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速增長的管理秘訣
言論
花80%時間找人
小米團隊是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和一群聰明人一起共事,為了挖到聰明人不惜一切代價。如果一個同事不夠優秀,很可能不但不能有效幫助整個團隊,反而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真正到小米來的人,都是真正幹活的人,他想做成一件事情,所以非常有熱情。來到小米工作的人聰明、技術一流、有戰鬥力、有熱情做一件事情,這樣的員工做出來的產品注定是一流的。這是一種真刀實槍的行動和執行。
所以當初我決定組建超強的團隊,前半年花了至少80%時間找人,幸運的找到了7個牛人合夥,全是技術背景,平均年齡42歲,經驗極其豐富,理念一致,大都管過超過幾百人的團隊,充滿創業熱情。
如果你招不到人才,隻是因為你投入的精力不夠多。我每天都要花費一半以上的時間用來招募人才,前100名員工每名員工入職都親自見麵並溝通。當時,招募優秀的硬件工程師尤其困難。有一次,一個非常資深和出色的硬件工程師被請來小米公司麵試,他沒有創業的決心,對小米的前途也有些懷疑,幾個合夥人輪流和他交流,整整12個小時,打動了他,最後工程師說:“好吧,我已經體力不支了,還是答應你們算了!”
少做事,管理扁平化
中國很長時間是產品稀缺,粗放經營。做很多,卻很累。一周工作7天,一天恨不得12個小時,結果還是幹不好,就認為雇傭的員工不夠好,就得搞培訓、搞運動、洗腦。但從來沒有考慮把事情做少。互聯網時代講求單點切入,逐點放大。
扁平化是基於小米相信優秀的人本身就有很強的驅動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設定管理的方式是不信任的方式,我們的員工都有想做最好的東西的衝動,公司有這樣的產品信仰,管理就變得簡單了。
當然,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前提,成長速度。速度是最好的管理。少做事,管理扁平化,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才能快速。
小米的組織架構沒有層級,基本上是三級:七個核心創始人-部門leader-員工。而且不會讓團隊太大,稍微大一點就拆分成小團隊。從小米的辦公布局就能看出這種組織結構:一層產品、一層營銷、一層硬件、一層電商,每層由一名創始人坐鎮,能一竿子插到底的執行。大家互不幹涉,都希望能夠在各自分管的領域給力,一起把這個事情做好。
除七個創始人有職位,其他人都沒有職位,都是工程師,晉升的唯一獎勵就是漲薪。不需要你考慮太多雜事和雜念,沒有什麼團隊利益,一心在事情上。
這樣的管理製度減少了層級之間互相彙報浪費的時間。小米現在2500多人,除每周一的1小時公司級例會之外很少開會,也沒什麼季度總結會、半年總結會。成立3年多,七個合夥人隻開過三次集體大會。2012年815電商大戰,從策劃、設計、開發、供應鏈僅用了不到24小時準備,上線後微博轉發量近10萬次,銷售量近20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