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永慶經營理念:為何平凡卻出奇偉大(1 / 2)

王永慶經營理念:為何平凡卻出奇偉大

卓越談

“瘦鵝”的啟發

1941年前後,台灣物資極端匱乏,農村飼養的鵝被放到野外覓食,瘦得皮包骨。王永慶雇人四處搜集廢棄的菜根粗葉,混合廉價的碎米稻殼,接著大量搜購瘦鵝,用自製的飼料喂食。這批瘦鵝每天都吃得狼吞虎咽,體重很快從兩斤長到七八斤,王永慶賣了個好價錢。

逐漸地,王永慶發展出一套運用在為人處世與經營管理的“瘦鵝理論”,包括三種意涵:

一、要學習瘦鵝忍饑耐餓、刻苦勤勞的精神。王永慶曾說:“像我這樣一個身無專長的人,隻有刻苦耐勞才能補其不足。追求舒適與快樂的代價,就是刻苦耐勞。”

二、要學習瘦鵝的堅毅,等待機會到來。王永慶指出,人在困苦中往往會養成一種堅毅力,隻要遇到適當的機會就會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他這種積極態度與鬆下幸之助的人生觀非常神似。鬆下幸之助遇到過種種打擊與噩運:從小腸胃不好,當過學徒,父母離世,得過肺結核,被汽車撞過,甚至曾經差一點被淹死。而鬆下幸之助卻感謝這些磨難讓他學會養生,比別人更早學到做生意的本事,靠自己的雙手打拚未來,他相信“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三、瘦鵝之所以瘦,問題不在鵝,是飼養方法不當。對企業經營者來說,企業經營不善,問題不完全在員工,是老板管理方法不當。他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如果讓一隻獅子領導一群羊,將來這群羊一定個個勇猛;如果讓一隻羊領導一群獅子,最後很可能獅子變得軟弱。”

切身感:把“你們”變成“我們”

王永慶認為,人性都是自私的,隻有自己的事業最有切身感,才會下苦心去經營。企業的管理製度與工作環境若能造成員工的切身感,員工的潛能可以更多地發揮出來。王永慶創造切身感的管理製度,無非也是想盡辦法要把“你們”變成“我們”。

有一次,王永慶到明誌工專(台塑所建,今為明誌科技大學),發現鋪草皮的工人工作散漫,一問才知道是給的工資太少,不夠生活。王永慶讓校方將工資提高一倍,結果工人鋪了三倍的草坪。

王永慶指出,有許多過去在別家企業服務的人,一旦自己當了老板,經常感歎身旁缺少合適的人幫他思考或解決問題,“原因在於事業成敗對老板有絕對的切身利害,即便請最合得來、最知心的同事或朋友來協助,情況也大多類似。不是身邊的人笨,而是他們的切身感不足。”

創造切身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困難。首先必須就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建立合理的標準成本,然後正確計算各部門人員的努力成果所獲得的績效情形,再按績效給予適度的酬勞與獎勵,這樣才能激發切身感。

靠“追根究底”吃飯

一次,王永慶向阿裏山林場標購原木,他出的價格既高過其他人,又能大賺一筆。原來王永慶在招標截止前一天,悄悄跳入放有原木的水池,盡管在晚上這麼做極其危險,但王永慶得以把原木數量點得一清二楚(當地標購原木按“池”報價),從而在第二天報出合理價格。

王永慶說:“經營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後一點,我們台塑就靠這一點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