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往事
曆史·鑒往可以昭來
作者:田湧
莫斯科之戀
1939年,中共領導人周恩來因手臂骨折到蘇聯治療,隨行的除夫人鄧穎超外,還有他的秘書、幹女兒孫維世。
孫維世是老同盟會員、中共早期黨員孫炳文之女,曾在北平讀書,並在上海當演員,抗戰爆發後投奔延安,被稱為“紅色公主”。她天生麗質,富有藝術氣質,在延安就有眾多仰慕者。來莫斯科後,孫維世又吸引了不少男性的目光,其中一位就是正在蘇聯養病的時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林彪。
林彪一生有過兩次婚姻,卻有3位妻子。第一位叫汪靜宜,比林彪小一天,是林7歲時,由雙方家長包辦訂婚的。但這位“妻子”,林彪從未謀過麵。他考入黃埔軍校後,加入中共,與家裏斷了音信,也未回鄉正式完婚。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林彪才給家裏寫了一封信。一篇文章記述:
多年沒有音訊的兒子終於來信了,父母喜歡極了,要把他在家時父母給他包辦訂婚的汪靜宜送來。林彪為了杜絕家裏送汪靜宜來陝北的念頭,急於結婚成家。
此時,一個叫劉新民的陝北姑娘進入林彪眼中。劉新民後改名張梅,是陝西米脂人。米脂自古出美人。張梅漂亮、活潑,時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作家滕敘兗在《開國元勳的子女們》一書中記述:
1937年春,時任紅軍軍政大學校長的林彪應邀參觀中央黨校,在董必武校長的陪同下走進教室。張梅正在做筆記,沒有注意來人是哪位首長。然而,嫵媚動人的張梅讓林彪驚為天人,走出教室就急問此女同誌是誰,回去以後,林彪立即正式請董老做媒,……不久便在紅軍軍政大學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張梅可謂林彪第一位明媒正娶的妻子。兩人結婚不久,林彪指揮了平型關大捷,後被閻錫山部誤傷,於1938年攜妻子赴蘇聯療養。1941年5月,林彪和張梅的女兒林曉霖在莫斯科出生了。但張梅沒想到,就在她坐月子時,林彪又看上了漂亮而雅致的知識女性孫維世。
林伯渠的女兒林利當時也在莫斯科留學,與孫是好朋友。她回憶:
林彪身體不好,……他就住到共產國際宿舍“留克斯”來。他妻子張梅正在生孩子。林彪經常到我和維世住的紅色救濟會大樓來。我不以為奇,把他當作一位領導同誌兼長輩。不料這時他卻在追求孫維世。
當時中國留蘇學生常舉行聚會。林彪是中共著名戰將,又指揮過平型關大捷,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偶像。他們在莫斯科聚會時,常邀林彪到場,請他講述井岡山、長征及平型關大捷的故事。性格孤僻的林彪最初興趣不大,但自從看上孫維世後,隻要孫在,林彪每請必到。人們發現這一秘密後,常打著孫維世的招牌請林彪出席活動。
當時莫斯科有許多人追求孫維世,林彪的追求方式卻十分特別。林利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
追求維世的還有別人,如劉亞樓同誌就是一個,他公開表示追維世。我們隻把這事當作笑料。至於林彪追維世,我卻一點也不知道,他做得很隱蔽。他來邀維世出去玩,讓我也參加,一起逛馬路、公園。我完全想像不到,一個男人在妻子生孩子的時候竟然會去追求別的女孩子。
但林彪的追求未得到響應。1941年,林彪奉命回國,他要孫維世隨他一同回國,被婉拒。此時,林彪與妻子張梅的婚姻已出現了裂痕。
作家史宗義在文章中記述:
林彪性格孤僻、內向、沉默寡言,愛靜不愛動,……而張梅活潑好動,喜歡外出參加社交活動,……甚至在星期天也不和林彪在一起,兩人越鬧越僵了。
1941年林彪離開蘇聯回國時,把張梅與孩子留在了莫斯科。多年後,張梅回憶:
那是9月份,臨別時他對我說:“你在這裏把孩子帶好,把我女兒養大。你要學好俄文,將來回國當我的俄文翻譯。你回來時,我騎馬去接你。”
但張梅等到的,卻是林彪與葉群在延安結婚的消息。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葉群原名葉宜靜,福建閩侯人,生在北京。在這座經曆了“五四”洗禮的古都,葉受新思潮影響,投身學生運動,在北師大附中讀書時就加入共青團,並於1936年在天津師範學院加入中共。1938年,葉群從天津投奔延安,分到中國女子大學。她皮膚白皙、身材苗條;有風度,有學識,在延安女性中堪稱美人。
林彪與葉群相識,是從蘇聯回國後。霞飛在《林彪幹將葉群浮沉錄》中記述:
林彪回延安時,個人心情並不好。此時,他已經與他的妻子張梅分手。回延安不久,他的堂兄張浩(林育英)也病逝了,……原本就沉默寡言的他,更加不苟言笑了。
林彪回延安後繼續任抗大校長。當時延安流行交誼舞會,人們勸林彪去放鬆心情。但林彪在舞會上隻看熱鬧,從不跳舞。他更多的是把自己關在屋裏看書,看累了,就出去散步。抗大離王明任校長的中國女子大學不遠。《林彪幹將葉群浮沉錄》記述:
一天,林彪散步來到中國女子大學,沒有見到王明等人,卻隻見到葉群一個人在那裏看書,便問了一下王明、柯慶施去哪裏了。葉群回答後,問了一下對方的姓名。林彪淡然答道:“我叫林彪。”一聽這個名字,葉群的心裏為之一震,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平型關大捷的戰將林彪!這就是年輕的抗大校長林彪!她當即向林彪表達了敬佩之意。
那麼,林彪對葉群的感覺又如何呢?
洋顧問的陝北姻緣
林彪是個喜靜不喜動的人。1942年春,他從蘇聯回到延安,在中國女子大學偶遇葉群,被當時的情景打動了。
霞飛在《林彪幹將葉群浮沉錄》中記述:
葉群是延安“八大美女”之一,這一點林彪似乎也有耳聞。但林彪更看中的是在別人都去娛樂時,葉群卻在看書。
林彪後來曾寫過六個字形容葉群:“溫文,豪放,理智。”但他當時還沒發現,這位來自大城市的知識女性也有虛榮的一麵。兩人相交時,葉群常把林彪寫的情書拿出來炫耀。這引起另一中共將領賀龍的不平。賀龍正與來自天津的女學生薛明談戀愛。他讓與葉群相熟的薛明勸葉,不要張揚林彪的情書,弄得他沒有麵子。
《林彪幹將葉群浮沉錄》中描述:
賀龍讓薛明轉告葉群:“喜歡林彪,就和林彪結婚,不喜歡就不要張揚,明確表個態拒絕。……老革命,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想討個老婆,又遭取笑戲弄。”
但賀龍與薛明沒想到,林彪與葉群的婚姻竟走在了他們前麵。1942年“七一”,林彪與葉群在延安成婚;而賀龍與薛明是在一個月後的“八一”才舉辦婚禮。
那時,葉群的名字還叫葉宜靜,聽說林彪未過門的包辦前妻叫汪靜宜,遂把名字改為葉群。但她不知道,此時的林彪,對在莫斯科追求未遂的孫維世仍耿耿於懷。
孫維世與林伯渠的女兒林利於1946年從蘇聯學成回國。與她們結伴同行的,還有中共早期領導李立三的蘇聯妻子李莎。時抗戰已結束,林彪奉命率部進入東北。她們恰從東北入境。林利回憶:
到哈爾濱車站時,隻見李立三一人來接妻子,……維世和我都奇怪,照理我們回國應由組織上接待,怎麼不見代表組織的人來,……李立三對維世說,……在哈爾濱暫住數日,即安排我們去延安。我的目的地本是延安,當然沒有異議,但維世不知為何卻要立即避走。
孫維世和林利後來才清楚了事情的真相。林利回憶:
原來情況曲折:在我們回國前,林彪知道維世將要來哈爾濱,情緒異常激動,竟向東北局的一些領導同誌傾訴心事。……葉群知道後也到處哭哭啼啼。東北局的領導人大概是為了維護東北主要領導者林彪的安寧,隻好把孫維世遣走。
當年的延安,除林彪、賀龍外,彭德懷與浦安修、鄧小平與卓琳、陳雲和於若木、王稼祥和朱仲麗等都是在這片黃土地上成就了戀情與家庭。
德國人李德的婚姻卻與眾不同。李德的德國名叫奧托·布勞恩,是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曾是中共最高決策機構——3人小組成員之一,也是唯一隨紅軍長征到陝北的外國人。在江西蘇區時,李德就因生理需求,常捅婁子。那時他30多歲,還是單身。
美國作家哈裏森·索爾茲伯裏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講述:
李德於1933年10月抵達中國時,滿以為紅軍與其他軍隊一樣,他指望有隨軍的女性可以陪他睡覺。但是蘇區沒有妓女。
李德於是瞄上別人的妻子。索爾茲伯裏記述:
李德寓所離共青團機關的宿舍不遠。當時共青團的一位領導人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妻子。李德對這位年輕婦女垂涎欲滴,想與她同枕共眠。他主動給她送禮……那位丈夫很快就意識到他在搞什麼名堂。
李德的行為,讓中共高層很傷腦筋。為防鬧出更大的事,他們決定為這名洋顧問討個老婆。誰能擔當這一艱巨角色呢?
當時,江西蘇區少共中央局秘書長胡耀邦麾下,有位女性,叫蕭月華,來自廣東農村,人雖不漂亮,卻很淳樸。在中央婦委動員下,蕭月華最終答應做李德的妻子。
梅劍主編的《延安秘事》中這樣記述蕭月華與李德的結合:
她像完成任何一件組織上交給的政治任務一樣,奉命與國籍不同,語言不通,性格作風差異巨大的洋顧問結了婚。
朱鴻召則在《延安日常生活中的曆史》中,這樣描述兩人婚後的生活:
雖然成了夫妻,但從政治地位到生活待遇,兩人卻是極不平等的。李德享受蘇區最高的物質供給,而蕭月華依然和大家一樣過著普通戰士的艱苦生活,……隻有到了晚上才到他那兒去履行妻子的義務。
到延安後,蕭月華為李德生了一個很不像他的、皮膚黢黑的男孩兒。毛澤東調侃道:“這可無法證實日耳曼民族優越的理論了。”
後來,中共黨員王炳南的德國夫人王安娜來延安,毛澤東得知他們的兒子也像中國人,十分興奮。王安娜在《中國——我的第二故鄉》中這樣記述毛澤東的話:
你的同胞李德的太太是中國人,他們的孩子也是黑頭發、黑眼睛,膚色也和中國人一樣。一般說來,你們德國人總是以德國的強大而自豪;可是,似乎怎麼也敵不過我們中國人!
李德與蕭月華的婚姻,終因電影女星李麗蓮的出現而走到盡頭。宗道一在《延安時代“跨國婚姻”不鮮見》中記述:
而令李德情有獨鍾的李麗蓮身材頎長,俏麗動人,更兼天生一副好歌喉。1937年與後來成為毛澤東夫人的江青一起離滬來延安。由於李麗蓮不僅能演戲,還能歌善舞,很快擔任了延安魯藝音樂係助教。
李麗蓮的風采征服了李德。1938年,他同蕭月華離婚,又與李麗蓮結婚。
但一年後一個夏天的清晨,李德在睡夢中被喊醒,並被告知,速去機場,搭乘周恩來去蘇聯的飛機回莫斯科。多年後,他在《中國紀事》中回憶:我急忙穿好衣服,匆忙向李麗蓮告別,她是周末從藝術學院回來的。
當時李麗蓮也趕到機場,想與李德同行,未被準許。沒想到,這竟是兩人最後的道別。李麗蓮與蕭月華後來都重組家庭。李德則於1974年在民主德國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