗。以前的閨蜜以後似乎再難有共同語言,陳小妮所期待的每個人都有美好的明天似乎看起來非常遙遠。

不過,令陳小妮稍感欣慰的是,在海雲工作一段時間的木春,看起來混得還算滿意。那天在趙蘭的私人慶功宴上,陳小妮也邀請了他。在酒席上,他喝了很多酒,滿臉通紅,但是卻依然思路清晰,不住地向趙蘭和陳小妮敬酒表達謝意。對於言語不多的他來說,這也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

陳小妮向他打聽了石準的近況。他說,林涵的離去讓他一直難以接受,不過經過幾個月的休養,他已經好多了。他的父母也結束了打工,回到老家,麵對兒子和準兒媳經曆的悲劇,他們再也不想到城裏。也是,城裏除了有錢就是有錢,其他什麼也沒有,而且城裏人那麼有錢還會想法子克扣工錢,一點人情味都沒有。孩子不讀書花錢了,還要那麼多錢幹嘛?在家一畝三分地,種糧種菜自給自足,左鄰右舍喝茶聊天,日子比城裏人都瀟灑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