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結局)(2 / 2)

不過,石準終究離不開城裏。他的精神分裂症需要按時服藥,可是偏僻的小山村,連赤腳醫生都絕跡了,村民都隻能自求多福。這樣,木春都會按時幫他到醫院拿藥,然後通過郵局寄到麻鶿壩。石準知道這樣會很麻煩,便暗下決心好好治療,效果倒也事半功倍。

盡管這樣,陳小妮還是為石準可惜,她覺得石準應該回到海雲,憑借他的聰明才智,一定會做出點成就。不過,她轉念一想,如果石準可以,那為什麼小茜沒有呢?這是多麼搞笑的事情,像石準那樣,世代貧農,遠了不說,從他的爺爺這輩兒起,就一直希望家中能出個狀元探花,這個希望一直從晚清持續到現在,朝代幾經更替,家族夢想終於在石準身上實現,可是,他們卻悲劇地發現,這個世界不再需要有才的大學生。幾個世紀的夢想延續不惜,終於破碎在二十一世紀。這是誰的無奈?

在慶功宴上,吳倫秋打來了電話。他沒有來參加並不是因為木春也在,而是他不在海雲。石準離開海雲沒有多久,吳夫人從海外歸來,這個時候的吳倫秋正醞釀著一個驚人的計劃。當然,毫無懸念地,吳夫人看到了吳倫秋胸口的傷疤,她非常心痛地問吳倫秋這是怎麼回事。吳倫秋說這是公交車上救人,被捅了一刀,還好自己命大,小偷被關進了局子,他就默默走開了。雖然吳夫人對這個說法十分懷疑,但還好有驚無險,便也不去追問。過了陣子,吳倫秋對老婆說陝西一所大學邀請他去短期訪學,即使她並不情願,但也沒有辦法,隻好放他去。再說,這樣她平時打麻將到很晚也不會有人在旁邊嘰嘰喳喳了。就這樣,冠冕堂皇地,吳倫秋跑去了陝西,他住在那所大學裏,偶爾辦個講座,大部分時間便紮身到當年下鄉的地方,查訪初戀情人和孩子的下落。

在這期間,他接到一個電話。來電的人是北京一所高校的教授,他想請石準去北京做一場報告,主題就是關於話語權差距。原來這位教授正在做一些相關的研究,正好看到前陣子出版的一本書。這就是石準的書稿,吳倫秋幫他修改校正之後送到了出版社那裏,鑒於吳倫秋的影響力,出版社很快就出版了這本書。那位北京的教授看到這本書時非常興奮,仿佛找到了知音,但是他看著封麵上陌生的作者名字卻十分困惑——在這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他都或多或少認識,並沒有聽說有石準和林涵這兩個人。但是他看到吳倫秋所寫的後記,便趕緊聯係了吳倫秋。

在電話裏,吳倫秋詳細地說了這本書的情況。北京的教授聽說之後十分欣賞,便委托吳倫秋聯係石準,請他到北京做一些學術上的交流,如果他想繼續讀研究生,不嫌棄地話可以選他當導師。吳倫秋當然高興,壓在心頭的石頭又輕了一些。正好趙蘭當選市長,他在遙遠的陝西無法趕回海雲,便打了個電話祝賀,順便請陳小妮幫助告訴石準這個好消息。

雖然這是一個難得的喜訊,但是陳小妮心中卻有著莫名的擔心。上次,木春把出版的書郵寄給石準,他看後非常震驚,可以說是暴跳如雷,他沒有允許吳倫秋這麼幹,吳倫秋的後記放在他的書裏簡直是一種侮辱。那本書的下場很慘,直接被他扔在了爐灶裏。但是,他沒有辦法銷毀所有的書,隻能眼不見為淨。

木春也不無擔心,但如果真如吳倫秋所言,北京的教授要收他,這將是多麼好的機會。是窩在山村當一輩子農民,還是走出深山成為學者?連深知城市生活壓力之大的木春也心動不已,不用思索也會選擇後者。

那次晚宴之後,木春回到家便立刻聯係了石準。他隱去了吳倫秋的環節,將其他情況如實相告。石準的態度出乎他意料,沒有暴怒,沒有不屑,他沉重地歎了口氣,說會考慮考慮,過半個月再答複。

這已經讓木春和陳小妮喜出望外,他們原本以為石準會對這個橄欖枝嗤之以鼻。所以約摸過了兩周,木春就激動地打電話給石準。

那是個春寒料峭的傍晚,石準剛從夜色朦朧的山上下來,山上的一塊向陽地裏埋葬著林涵,從這裏可以俯瞰整個村落,還有流過村落的剛解凍的小溪。那條小溪見證了他們童年的無數歡聲笑語。

他呼吸著山裏混雜著炊煙味道的清新空氣,慢慢悠悠地乘著晚風晃回家。現在他已經不怕見到村裏的鄉親,而之前他一直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在那個黑屋子裏的時候,隔著棗木窗格,他盯著自家門前的空地,能夠眼睛不眨地盯上一整天。遙想二十年前,他曾在那塊空地撒下一泡童子尿,畫了一個個圈,那是北京,這是上海,他將來要去的地方。可是如今,他又回到了起點。

路過門前的那塊空地時,石準又站在那裏盡情呼吸著醉人的山村晚風,裏麵有炊煙嫋嫋,有牛羊遍野,有鬆針窸窣,有青梅竹馬。

這時,他的父親站在院子裏喊道:

“木春來電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