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失眠的運動療法(1 / 3)

適合失眠患者的運動項目有許多,如籃球、乒乓球、排球、康樂球、高爾夫球、門球,以及遊泳、跑步、競走、太極拳、氣功等。以上體育鍛煉項目,可以依據自己的愛好、習慣、年齡、性別、體力,以及客觀環境條件,選擇一至兩項堅持鍛煉,日子久了對於改善睡眠確有較好的療效。

一、散步療法

散步對失眠、肥胖症、高血糖、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中風後遺症、神經衰弱、抑鬱症、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著輔助治療作用。

散步不是一般的走路,而是有要求的。如散步前應該全身心放鬆,適當地活動一下肢體,調勻呼吸,使呼吸平靜而和緩,然後再從容展步。否則就達不到散步鍛煉的目的。

散步時做到三宜:一宜輕鬆,猶如閑庭信步之態,才能周身氣血平和,百脈暢通,是其他運動所不及的。二宜從容和緩,不宜匆忙,更不能瑣事煩身,要順其自然,達到益智養神。三宜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做到形動而不疲,否則容易傷身體。

散步的速度也有規定。緩步是步頻緩慢,步幅不大的步行,行走穩健,每分鍾約60-70步,適合於老年體弱者。快步是步頻稍快,步幅也不太大的步行,每分鍾約120步左右,這種散步比較輕快,可振奮精神,興奮大腦,能使腿肌增加力量。還有一種比較自由的逍遙步,時快時慢,且走且停,行走一段路程後可以休息,繼而再走。

二、慢跑療法

慢跑即指輕鬆步調的跑步,慢跑每分鍾消耗10-13卡的熱量。醫學權威認為,慢跑是鍛煉心髒和全身的好方法。慢跑通常以隔日進行為宜。

慢跑時的供氧量比靜止時多8-10倍,能使心髒和血管得到良性刺激,可有效地增強心肺的功能和耐力;通過適當的慢跑,能夠降低失眠帶來的部分危害,減輕失眠的痛苦,有助於減低失眠造成的心理壓力,同時,還可提高機體代謝功能,使人精神愉快,改變或消除失眠患者的各種症狀。

1.慢跑的練習要領

慢跑時,全身肌肉要放鬆,呼吸要深長,緩緩而有節奏,可兩步一呼、兩步一吸,亦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宜用腹部深呼吸,吸氣時鼓腹,呼氣時收腹。慢跑時步伐要輕快,雙臂自然擺動。慢跑的運動量以每天跑20~30分鍾為宜,但必須長期堅持方能奏效。慢跑運動可分為原地跑、自由跑和定量跑等。原地跑即原地不動地進行慢跑,開始每次可跑50~100步,循序漸進,逐漸增多,持續4~6個月之後,每次可增加至500~800步。高抬腿跑可加大運動強度。自由跑是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改變跑的速度,不限距離和時間。定量跑有時間和距離限製,即在一定時間內跑完一定的距離,從少到多,逐步增加。

2.注意事項

慢跑無論何時開始,都有效果,起初可以少跑一些,或隔一天跑一次,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後,再逐漸增加至每天跑3000至4000米。慢跑時,動作要自然放鬆,呼吸應深長而有節奏,不要憋氣。跑的速度不宜太快,不要快跑或衝刺。要保持均勻的速度,以主觀上不覺得難受、不喘粗氣、不麵紅耳赤,能邊跑邊說話的輕鬆氣氛為宜。客觀上慢跑時每分鍾心率不超過180減去年齡數為度。例如,60歲的人慢跑時的心率以每分鍾180—60=120次,慢性病患者跑的速度還可再適當降低,距離也可短些。

選擇平坦的路麵,不要穿皮鞋或塑料底鞋。如果在柏油或水泥路麵上,最好穿厚底膠鞋。跑前應先走一段,做做深呼吸,活動一下關節。如果在慢跑後感到食欲不振,疲乏倦怠,頭暈心慌,就可能是運動量過大了,必須加以調整,或取得醫生的指導。

三、操療法

健足操就是在睡眠前2小時進行的一種放鬆運動,用以幫助失眠患者安然入睡。足部與心、腦及全身的關係非常密切,活動足部能增進健康,促進睡眠。

健足操運動的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節:站立,一腿支撐,另一腿微屈膝,同時腳跟抬起,前腳掌點地,然後腳掌用力蹬地,同時腿伸直。兩腿各重複20次。

第二節:並腿站立,前腳掌同時踮起,維持3~5秒,還原。重複1 5~20次。

第三節:動作同上節,當前腳掌踮起時,接著兩腳跟向兩側分開,再並攏,還原。重複8~10次。

第四節:分腿站立,重心先移到左腿,右腳跟提起,右腳尖點地,然後重心緩緩移向右腿,右腳跟落地,同時左腳跟提起,左腳尖點地。如此反複移動重心。重複30~40次。

第五節:單腿站立,另一腿向前伸直,用腳尖從前向側向後劃圓。兩腿重複做10次。

第六節:坐位,兩腿屈膝並攏,慢慢抬起大腿,讓兩腳掌離開地麵,然後腳尖用力向下伸展,再還原。重複15~20次。

第七節:站位,重心先移到左腳,右足跟上提,緩緩放下時,重心逐漸移向右腳,同時做足跟上提,如此周而複始。重複30-40次。

第八節:坐位,右腿自然架在左腿上,右足趾及踝關節做大幅度繞環動作兩足交替,各做十次。

鍛煉前若能用溫水洗腳,做足部按摩,則安眠效果更好。

四、健身操療法

健身操的運動形式是人們根據需要而人為地創造動作去進行練習。為了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健身操可以科學地通過改變身體姿勢、動作方向、動作路線、動作頻率、動作速度和動作的節奏進行調節,很適合失眠患者進行練習。

1.擴胸

動作:直立,兩手在背後交握,兩肩夾緊下垂,手臂帶著胸部往上提升,越高越好。手臂上提時用鼻子吸入盡可能多的氧氣,放下時呼出。

作用:能幫助你告別失眠時的部分疼痛,例如頭痛、肩膀痛、背痛等症狀。

2.鎮靜交替呼吸法

動作:坐直,右手大拇指放在右邊鼻翼,食指、中指放在鼻梁上,無名指放在左側鼻翼。壓住左邊的鼻孔,抬起大拇指用右邊的鼻孔吸氣5秒鍾。放下大拇指壓住右邊的鼻孔,屏住呼吸5秒鍾,然後放開左邊鼻孔,吐氣5秒。再用左邊鼻孔吸氣,用右邊鼻孔吐氣。

作用:能夠立刻鎮定情緒,緩解失眠的煩躁情緒。

3.伸展頸部森林式

動作:直立,頭部輕柔地傾斜向右側,將右耳輕放於右肩上,用鼻均勻深呼吸;一分鍾後,換另一側練習。放鬆,調勻呼吸,配合冥想,把意念的畫麵由眼前單調的辦公室切換到綠樹清風的湖邊。

作用:緩解頸椎疲勞,舒緩焦慮情緒,緩解由於抑鬱、焦慮造成的失眠情結。

4.臥位練習

動作:患者采用平臥位,屈膝成90度,一手置於胸部,—手置於腹部。集中思想,吸氣時挺胸收腹,呼氣時縮胸凸肚且盡量高,但勿過度。自然呼吸,保持每分鍾10~20次,呼吸平穩後搓手10餘次。

作用:可以緩解失眠患者的急躁情緒,使身體慢慢放鬆,呼吸均勻、自然。

5.下蹲起立調理法

動作:兩腳開立與肩寬,下蹲,膝關節盡量屈曲,起立,再下蹲。連續做20次。

作用:可以幫助失眠患者獲得平靜的心情,緩解身體的疲勞。

選擇適宜的健身操與運動強度應根據個人的年齡、工作、性別、生活條件、環境、體力以及原有的運動基礎綜合判斷和製訂具體計劃,在實施中逐漸增加運動量,盡量每次運動時間逐漸增加到30分鍾以上。

注意事項:重視每次熱身準備和整理活動;穿戴有彈性的運動服和有彈性的運動鞋;防止快速和大幅度的強直收縮,尤其是初學者和弱體質、中年人和老年人,以防肌肉突然拉傷。失眠患者若做操時出現頭暈、心慌等不適反應,應停止操練。對伴有嚴重心、肺、腦疾病的中、老年失眠患者及年老體弱者不宜做健身操。

五、晃海操療法

晃海操用於因工作緊張、心理壓力大引起的失眠,具有穩定情緒、幫助睡眠的功效。晃海操動作簡單,隻要能坐下來,任何人都可以做。

具體操作:先靜坐,上半身輕輕地、柔和地搖動,內髒和整個身體會跟著搖動,借以調和全身。

1.坐在沒有椅背的凳子上,或盤腿而坐,手放在膝蓋上。

2.頭抬起,背部要伸直,形成鼻子和肚臍相對應的感覺,暫時坐著,心境保持平靜和放鬆。

3.身體充分的放鬆,上半身向右下方伏著,然後轉到左邊,身體好像要自海平麵浮起來的樣子。以同樣的要求持續做36次,然後反方向做36次。最後恢複原來的姿勢。

六、甩手療法

甩手療法具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對失眠、神經衰弱都有一定療效。

甩手運動以腰部力量帶動手、手臂和肩部動作,能夠很好地調理髒腑,改善氣血運行,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的功效。研究顯示,步行是與人體的生理解剖結構最匹配的一種運動,適當有效地步行可有效地降低失眠的痛苦心情。

步行甩手法,就是將甩手運動與步行相結合的一種運動方法。步行甩手法具有較好的活血通經、緩解失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