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情況,兄弟民族改漢姓。大家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拓拔鮮卑族很多人改了姓,比如拓跋氏改成元氏,獨孤氏改為劉氏,丘穆陵改為穆氏,等等,非常非常多,這個我們就不介紹了。
第四,漢族人改兄弟民族姓,這個也很多。特別像元朝的時候,因為地位太低,漢人、南人就改了兄弟民族姓,主要是蒙古族和色目人的姓。
第五,還有部分兄弟民族的姓氏,不像我們漢族那麼嚴格,它有時候會變化。
第六,因為避諱而改姓。舉一個邱姓的例子吧。在清朝雍正皇帝以前,中國是沒有邱這個姓的,一說姓丘就是土丘的丘。但雍正皇帝下令,不許用這個丘了。為什麼?因為犯了孔夫子孔丘的諱。於是加了一個偏旁,才有了今天這個邱姓。
第七,由於入贅、過繼、收養而改姓,這個就更普通了。大家知道,過去入贅是要隨女方姓的。收養,本來不姓這個姓,收養到我家就改我這個姓。因收養而改姓的,最有名的大概要屬錢學森先生的夫人蔣英女士了。錢學森先生的父親、著名教育家錢均夫先生就錢學森這麼一個兒子,看到別人家有閨女,眼紅得不得了。老人家看上了蔣百裏將軍家的蔣英,說:“到我家來做女兒吧。”蔣家有五朵金花,同意了。錢均夫先生就辦了酒席,還舉辦了一個儀式,把當時的小姑娘蔣英接到錢家後改名錢學英,跟錢學森先生以兄妹相稱長大。後來,蔣百裏將軍舍不得了,想自己女兒,就又把蔣英給要回去了,改回叫蔣英。當時錢家便提了個要求:要回去可以,兄妹不做了,但是將來得嫁到我家做兒媳。所以後來蔣英女士嫁給了錢學森先生,大家也知道,這是一段極其美滿的婚姻。你看,這改來改去的,多複雜。
請大家牢牢記住,並不是每個姓都有單獨起源的。中國有那麼多姓,都源於幾十個非常古老的姓。比如姚姓,統共分出來陳、王、胡、孫、虞、田、袁、車、陸等等60多個姓,這些姓之間都是有血緣關係的。當然了,陳與姚不一定就真有關係,因為有的陳姓是從別的姓改過來的也說不定,很複雜。
另外,還有一點,請大家務必注意,在讀別人姓的時候,要千萬小心。漢字最容易讀錯的就是別人的姓。比如,區作姓時可是念ōu,你千萬別叫人家qū先生,那會把人氣著的。比如黑,作為姓讀hè,不讀hēi。再比如,還有一個最常讀錯的姓,蓋作姓時這個字念gě,不念gài,很容易念錯的。還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查,不能念chá,對不對?比如教,作姓氏的時候,一定讀jiào,不能讀jiāo的。比如任,作姓的時候一定讀rén,不讀rèn。比如繆,在作姓的時候讀miào,不能讀móu的。單,單雄信,你可千萬別說dān雄信。比如樂,作姓的時候讀yuè,就不能讀lè了。還有一個姓,員,在作姓的時候要讀成yùn。仇,作姓的時候讀qiú,這些都是不能亂讀的,所以要非常非常小心。這些還是比較常見的,還有更怪的。日本還保留著這麼一個習慣,如果自己的姓讀法特別,一般要在名片上印出來。兩個人見麵,問對方的姓怎麼念,不僅不失禮,還是有禮貌的表現呢。
(選自《錢文忠解讀百家姓》/錢文忠 主講/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年5月版)