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失眠的方式有很多,中藥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很多患者錯誤地認為中藥就是那種由藥罐熬出的水,其實,中藥的種類有很多,簡單地說來就包括中藥單方,中藥複方,中成藥三類,而每一類都有各種不同的製劑。對於失眠患者而言,選擇合適的中藥就能安然入睡。
中醫治療失眠的常用中草藥包括:桔梗、柏子仁、遠誌、夜交藤、百合、合歡葉、首烏藤、靈芝、朱砂、磁石、龍骨、琥珀、珍珠、珍珠母、牡蠣、天麻、鉤藤、羚羊角、地龍、牛黃、石菖蒲、黨參、刺五加、麥冬、五味子、蓮子、蓮子心、熟地黃、何首烏、龍眼肉、人參、太子參、龜甲等,我們就目前較為常用的一些藥物及其簡單應用進行簡單的介紹。
1.酸棗仁
酸棗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經、肝經,具有養心安神、益陰斂汗的功效,適合有煩躁不安、驚悸怔忡、煩渴、盜汗等心肝陰血不足症狀的失眠患者服用。用酸棗仁治療失眠的方法是酸棗仁15~30克,搗碎,用水煎後服用,可在晚上臨睡前一次服完。
2.柏子仁
柏子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經、腎經、大腸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適合有頭昏目眩、麵色少華、唇甲色淡、驚悸、盜汗、便秘等血不養心症狀的失眠患者服用。用柏子仁治療失眠的方法是去柏子仁5克,用水煎後服用,可在晚上臨睡前一次服完。
3.遠誌
遠誌性微溫、味辛苦,可入肺經、心經、具有寧心安神、祛痰開竅的功效,適合有健忘驚悸、神誌恍惚、咳痰不爽、乳糖腫痛、心神不安、多夢等症狀的失眠患者服用。用遠誌治療失眠的方法是取遠誌3克,用水煎後服用,可在晚上臨睡前一次服完。
4.合歡皮
合歡皮性平、味甘,可入心經、肝經,具有安神解鬱、活血消腫的功效,適合有鬱悶不樂、煩躁不安、健忘等情誌抑鬱症狀的失眠患者服用。用合歡皮治療失眠的方法是去合歡皮10克,用水煎後服用,可在晚上臨睡前一次服完。
5.首烏藤
首烏藤也叫夜交藤,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的藤,性平、味甘,可入心經、肝經,具有養心安神、通絡祛風的功效,適合有多夢、多汗、肢體關節疼痛等症狀的失眠患者服用。用首烏藤治療失眠的方法是取首烏藤9~15克,用水煎後服用,可在晚上臨睡前一次服完。
6.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經、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適合有長期咳嗽、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多夢、精神恍惚等陰虛肺燥、心神失養症狀的失眠患者服用。用百合治療失眠的方法是取百合15~20克,用水煎後服用,可在晚上臨睡前一次服完。
7.龍骨
龍骨性微寒、味甘,可入心經、肝經,具有定驚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適合有心神不安、潮熱盜汗、夢遺遺精、心悸等陰虛陽亢症狀的失眠患者服用。用龍骨治療失眠的方法是取龍骨10~15克,用水煎後服用,可在晚上臨睡前一次服完。
8.琥珀
琥珀性平、味甘,可入心經、肝經、膀胱經,具有定驚安神、活血散瘀的功效,適合有心悸不安、驚悸多夢、肢體疼痛等淤血擾心症狀的失眠患者服用。用琥珀治療失眠的方法是該藥1.5~3克,用水煎後服用,可在晚上臨睡前一次服完。
8.珍珠母
珍珠母是貝類動物貝殼的珍珠層,其性寒、味鹹,可入肝經、心經,具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的功效,適合有頭目眩暈、耳鳴心悸、兩目幹澀、視物昏花、脅肋隱痛、口幹咽燥、心中煩熱等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症狀的失眠患者服用。用珍珠母治療失眠的方法是該藥15~25克,用水煎後服用,可在晚上臨睡前一次服完。
9.延胡索
延胡索性溫、味辛苦,可入肝經、胃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安神的功效,適合有胸脅脘腹疼痛、痛經或外傷腫痛等疼痛症狀的失眠患者服用。臨床實踐證實,該藥有較好的催眠效果,隨著利用力量的增加,其催眠效果還會有所加強。用延胡索治療失眠的方法是取延胡索1.5~3克,將其研成細末後服用,可在晚上臨睡前一次服完。
一、常用中藥單方
1.柴胡湯
“用法用量”煎服,3~9g。一日兩次。
“功用主治”用於肝氣不舒,胸脅脹痛,頭目昏眩,食欲減退等。
“注意事項”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陰虛火旺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2.黃芩湯
“用法用量”煎湯飲用,每日3~9g,一日2次。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失眠患者,高熱煩渴,血熱。保肝、利膽、抗氧化。
“注意事項”脾肺虛熱者忌用。
3.梔子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
“功能主治”瀉火除煩;清熱利濕;熱病心煩;肝火目赤等。
“注意事項”本品苦寒傷胃,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4.生地黃湯
“用法用量”煎湯。一日15-30g。
“功能主治”養血,用於熱傷津液,口渴咽幹,或大便幹結;口幹多飲;血熱妄行,溫熱病,舌絳紅。
“注意事項”少食腹脹,便溏,舌苔膩者不宜用。
5.秦艽湯
“用法用量”煎湯,3~9g,
“功能主治”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骨節酸痛,日晡潮熱,小兒疳積發熱。
“注意事項”孕婦、哺乳期禁用。
6.獨活湯
“用法用量”煎湯,3-10g;
“功能主治”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頭痛齒痛等。
“注意事項”陰虛血燥者慎服。
7.人參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大劑量10-30g,宜另煎兌入;
“功能主治”大補元氣,複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消渴、女性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複,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注意事項”實證、熱證而正氣不虛者忌服。反藜蘆、畏五靈脂、惡皂莢,應忌同用。
8.太子參湯
“用法用量”水煎服,太子參15克。
“功能主治”有補氣生津的功效。用於氣虛津傷的肺虛燥咳及心悸不眠、虛熱汗多。能益氣生津。
“注意事項”高血壓及腎炎、胃炎患者不宜多食。
9.川芎湯
“用法用量”煎湯,一日3~9g。一日兩次。
“功用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鎮靜、安眠、頭痛等。
“注意事項”食用含川穹的藥膳後不要馬上飲綠茶,因綠茶性涼,會減弱川穹的功效;也不能多用,尤其是身體有出血現象的人不適合服用,如女性經期。
10.茯神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功能主治”寧心、安神、利水。用於心虛驚悸,健忘,失眠,驚癇,小便不利。
“注意事項”腎虛小便不利或不禁、虛寒滑精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