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警衛隊長陳長江解密毛澤東的身後事(1 / 3)

警衛隊長陳長江解密毛澤東的身後事

曆史·鑒往可以昭來

作者:吳誌菲

曾任毛澤東警衛隊長的陳長江由於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在特別年代接觸到一些特別的人與事,也目睹或參與了一些特殊事件。其中,對有關毛澤東逝世後的細節他特別記憶猶新……

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一代偉人毛澤東“停止思想了”!生前,他沒有留下任何遺書,也沒有向任何人交代過遺言。對他個人身後事的處理,他臨終前也沒有做任何交代。

中南海“二○二”平房裏燈火通明,中央政治局在那裏開會,從深夜1時許一直開到黎明時分。討論的問題仍然沒有定論。在會議室門口值班的陳長江等警衛人員,不時往裏送些開水。從斷斷續續聽到的議論中,陳長江知道主要爭議集中在毛澤東身後事的安排,遺體的處理,發喪的形式、規模,是否邀請或者允許外國代表團前來吊唁等事宜上。

會議的氣氛與其說是討論,倒不如說是爭論,說話聲音很高,陳長江聽出各方觀點明顯對立,情緒也很激動。一種意見認為,根據毛澤東所倡導的,中央也早有決定的政策,中央領導人的遺體應實行火化;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毛澤東是一個時代的象征,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占有特別的地位,他的遺體應當永久保留。幾個小時過去了,會議仍然沒有結果。

最後,還是華國鋒和葉劍英商議後提出分兩步走:先做遺體的保護,這是必需的,以利於進行發喪、吊唁;然後再征求有關方麵的意見,進行研究決定,或火化,或保存,都是可以的。時下當務之急是對遺體實施防腐處理,否則,連發喪期的幾天都難以維持下去。就這樣,一下統一了與會者的認識。於是,中央決定迅速布置各項工作,分頭抓落實。

汪東興從會議室出來,匆匆趕到警衛值班室打電話給衛生部,找專家來研究下一步工作。因為時間緊迫,他說話很急,對方大概也缺乏思想準備,他講的那些話對方怎麼也聽不清,不得不反複問答了幾次,才算是傳達下去。

同日,華國鋒、王洪文、葉劍英、張春橋等375人組成毛澤東主席治喪委員會,料理毛澤東的治喪事宜。治喪委員會下設一個辦公室,由黨、政、軍及北京市等各大單位的負責人參加。辦公室共有7個組,即秘書組、群眾組織組、警衛組、總務組、宣傳報道組、外事組、衛生保健組。其中,警衛組負責各個集會、瞻仰活動的警衛保衛工作,要求高度警惕,防止敵人造謠惑眾、破壞搗亂,預防敵人的突然襲擊和偷渡,還負責守靈禮兵的組織。警衛組的辦公地點設在人民大會堂黑龍江廳。

9月9日上午,中央決定於下午6時播出《中共中央、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毛澤東主席治喪委員會名單》、《中共中央、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公告》。不久,中央又提出將播出時間由下午6時提前到下午4時。

下午3時,中央人民廣播台開始預告:“各位聽眾,本台今天下午4點鍾有重要廣播,請注意收聽。”這次預告的密度是少有的,在距離播出前一小時內連續預告6次,每次播兩遍,共播出12遍。

下午4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準時廣播了《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沉痛地宣告了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逝世的消息!

隨即,世界各大通訊社以最快的速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逝世”的消息。

全國人民震驚了,8億人民為失去自己敬愛的偉大領袖陷入深切的悲痛之中。全世界震驚了,開動一切宣傳機器,將之作為特大新聞予以報道,一些國家和政府的首腦、政黨領導人、社會團體和知名人士接連發表談話、發來唁電,表示極其沉痛的哀悼。有記者報道稱:“9月9日下午4時這一悲痛時刻,似乎地球也停止了轉動。”

就在人們還沒有從毛澤東去世的噩耗中醒來的時候,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又跟不安中的聽眾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按照事先的規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要連續播出3遍毛澤東逝世的訃告,在播出第二遍之後,廣播事業局接到了姚文元的電話,姚文元說他們都是在人民大會堂站著聽的訃告,中間的6分鍾哀樂時間太長要剪短。經過商議,最後決定將哀樂壓縮到3分45秒,跟周恩來逝世時播出的時長一樣。結果,在播出第三遍時發生了嚴重的播出差錯,在哀樂之後播出了“現在廣播周恩來同誌治喪委員會……”一時間,全國各地聽眾紛紛打電話質問、抗議、譴責。

當天,汪東興把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和警衛隊長陳長江找去,交代說:“毛主席在世時,他的警衛工作一直是你們一中隊負責的,現在根據政治局的決定,毛主席遺體的警衛任務仍由你們一中隊擔任。”汪東興還特別對陳長江強調說:“你們要和毛主席在世時一樣,要嚴肅認真地做好這項工作,這也是非常光榮的……”

很快,陳長江從一中隊挑選了20多人,召集大家進行了研究,著重讓大家明確配合衛生部專家的工作,做好遺體的安放、警衛和護送工作,並要求大家堅守崗位,要化悲痛為力量,做好工作,給毛主席站好最後一班崗。

9月10日下午,重新測量毛澤東遺體的尺寸後,紅都服裝廠的師傅們很快趕製出兩套中山裝,一套厚一點的深灰色,一套薄一點的淺灰色。中央領導同誌審定穿淺灰色的那一套。理發師周福明為毛澤東重新梳理好頭發,北京醫院病理科技師馬燕龍為毛澤東做了細致的化妝整容。

9月11日夜裏,毛澤東的遺體就要運出中南海了,他就要永遠離開這個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

淩晨3時許,開來了一輛大型的靈車,用黑綢子製成的黑花綴在車前,花的兩邊垂下黑紗,車後部整個是打開的。陳長江組織8個人用擔架將毛澤東的遺體抬起來,放在一輛平板小車上,推著小車,把遺體送上了這輛大型靈車,並與衛生部的專家們配合,守護在遺體的兩側,防止在行車中對遺體造成任何的損害。擔負毛澤東遺體轉移工作的車隊的編排幾乎和毛澤東生前外出時一樣:前衛車6個人主要負責安全,保證順利通行,後衛車也是6個人,不同的隻是中間的主車不是往日的轎車了,而是一輛靈車——車體寬大,頂部較高。在後衛車之後,是華國鋒等護送毛澤東遺體的中央領導人的車。

靈車從中南海西門緩緩開出,最終到了人民大會堂北門。按治喪委員會的安排,將在大會堂北大廳舉行群眾性的吊唁。

大會堂北大廳裏,此時已是燈火通明,毛澤東的遺體被抬放在大廳中央早已擺放好的平台上,一麵黨旗覆蓋了偉人的身軀,四周擺放了鮮花翠柏。

當天,棺罩未來得及罩上,毛澤東遺體是敞放的。大廳的氣溫保持在攝氏15度以下。但是,川流不息的瞻仰人群使室內溫度居高不下。這天的哀樂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隊當場演奏的,銅管樂器中噴出的都是熱氣,同時,大廳裏的燈光很強,也散發著熱量。專家們經過研究,建議撤除樂隊的現場演奏,改為播放哀樂,並控製燈光總量,主要保證主席遺體頂上的那盞大燈,並加蓋水晶玻璃棺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