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失眠的運動常識(1 / 2)

造成失眠的原因有許多,有心理上的、精神上的、遺傳的或者是生活習慣上的等等,而缺乏體力勞動和健康運動是出現失眠症狀的一個常見原因,也是眾多患者難以擺脫失眠困擾的共同原因。失眠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由於簡單方便、容易掌握、無藥物治療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被臨床醫生認為是除病因外的首選治療方法。非藥物治療方法之一就是運動療法,失眠患者若能堅持跑跑步、做做操、練練太極拳、打打球、爬爬山、踢踢毽子等,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要是能夠持之以恒地進行體育運動,將對神經係統的興奮和抑製過程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為恢複正常的睡眠建立良好循環,從而就可以從根本上緩解或消除失眠。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加速人體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促進人體排毒;運動可使人接近大自然,讓人胸襟開闊。研究證明,每天進行適度的運動,還可增加深睡眠時間,提高人們的睡眠質量。

一、樹立正確的運動觀念

據美國睡眠協會的調查顯示,經常參加運動者比不運動者入睡快、睡得深、睡眠時間長,白天也很少有疲勞感。每天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除了可強身健體、調適心情外,還可促進夜晚睡眠,特別是深睡眠。一方麵是因為肌體活動後產生一定程度的疲勞,需要靠睡眠加以恢複和補償。另一方麵,運動鍛煉還可以直接對失眠的一些病因進行治療。實驗證明,通過長期的體育鍛煉,能有效治療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從而保證睡眠。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臨近入睡時,應避免做導致大量出汗的運動。睡前的一兩個小時左右,可以選擇站起來活動活動,做做簡單的運動等;避免劇烈運動,否則臨睡前仍處興奮狀態的肢體及高體溫都會對睡眠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上班族、白領一族由於平日裏工作的情況,不能抽出空來去健身,休息日習慣於補覺、賴床,不愛出門運動,這樣睡眠的情況就會越來越糟糕。

但是對於運動也應該有正確的認識,靠做運動、鍛煉建立這一良性循環不會是那麼容易的,鍛煉需要長期地堅持,效果也可能會有曲折和反複。當患者開始晨練的幾周內,大部分人會由於身體的不適應,可能在睡眠方麵不會有明顯的改善,甚至失眠加重,白天困倦感加強,哈欠連天,但隻要堅持下去,適應合理的作息時間安排,逐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和運動量,幾周乃至幾個月後睡眠一定會得到改善。

很多失眠患者在夜晚失眠後經常有這樣的想法:趕快趁早上好好的補一補晚上沒有睡的覺,長期這樣下去,患者的身體得不到鍛煉,失眠情況隻會越來越惡化。經常失眠的患者早晨不要賴床、睡懶覺,一定要堅持運動鍛煉,隻要堅持下去,相信你的睡眠就會很快回到你的身邊。

二、失眠患者應遵循的運動原則

鍛煉要獲得理想的效果,需要遵循正確的鍛煉原則。其內容概括地講為20個字:“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擇時而練、動靜結合、持之以恒。”

1.因人而異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年齡、性別、體質、心理、病情等個體性差異。因此,參加體育鍛煉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而行,選擇適宜自己的鍛煉方式,確定恰當的鍛煉負荷,了解體育療疾的適應證與禁忌證等。個體有別,個性有異,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一般說來,運動後如感到心情舒暢,精神愉快,輕度疲勞,食欲及睡眠較好,脈搏穩定,血壓正常,原有疾病得到控製、緩解、好轉或痊愈,說明鍛煉項目與鍛煉強度是適宜的。要定期進行體檢,驗證或調整鍛煉內容、方式、活動量等。

2.擇時而練

青壯年應在工作之餘,擠出不固定的時間,保證每周3次,每次30分鍾的運動時間並堅持下去。隨著體質的增強,每周鍛煉可增至5次,每次30~50分鍾。

已退休的人,最好下午4~6點進行鍛煉,此時是體內與代謝有關的激素分泌最活躍的時候,大腦皮質的興奮性最集中,肌體對外界刺激的應急反應能力最強,肌肉活動的協調性和敏感性也最好,故能達到最佳的健身效果。飯後不要立即運動,高強度運動應在餐後兩小時進行;中度運動應一小時後進行;輕度運動應在半小時後進行。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此話不是很準確,飯後多長時間走沒說清楚。吃飯後大量血液湧向胃腸,以幫助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養分,因而對其他部分的供血相對減少。飯後立即散步,會導致胃腸供血不足,就會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飯後閉目養神片刻然後再活動,是一種很好的生活習慣。

早起來鍛煉是比較危險的。在清晨,由於剛從睡眠中醒來,人的生物鍾規律是體溫高,血壓高,而且腎上腺素比晚上高出4倍,肌體的反應能力差,加之早晨氣溫較低,如果劇烈運動,很容易誘發心肌梗死、腦出血、低血糖反應、肺部感染和骨折等病症。醫學統計表明,清晨不僅是心髒病發作的高峰時期,也是猝死最多的時刻,清晨發病率占全天61.3%。尤其是老年人更應注意,危險期大強度運動是醫學上最忌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